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相同适应证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直肠原发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有相同适应证前提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组(微创手术组,40例),另一组为传统手术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止痛药用量,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0.2±1.5)ml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的(30.5±5.3)ml,术后进食时间(1.3±0.4)d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用量分别为(58.3±9.4)min、(3.2±1.0)d、(0.3±0.1)mg与(55.3±9.4)min、(3.5±1.1)d、(0.4±0.1)m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中切口感染0例,腹腔感染0例,大便失控1例,肛门出血0例,尿潴留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传统手术组患者中切口感染0例,腹腔感染0例,大便失控1例,肛门出血0例,尿潴留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适应证下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47-49+53
目的 比较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早期直肠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中低位早期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6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设为腹腔镜组,27例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设为内镜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内镜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良好的保肛手术方法,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中低位直肠腺瘤手术治疗中,使用腔镜切割缝合器(Endo-GIA)行经肛门直肠局部切除术和传统经肛门直肠局部切除术(TAE)的效果。方法:收集66例TAE和50例应用Endo-GIA经肛门直肠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就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疗效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肿瘤距肛缘距离Endo-GIA组[(5.30±1.46)cm]高于TAE组[(3.62±1.31)cm](P<0.01);手术时间GIA组[(30.10±9.61)min]较TAE组[(47.50±13.05)min]缩短(P<0.01);中位出血量GIA组5 mL,较TAE组20 mL明显减少(P<0.01)。结论: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切割缝合器经肛门局部切除中低位直肠腺瘤出血量少,切除范围广,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肛门显微内镜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Dixon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肛门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与远期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随访直肠癌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显微内镜术治疗直肠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挂线术治疗直肠肛周脓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疼痛情况。方法选取50例直肠肛周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一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微创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疼痛和肛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比80.00%,χ~2=6.13、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VAS和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挂线术能明显降低直肠肛周脓肿的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入选病例共50例,均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把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采用外科普通开腹大肠切除手术对照组相比较,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手术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复发率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创口愈合较好,适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TAR)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低位早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R组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1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APR组按标准Miles手术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标本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R组局部复发率10.0%,远处转移率5.0%,2年生存率95.0%;APR组局部复发率4.5%,远处转移率9.0%,2年生存率95.5%,两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早期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肛门微创(TAMIS)与传统术式治疗直肠肿瘤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住院接受直肠肿瘤局部切除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TAMIS 术式,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近远期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标本的切缘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残留,标本切缘阴性率均为100%。观察组肿瘤距肛门距离平均为7.83±3.61cm,对照组为3.94±1.33cm,观察组多于对照组(t=9.834,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尿潴留、出血、切口裂开、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术式,TAMIS与治疗直肠肿瘤效果可将直肠中下段肿瘤的局部切除,肿瘤切除切缘阳性率低,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76-378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患者47例给予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59,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4.3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4.349、3.235、5.9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3/47)、21.74%(10/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经腹根治术,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内镜显微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88.24%、2.94%和2.94%,对照组分别为91.18%、5.88%和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用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直肠癌的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相比较,评价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微创内镜组与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肿瘤重量、住院费用、术后止痛剂用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微创伤内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止痛剂用量方面均优于腹腔镜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除肿瘤重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入路简捷、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王东  杨关根  裘建明  邵书先  汪长建 《浙江医学》2022,44(10):1083-1086
目的比较早期直肠肿瘤经肛门与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肿瘤患者80例,其中采取经肛门手术44例,内镜下手术36例;比较两种术式患者围术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大便失禁评分指数(FISI)、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包括肛管直肠静息压力(ARP)、直肠容积感觉阈值(RVST)、直肠最大耐受容积(MTV)、肛门最大收缩压(MSP)]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术中穿孔发生率等方面,经肛门手术明显优于内镜下手术(均P<0.05);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发生率等方面,内镜下手术明显优于经肛门手术(均P<0.05)。术前两种术式患者FISI及SF-36评分、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内镜下手术患者ARP高于经肛门手术患者(P<0.05),RVST及MTV均低于经肛门手术患者(均P<0.05);术后6个月内镜下手术患者FISI评分明显低于经肛门手术患者(P<0.05),两种术式患者SF-36生理及心理评分、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直肠肿瘤经肛门与内镜下切除治疗各有利弊,内镜下手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术中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经肛门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但对于直肠上段肿瘤的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治疗男性直肠癌的肿瘤学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纳入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收的84例直肠癌患者(男性)为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行TAMIS术,对照组42例接受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中出血量、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远期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分别为4.76%、2.38%、95.24%,对照组依次为2.38%、2.38%、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IS可获得与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改善,但其手术微创性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Inucosal resection,REMR)对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直径大于3.0 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2 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18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用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24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证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接受REMR治疗的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6.4 min,其中16例经首次或再次R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88.9%,术后病理报告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根治手术者1例(5.6%);因病变残留转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者1例(5.6%).并发症:本组18例术中平均出血20 ml,最大出血160 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接近齿状线的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并可完美保全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微创内镜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微创内镜组(49例)与腹腔镜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肿瘤重量、住院费用、术后止痛剂用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微创内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止痛剂用量均优于腹腔镜组(P均<0.01);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切除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彬彬  周红兵  陈世华  黄智聪 《安徽医学》2023,44(12):1483-1487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60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EMR-L组(n=30例)和ESD组(n=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物大小及肿瘤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MR-L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33%,ESD组2例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6.66%,两组患者均无穿孔,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EMR-L组及ESD组6月后随访均未有复发病例。结论 EMR-L组较ESD组,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肛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肛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患者,对其中术后复发者进行影响因素进总结,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无效9例,发生率为15%,疗效单影响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T2分期)、病灶距离肛缘距离(≥10 cm)、切除深度、存在并发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CEA含量、CA199含量无关(P>0.05);logistic多危险因素分析,浸润深度、病灶距离肛缘距离、切除深度、并发症是经肛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疗效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肛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疗效影响因素有浸润深度、病灶距离肛缘距离、切除深度、并发症,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8.
李文锋  许东波  陈龙 《中外医疗》2023,(3):57-60+65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分组,其中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6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切除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更大,整块切除率与完全切除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显著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8.18%)比较,研究组的复发率(2.17%)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P=0.029)。结论 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完全切除率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尤其适合对较大病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1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83-485
目的比较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每组35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 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采用Wexner评分法进行肛门失禁评分,并测定肛门静息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并发症及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 PSPR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P<0.05); 2组患者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Wexner评分显著降低,肛门静息压显著升高(P<0.05); 2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35)、14.29%(5/35),PSP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χ~2=6.672,P<0.05)。2组患者术后1 a均未发生直肠脱垂复发。结论 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相当,但PSPR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6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与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荐为NFPA的首选手术方法,但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