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n=43)与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n=43),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佳(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肌群肌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治疗后,观察组腓肠肌时限、胫前肌时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比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既可缓解疼痛感、改善功能障碍,又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 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椎间盘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5.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振华 《大家健康》2016,(5):109-1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其对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和对照组(常规术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QOL)、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住院时间及治疗费。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费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QOL评分和JOA评分提高(P<0.05)。 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9%,高于对照组的89.57%(P0.05);治疗前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脊柱系统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其中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35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和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时,相较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6-118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及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临床中应加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合作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评分以及Lehmann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了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随机抽取,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髓核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切口髓核切除术,而且属于微创手术、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照.方法:选取该院近几年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住院总耗时等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吴辉 《西部医学》2016,28(12):1680-1683+1689
目的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11月行微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和传统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描述病人的性别、年龄、复发节段,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优良率(Macnab标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VAS评分的降低率、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单纯椎板开窗术,实验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3-65,6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与微创手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症状改善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ESSYS组(n=48)、BEIS组(n=32)、Isee组(n=28),TESSYS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BEIS组患者行BE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许昌市立医院骨外科反复发作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病情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准确地摘除病变部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