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细胞形态的异常与其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T2DM患者56例,其中26例合并微血管病变,另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细胞形态学参数.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其血细胞体积比无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及健康人均要增大.结论血细胞形态的异常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能是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确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很重要,现对84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选1999-2002年12月本院84例住院者,男58例,女26例,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18例,依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为ST-T改变合并典型胸痛48例;B组为ST-T改变合并不典型胸痛或无症状36例,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每组对其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与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记录ECG、对ECG的以R波为主导联的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5mV,T波倒置为异常,对ECG的激动起源异常与激动传导异常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心内科接受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全盲状态下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ECG)及DCG诊断。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所得数据。结果:DCG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CG(97.67%与5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CG比,DCG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律失常临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房早、室性期前收缩及窦房阻滞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者在于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扑房颤、室性逸搏、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的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CG相比,DCG可显著提高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率,尤其是对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类型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T2DM患者996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692例为观察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304例为对照组;其中再将观察组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395例,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464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R组、DN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Hcy、TG、HDL-C、DBP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以下9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BMI、HbA1c、Cr、TC、病程、吸烟、UA、LDL-C和SBP。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独立危险因素:BMI、SBP、LDL-C、UA、病程和Cr。结论:早期发现并干预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的恶化,延缓微血管病变的进展,降低该类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白莉  邢雯  李社莉 《血栓与止血学》2021,(3):438-439,44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 DM)微血管病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T2 DM患者为对象,按照微血管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微血管病变组,n=40)和对照组(非微血管病变组,n=40)。检测患者Hcy及凝血、纤溶指标,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aPTT、PT、TT、D-D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Hcy与Fbg呈现正相关(r=0.128,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189)是影响T2 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 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严重紊乱,高Hcy及凝血-纤溶失衡是T2 DM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T2 DM微血管病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心电图(ECG)异常与其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92例孕晚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妇女作为观察组,另选80例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CG异常情况、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水平。结果观察组ECG异常率(84.78%)高于对照组(20.00%),且窦性心动过速(16.30%比6.25%)、ST-T改变、短P-R期间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血清TSH、FT_4、FT_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晚期妇女ECG异常者血清TSH、FT_4低于ECG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晚期妇女ECG异常者血清FT_3与ECG正常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极易发生ECG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短P-R期间为主,与甲状腺功能降低关系密切,临床应于早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明确ECG情况,有助于保障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将入组的280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228例)和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SCH)组(52例),并且根据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SCH组分为两组,即SCH1组(4.2≤TSH≤10 μIU/ml,45例)和SCH2组(TSH≥10μIU/ml,7例),分析TSH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SCH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TSH水平高于DM组,SCH组DM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P<0.05),且SCH2组DM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SCH1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其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T2DM合并高水平TSH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提示亚临床甲减是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时的肾功能特征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的危险因素,为DN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 149份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分析4组患者肾功能(尿肌酐、双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肌酐)的特征及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纯T2DM组、T2DM微血管病变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T2DM同时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组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149例T2DM患者中DN患病率为(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病程及肥胖是T2DM患者DN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同时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时肾脏的代谢功能可严重受损;年龄、病程及肥胖是DN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商丽娜  李华  杨再刚  翟倩倩  冯涛  姜丹  田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26-1328,133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1例(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Lp-PLA2水平又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去混杂因素后,Lp-PLA2水平仍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直接相关(P<0.05)。结论 Lp-PLA2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各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ADPN等水平的差别,观察血浆ADPN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和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WHR及HbA1c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HbA1c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HbA1c(r=-0.446,P<0.01)和BMI(r=-0.361,P<0.05)与ADPN水平负相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WHR与ADPN水平负相关(r=-0.451,P<0.01);单纯糖尿病组HDL-C与ADPN水平正相关(r=0.587,P<0.01)。结论血浆ADPN水平下降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指标。血浆ADPN水平与HDL-C正相关,对于防治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监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5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血管病变组(28例)与T2DM无血管病变组(25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DW、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组的PLT水平显著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且PDW、MPV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临床判断T2DM有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57例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180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77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的血压(154±31)mm Hg/(87±18)mm Hg、胆固醇(6.02±1.93)mmol/L、血肌酐(132±34.9)μmol/L、血尿酸(369.8±102.7)μmol/L和低切黏度(11.48±2.51)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DR)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文挑选我院60例T2DM合并DPN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观察组,纳入同期30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T2DM患者发生DR与DPN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针对相关因素讨论其防治对策。结果 观察组年龄、收入、糖尿病病程、HbAlc、TC、HDL-C、LDL-C、低血糖率、二甲双胍使用率、二甲双胍用量、脑梗死率、外周血管病变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率、血脂异常率、使用降脂药物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别分布、BMI分布、TG水平、吸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收缩压等因素是T2DM患者合并DPN危险因素(P<0.05);平均年龄、T2DM病程、DR均与T2DM合并DPN有相关性(r=0.7140、0.7025、0.2514,P=0.0007、0.0015、0.0001)。结论 年龄、病程、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收缩压等因素是T2DM患者合并DPN危险因素,而且DR与T2DM合患者发生DPN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尖端影象彩色超声系统对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照组)和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进行IMT测定,研究两组IMT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杲检出观察组的异常IMT为33例(78%),和对照组比较,前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胆固醇、收缩压升高.结论 IMT增厚可能是脑梗死预警指标,常规对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脑梗死病变及评估病变程度,从而早期开始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214例,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为NAFLD组(合并NAFLD,n=116)和非NAFLD组(未合并NAFLD,n=98),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NAFLD组较非NAFLD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三酰甘油(TG)、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增高(P<0.05或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GG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NAFLD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或P<0.01)。结论合并NAFLD的T2DM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表现及肝酶升高,且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血管病变及自动调节功能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颅内动脉血流异常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TCD仪对45例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53例并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44例并脑梗塞无微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50名健康志愿者,检测各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和Gosling搏动指数PI,并前瞻性随访60个月,动态监测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结果糖尿病组脑血管的收缩期流速及(PI)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PI值异常升高,且存在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紊乱,表现为广泛脑动脉痉挛;随访期间,17例发生非致死性脑梗塞,1例发生非致死性脑出血,3例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正常者(P<0.05)。结论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是动态监测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变化的一项有效、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预防脑血管事件发生,判断预后,指导早期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不同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62例(对照组)及存在不同并发症的T2DM患者143例,后者包括4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6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组)、37例合并多种并发症(多发并发症组).所有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Ins释放试验,并检测HbA1c水平.结果 4组间OGTT结果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FIns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组、多发并发症组的餐后0.5 h Ins及餐后1 h Ins依次降低(P<0.05);糖尿病肾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对照组、多发并发症组的餐后2 h Ins依次降低(P<0.05).结论 合并不同慢性并发症T2DM患者的血清Ins水平存在差异,但其HbA1c水平并无差异,检测Ins水平可能对T2DM慢性并发症的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H)和尿酸(UA)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120例T2DM按照有无并发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T2DM无并发症,B组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C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检测血清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UA含童A、B、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CH含量B组与C组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B组与C组UA及T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固醇和尿酸升高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12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74例,有微血管病变)和对照组(46例,无微血管病变),比较两组FBG、餐后血糖、TC、TG、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等生化指标及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结果 两组餐后血糖、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BG、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LRP3炎症小体及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或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Hcy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将随机选取的85例T2DM受试者分成有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并选取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型DM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有微血管病变组血浆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有微血管病变组又较无微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高Hcy组比Hcy正常组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 Hcy参与了T2DM合并症病变过程,调节Hcy的代谢可延缓T2DM患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