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末期胎心监护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紫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36-2037
目的 评价妊娠末期胎心监护临床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326例妊娠末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护,从新生儿评分﹑剖宫产率﹑脐带异常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2例无应激试验(NST)有反应型的孕妇,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1例(8.02%),新生儿窒息10例(3.82%);25例NST可疑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7例(28.00%),新生儿窒息4例(16.00%);39例NST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20例(51.28%),新生儿窒息11例(28.21%).NST有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有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49例,NST无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14例,NST有反应型与无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率(35.5%)是平均剖宫产率(11.3%)的2.3倍.结论 妊娠末期胎心监护显示绝大多数NST 有反应型提示胎儿在宫内生长良好,可继续安全待产.NST有反应型孕妇脐带异常者多可安全经阴道分娩.多次NST可疑型孕妇需密切观察,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NST无反应型的高危妊娠宜尽早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768例胎心监护的应用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云 《中外医疗》2010,29(16):100-100
目的对胎心监护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768例,分析胎心监护临床资料并进行无应激试验(NST)。结果 NST试验中,混合组及无反应型组分别与反应型组相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高于反应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对早期观察胎儿窘迫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分娩中胎心监护仪的重要性。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入本院分娩的46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是23例。观察组行NST(无负荷试验),对照组行CST(宫缩应激试验)+OCT(催产素激惹试验)。对比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反应型几率与对照组的阴性率对比无差异(P> 0.05)。观察组反应型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接近于对照组阴性孕产妇(P> 0.05)。观察组2例无反应型孕产妇与对照组3例阳性孕产妇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均进行手术产访视分娩。结论为高危妊娠孕产妇行NST监护的效果接近于CST+OCT监护,且监护仪结果差异可有效预测产妇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尹维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096-4098
目的观察B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行分娩期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产前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的3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行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对照组仅常规行产前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常规复苏后复苏成功;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死产1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但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前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在分娩期行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及早干预,胎心监护后剖宫产率虽有一定升高,但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4-835.]。  相似文献   

5.
王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56-156,159
目的:探讨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缠绕是否能经阴道分娩及分娩后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待产,且产前经超声诊断脐带缠绕的148例孕妇进行观察。观察者入产房后,均行产前胎心监护或多普勒胎心监测。结果:胎心监护中出现频发晚期减速及重度变异减速者31例均急诊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21%。其中潜伏期7例(22%),活跃期21例(68%),第二产程3例(10%)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4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儿脐带缠绕经严密胎心监护下多数能经阴道分娩,仅有少部分试产失败者需经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只要合理掌握手术时机.新牛儿并无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提高胎心异常孕妇分娩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接收的742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胎心监测正常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的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结局的差异,探讨正确解读胎心监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全部研究对象中,有胎心异常曲线者751例,占10.12%(751/7422)。其中580例是在产后发现异常因素,占异常总数的77.23%(580/751);新生儿窒息219例、新生儿死亡1例,共占29.29%(220/751)。胎儿窘迫的因素有脐带因素、羊水过少以及胎盘因素等。2组妊娠方式选择: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7.56%,手术介入率为39.68%;对照组剖宫产率为6.24%,手术介入率为7.44%,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手术介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结局:观察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影响的比重分别为16.11%、9.45%、25.97%;对照组分别为2.50%、1.30%、3.4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肺炎为8.92%,新生儿缺氧性脑病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0%、1.2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产时胎心异常曲线对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患者加强胎心监护,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处理,可适时进行剖宫产,以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的分娩方式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1~2009-12在我院分娩的孕妇资料。比较胎儿脐带绕颈的389例孕妇(胎儿脐绕颈组)与同期单胎、头位且胎儿无脐带绕颈的400例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16.7%、新生儿窒息率5.1%、胎儿死亡率0.25%、剖宫产率57.07%,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结论加强产前B超检查和产程胎心监护,重视脐带绕颈这一因素,选择适当分娩方式,以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周冰琴 《中外医疗》2012,31(18):52-5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130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140例同期住院分娩无脐带绕颈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阴道分娩率、孕妇分娩方式。结果在观察组中,脐带绕颈1周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例(12-3%),5例(3.84%),脐带绕颈2周或以上者在产程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7例(20.7%),13例(10%),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可在严密监护胎心、胎动情况下积极试产,在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症象及时手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抽取同期27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污染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ST监护与剖宫产率、胎儿缺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无规律宫缩的孕妇共1 150例,将其临产前胎儿监护图形分为三组:Ⅰ组为NST反应型共计755例,Ⅱ组为NST混合型367例,Ⅲ组为NST无反应型共计28例.统计其分娩方式与围产儿结局.结果:Ⅰ组与Ⅱ组其剖宫产率与不良儿分娩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其剖宫产率与不良儿分娩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孕期NST图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合图形假阳性率较高,需综合分析,不得过早干预.NST无反应图形,在排外药物影响、胎儿睡眠等因素后多为胎儿缺氧的表现,不适合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谭丽清 《当代医学》2009,15(10):4-5
