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近5年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血液、痰、粪、中段尿、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套管等标本分离获得的菌株,对各年度检出菌株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检出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株数远远多于革兰阳性(G+)菌株数(平均分离率G-菌占83.2%,G+菌占16.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是近5年来主要病原菌.动态观察病原菌耐药性可见,耐药率大幅度上升,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部分检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完全耐药.结论 烧伤科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菌种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二大优势菌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宏  韩晓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36-1239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创面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98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中共检出致病菌155株,阳性率为78.3%,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仍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优势菌种。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一,铜绿假单胞菌相对减少,耐药菌株普遍存在,且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了解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瞿亚红  饶忠  林旭常 《农垦医学》2004,26(3):159-162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2年223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细菌15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2株,占60.1%;革兰氏阳性菌44株,占28.8%。其中,阴沟杆菌占首位为20.3%(31株),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二位19.0%(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第三位17.0%(26株),其次分别为弗氏枸橼酸杆菌及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5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门诊135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病原菌检出标本情况、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167株病原菌,主要从痰液、尿液、创口分泌物及胸腹腔积液中检出,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革兰阳性菌38株,真菌15株,各分类所占比例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呈现较高的趋势.结论 135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而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均较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邹连章  聂菲  王安清 《海南医学》2012,23(15):104-106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门诊135例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病原菌检出标本情况、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167株病原菌,主要从痰液、尿液、创口分泌物及胸腹腔积液中检出,其中革兰阴性菌114株,革兰阳性菌38株,真菌15株,各分类所占比例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呈现较高的趋势。结论 135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而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均较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晓梅 《西部医学》2016,28(11):1587-1590
目的 通过对老年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为开展老年烧伤患者创口感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137例老年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菌进行菌株分离培养+药敏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 137例老年烧伤患者创面感染者67例(48.91%);培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22.64%),革兰阴性菌40株(75.47%),真菌1株(1.89%)。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4.53%)、金黄色葡萄球菌(18.87%)和大肠埃希菌(15.09%);金黄色葡萄菌对万古霉素、对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西丁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多粘菌素B敏感;就医时间>12小时,创口感染率显著高于12内就医者(P<0.05);之前偶尔使用抗生素者感染率为24.32%,低于经常使用抗生素者(59.79%),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烧伤患者创口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复杂,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临床治疗中应认真做好细菌药敏试验,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1],控制感染是治疗烧伤的中心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耐药病原菌不断增加和变异,创面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我院126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做细菌耐药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16例烧伤患者创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8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1株,占检出率62.63%,革兰阳性球菌104株占35.99%,真菌4株占1.38%;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结论烧伤患者的细菌感染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烧伤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创面主要菌群和药物敏感性,指导烧伤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对我科烧伤者(153例)创面分泌物进行菌株分离培养+药敏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120株(78.4%),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61.7%。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6株(38.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环丙沙星较敏感。部分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早期烧伤创面仍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及早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利于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丛威 《大家健康》2013,(16):73-74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10年烧伤后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02-2012年笔者单位7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5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黄金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1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变形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指导临床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住院烧伤患者381例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的变形杆菌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测定细菌耐药性.结果:381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分离出变形杆菌115株,感染率30.2%,其中奇异变形杆菌112株,占97.4%;变形杆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变形杆菌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加强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伤口分泌物中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送检1232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16株,清创前的菌株数明显多于清创后,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出的细菌对诺氟沙星耐药性明显低于其他抗菌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骨折开放伤口应该予以及时有效的清创,同时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结合浸浴治疗疗法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烧伤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结合浸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情况及创面细菌清除率。结果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用药7d、15d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细菌清除率90.00%,对照组创面细菌清除率68.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物活性玻璃结合浸浴治疗疗法治疗能够更佳有效地促进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贾思远  陈广平  石胜军 《广东医学》2012,33(18):2766-2768
目的 调查烧伤中度发热患者感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对比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在判断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 76例中度发热患者共分离出60株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61.4%的大肠埃希菌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未感染组血清PCT水平[1.54(1.06,1.86)μg/L]明显低于感染组[7.89(6.37,9.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清洁及对症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7、15 d创面愈合率及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分泌物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EGF及HIF-1α阳性表达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感染率,加快创面愈合时间,但需要根据创面深浅度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131例烧伤患者伤后3、7、14天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其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伤后各时期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烧伤后第3、7、14 d,创面细菌定植阳性率逐渐上升,分别为26.72%、61.32%、89.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等方面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在创面定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伤患者中,烧伤后创细菌定植率不断增高,耐药菌不断增多,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等方面因素应受到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烧伤病人创面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解放军某医院烧伤科病人创面分泌物标本,分析检出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426例病人标本中,325例细菌培养有阳性结果,共检出细菌603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461株,占76.45%,革兰阳性(G+)球菌142株,23.55%。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55株(25.70%),铜绿假单胞菌120株(19.9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11.95%),敏感较高的常见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万古霉素。结论:烧伤感染后细菌耐药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论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其耐药率均较高,提示必须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2021年烧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菌株,采用VITEK MS质谱仪和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和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标本种类、菌种类型及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 1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103株(51.6%),革兰阴性菌1 033株(48.4%),病原菌来源于创面分泌物86.3%,静脉血5.7%,脓液3.1%。检出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9%)、铜绿假单胞菌(9.2%)和大肠埃希菌(8.6%)。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39.8%,MRSA对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和利福平抗菌药物耐药率<20%,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达80.0%左右;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5%、8.6%、27.5%;未检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2019年及2021年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