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12例CVST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MRI检查时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 结论: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于T2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并结合MRV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七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探讨MRI结合MRV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急性5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1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慢性1例,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结论 MRI结合MRV是早期诊断脑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后经MRI诊断并经治疗后复查证实。结果 CT表现为脑内静脉窦区等密度影,常规MRI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不一,尤以T2WI为敏感。11例脑实质内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缺失、狭窄。结论 CT与MRI的各种检查技术相结合利于静脉与静脉窦血栓的显示,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6.
张秋实  曾小松  赵耀 《安徽医学》2014,(11):1512-1514
目的探讨MRI及MRV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6例患者均经MRI平扫及2D-PC法MRV扫描,12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CT平扫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内信号不均,15例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表现,其中2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7例患者受累静脉窦表现为"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CVST高度敏感、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钱伟东  屈洪党  訾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272-1272,134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CT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5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2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征象伴或不伴定位体征的高危患者头颅CT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行MRI结合MRV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避免误诊误治。MRI及MRV简便易行、快捷无创,易于临床推广,可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头颅CT、MRI和MRV检查。结果头颅CT1例静脉窦迂曲,密度增高,15例未见特征性表现;MRI仅8例示静脉窦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6例均显示病变静脉窦狭窄或者闭塞。结论MRI常规序列断层成像结合MRV成像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大概时期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适合临床作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在静脉窦血栓中的表现,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MRV表现,评价低场磁共振MRV在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科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MRI、MRV检查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3例,应用二维时间飞跃法2D TOF MRV,结合SE、F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SEIR(FLAIR)序列,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33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1例MRI常规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表现,22例显示有局部静脉窦血栓信号;33例病人全部行MR2D TOF MRV,29例有阳性表现,另外4例行MR增强扫描确诊.结论 颅脑MRV能够清晰的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及程度,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由于2D TOF MRV分辨率低,对于静脉窦早期的血栓形成及微小血栓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应结合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提高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其中17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12例增强扫描,14例同时行CT检查。记录MRI影像征象。比较MRI、CT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常规MRI检查示26例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包括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8例。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呈脑回样强化。②MRV检查17例:血流信号消失、减弱(受累静脉窦)。③MRA检查2例:受累静脉窦显影异常。④1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共45个静脉窦受累,CT和MRI准确率分别为46.67%(21/45)、100.00%(45/4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CVST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急性高于亚急性及慢性,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层刺激征、运动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示静脉血管、静脉窦变窄或阻塞,血栓形成处血流信号降低甚至消失,呈三角征高或低信号,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而静脉源性出血呈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64层螺旋CT显示:静脉窦区示条带样、类圆形、三角形高或低密度影,其中静脉源性脑梗死呈低密度影,而静脉源性脑出血呈高密度影。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好发于女性,以意识、认知功能异常及急性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MRV或CT检查结果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影像学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85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70.64%,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Kappa值为0.184(P<0.001);MIR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83.53%,MIR诊断结果与DSA Kappa值为0.478(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90.6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DSA Kappa值为0.640(P<0.001);两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DSA的一致性优于单独的MIR与CT。结论 CT联合MRI对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且优于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产褥期上矢状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和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12例褥期上矢状窦和脑静脉血栓病例进行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脑静脉血栓CT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和低密度区内小片状高密度出血灶,特征性变化为平扫时可见硬膜窦内异常高密度及脑实质静脉增高即“条索征”,强化后硬膜窦内呈“空三角征”。结论:CT和MRI可准确地显示脑静脉系血栓的图像学改变,DSA检查最可靠,血栓形成的静脉窦和引流静脉不显影,可为本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MRI、MRV、DSA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脑静脉系血栓形成敏感、准确、快捷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爱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8-18,20
目的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行诊断试验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疑似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统计出MRI与DSA、MRV与DSA、MRI联合MRV与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情况,列出22四格表计算出各项诊断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MRI联合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三个方面是最高的以及阴性似然比最低。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较好地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经临床证实的17例CVST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MRI能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7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急性期4例(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低信号,2例T1wI呈中等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亚急性期10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3例慢性期(2例TIWI、T2WI呈高信号,1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累及上矢状窦8例,横窦6例,乙状窦5例,直窦3例,海绵窦2例。脑梗死8例,中耳炎2例,微出血3例,脑水肿4例。脑静脉窦血流中断17例,充盈缺损14例,管腔狭窄3例,脑表面静脉扩张5例,脑深静脉扩张3例。14例行GD~DTPA增强表现为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结论常规MRI结合MRV能显示CVST直接征象及问接征象,能反映病理演变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对CV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较敏感、准确、理想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颅CT对不同部位、不同阶段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I及DSA/MR、CT检查,以MRI+DSA/MRV作为检查的金标准,评估CT诊断的价值。结果经DSA/MRV检测证实,60例患者中存在114个静脉窦,其中位于上矢状窦43例、左侧横窦和乙状窦28例、右侧横窦和乙状窦30例、直窦13例。高密度征多在直窦中发生、其次为右侧横窦和乙状窦、左侧横窦和乙状窦、上矢状窦。CT扫描距离发病时间越短,静脉窦的发病率越高,随发病时间的延长,静脉窦的阳性率降低。结论头颅CT平扫高密度征可识别不同部位的静脉窦血栓,对直窦血栓的鉴别率最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在形成的初期,CT平扫可利用高密度征敏感的识别,进入亚急性其后,CT仍可识别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确诊的20例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惠者,其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低信号影消失,被异常信号所替代,异常信号随血栓形成的时期不同而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有特异性表现,与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结合将能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