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且产前胎心电子监护无激惹试验(NST)无反应型2次以上的孕妇186例为异常组,随机抽取同期NST有反应型孕妇15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组中产科高危因素和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ST反复无反应型提示胎儿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NST无反应型伴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其他类型的胎心率减速,提示胎儿处于危急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无宫缩电子胎心监护(NST)图形特征与羊水过少孕妇分娩的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5月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中羊水过少82例NST监护的波形,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羊水正常孕妇82例作为对照;所有孕妇均在产前1~2d进行NST监护20~40min,对比分析NST监护波形及围产儿结局,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病理因素。结果:羊水过少组中,NST监护以基线变异消失以及一过性减速等异常常见,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增高。结论:羊水过少孕妇产前行NST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危险信号,基线变异消失或NST一过性减速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分娩方式对羊水过少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时不同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及改善围产儿预后。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将156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孕妇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82例,急诊剖宫产组56例及阴道分娩组18例,比较分析3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加强对羊水过少的产前及产时监护,结合胎心监护(NST)及宫颈评分,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羊水过少胎儿胎心监护(NST)异常波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住院分娩的2430名产妇中,羊水过少114例NST监护的波形,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11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所有孕妇均在产前1-2天进行NST监护20-40分钟,对比分析NST监护波形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羊水过少组中NST监护波形基线变异消失和一过性减速等异常常见,剖宫产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增高。结论通过NST监护波形分析,对羊水过少病例,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前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咧孕妇,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无应激试验检查,根据有无反应型,把反应型1128例为对照组,无反应型7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本组1200例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对照组1128例(94%);观察组72例(6%);观察组72例中共有3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3.1%,有2例为重度窒息,无死产及新生儿死亡;而对照组1128例中仅有1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070132羊水过少胎儿胎心监护异常波形分析/魏新亭…∥宁夏医学杂志·—2006,28(8)·—624~625探讨羊水过少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住院分娩的2430名产妇中,羊水过少114例NST监护的波形,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的11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所有孕妇均在产前1~2天进行NST监护20~40分钟,对比分析NST监护波形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羊水过少组中NST监护波形基线变异消失和一过性减速等异常常见,剖宫产增加、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增高。结论:通过NST监护波形分析,对羊水过少病例,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危险信号。表3参5…  相似文献   

17.
分娩期胎心异常与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捷 《当代医学》2010,16(18):116-117
目的探讨分娩期异常胎心监护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方式抽取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产妇3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出现胎心监护异常128例(观察组)和胎心监护正常图形172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顺产76例,阴道助产11例,剖宫产41例,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期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为临床纠正胎儿宫内低氧提供可靠依据,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胎心率基线平直型对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住院分娩产妇采用飞利浦FM20型胎儿监护仪做检查。根据监护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胎心率基线平直120例)和对照组(胎心率基线正常120例)。结果 2组羊水量、羊水污染、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围产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胎心率监护基线呈平直型时胎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336例过期妊娠孕妇产前无负荷试验(NST)结果,NST有反应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NST无反应组。说明NST对过期妊娠孕妇的胎儿监护有重要价值。但有假反应型出现,故应配合胎动、CST、胎儿生物物理相等监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儿电子监护时无应激试验(NST)和缩宫素激惹试验(OCT)联合应用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常规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筛选NST无反应型孕妇118例,结合OCT以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产时观察羊水性状,产后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OCT阴性组胎儿窘迫发生比例为20.55%(15/73),OCT阳性组胎儿窘迫发生比例为57.78%(26/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CT阴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11%(3/73),OCT阳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和OCT联合应用可较早地预测胎儿有无宫内窘迫,并为临床积极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