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非吸烟者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空气潴留情况,探讨年龄对呼气相CT空气潴留的影响以及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严格选择的63名无症状非吸烟者进行肺吸气末与呼气末HRCT扫描,其中32名进行肺功能测试。将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对呼气相HRCT上空气潴留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吸气相HRCT均未见异常,呼气相HRCT空气潴留总的出现率为39.7%(25/63),其中Ⅰ型22.2%(14/63),Ⅱ型17.5%(11/63),各组均未出现Ⅲ型空气潴留。以小叶型空气潴留为主者16例,以肺段型为主者9例,未出现肺叶型。空气潴留组与无空气潴留组之间的用力肺活量(FVC)和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FEV1/FVC更是与空气潴留的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r=-0.529,P〈0.05)。结论无症状非吸烟者呼气相HRCT出现的空气潴留约40%.年龄为其形成原因之一。空气潴留的面积分级与FEV1/FVC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肺气肿HRCT肺密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肺密度的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39例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深吸气后全肺HRCT检查和同期进行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肺密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和肺气肿患者的各肺叶之间的分部的均匀程度。结果:39例患者的平均肺密度与肺功能的检验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P值〈0.05;各肺叶之间的肺密度显示为不均匀分布。结论:HRCT局部肺密度测定与肺气肿的诊断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简单量化性地诊断及进行肺功能分析。中度肺气肿病灶在肺内呈现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志愿者15例,均在1周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256排PHILIPS_Brilliance iCT,于最大吸气末和最大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用Lung Density肺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结果:MSCT肺容积指标中的平均最大吸气末容积Vin:5169.5cm3,PET所得的肺总量TLC:5671.5cm3,Vin与TLC相关性r=0.87,P<0.01;MSCT肺容积指标中的最大呼气末容积Vex:3109.7cm3,PET所得的残气量RV:3149.0cm3,Vex与RV的相关性r=0.88,P<0.01;(Vin-Vex):2059.8 cm3,肺活量VC:2540.2cm3,VC与(Vin-Vex)的相关性r=0.87,P<0.01.结论: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HRCT及肺功能测定对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非吸烟组25例和吸烟组45例,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与肺功能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吸烟组中30例HRCT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全小叶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间隔线、空气潴留;这30例中肺功能测定正常27例,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3例。非吸烟组19例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全部正常;HRCT有阳性表现5例。结论: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先于肺功能测定发现吸烟对肺小气道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128层螺旋CT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及非吸烟者的肺段及亚段水平气道壁厚度,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用128层螺旋CT扫描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和非吸烟者40例,分别为第1组(20例)、第2组(10例)和第3组(10例),并测量能显示支气管横截面的气道壁外径D和内径L,通过公式计算出气道壁厚度与外径比值(T/D)及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截面积百分比(WA%),并分别与肺功能及吸烟指数之间做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组FEV1明显低于2组和3组(P<0.001),2组FEV1低于3组(P<0.005);1、2和3组之间的T/D及W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1、2和3组气管壁厚度与第1 s用力呼吸量(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性,而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性(P<0.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以定量评估COPD患者、健康吸烟者及非吸烟者气道壁厚度,气道壁厚度与气流受限程度呈负相关而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HRCT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7级支气管径线,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多平面重组方式重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测量其4~7级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各参数,并与肺功能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的气道壁各径线与肺功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1)呈负性相关(r=-0.416~-0.614,P<0.001),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33,P<0.001),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5,P<0.001)。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率(TDR)与FEV1呈负性相关(r=-0.048~-0.593,P<0.001),与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26,P<0.001),与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1,P<0.001)。结论 HRCT所测量的COPD气道壁径线,尤其WA%和TDR与肺功能有较好的负性相关性。HRCT能显示COPD患者4~7级支气管的解剖细节且所得气道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及形态分型与肺功能试验(PFT)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40例COPD患者的HRCT表现进行形态学分型,并将分型与肺功能之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RCT显示COPD形态为:正常型1例,支气管壁增厚型24例,气肿型8例,混合型7例.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在支气管壁增厚型和混合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患者其肺功能异常改变的程度较重.结论 COPD的HRCT影像学表现和形态学分型与气流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患者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的表现;明确空气潴留的面积与肺功能阻塞性指标如FEV1、FEF25%~75%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名哮喘儿童行呼气末HRCT扫描,并于同一天或第2天做肺功能检查.在HRCT上分别于上、中、下肺野选取2个可清晰显示空气潴留的层面.用一张规格为2mm×2mm的透明方格纸对空气潴留的面积进行评估.根据空气潴留面积占全肺面积的比例,将其分为3级:Ⅰ级<5%,Ⅱ级5%~25%,Ⅲ级>25%.然后将空气潴留的级别与肺功能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哮喘儿童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90.5% (19/21);②下叶是空气潴留最好发的部位,占100% (19/19);③空气潴留级别与肺功能阻塞性指标FEV1、FEF25%~75%、FEF50%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5,P<0.01;r=-0.499,P<0.05;r=-0.521,P<0.05).④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肺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 87.5% (14/16).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在肺HRCT可观察到明显的空气潴留征,其空气潴留级别可达到Ⅱ、Ⅲ级.结论: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可直观显示气道病变的不均匀分布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空气潴留征比肺功能异常改变出现早,其敏感性明显高于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评价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的小气道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CT肺功能定量分析及其与肺功能试验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CT定量分析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将6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60Co右肺单分割照射20Gy,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照射后第2、4、6、8、12、16周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并作CT肺功能定量分析,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测定肺功能试验指标,行HE染色比较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 大鼠照射后改变仅发生在照射野内且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与人相似.照射组大鼠第2~16周右肺平均肺密度均值高于对照组,且Pulmo曲线峰值右移.大鼠放射性肺损伤CT肺功能定量分析与肺功能试验指标部分相关,其中用力肺活量(FVC)与像素指数(PI)-800-7oo相关性最好(r=0.936,P<0.01).结论 放射性肺损伤大鼠的CT肺功能定量分析指标与肺功能试验指标(PFT)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上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气管指数(TI)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COPD患者和5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检查.按照COPD GOLD分期将COPD患者分为Ⅰ~Ⅳ级,根据COPD高危因素(吸烟>10包年)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测量主动脉弓上缘1 cm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前后径(APD)和横径(TRD),并计算TI(TI=TRD/APD).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估T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在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在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COPD组和对照组的右主支气管TI分别与FEV1(r=0.345,P=0.000),与FVC(r=0.277,P=0.002),与FEV1/FVC(r=0.339,P=0.000)有一定的相关性.左主支气管TI与FEV1 (r=0.233,P=0.008)、FVC(r=0.184,P=0.039)、FEV1/FVC(r=0.218,P=0.014)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与FEV1、FVC、FEV1/FV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PD各级主支气管TI、左主支气管TI、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主支气管TI,左、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组左、右主支气管T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左、右主支气管的TI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FVC、FEV1/F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TI可作为评价COPD肺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高分辨率CT呼气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对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44例COPD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 ,分析其HRCT表现 ,统计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呼气相HRCT上出现空气潴留征 ,超出了吸气相异常征象的范围 ;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可以作为吸气相HRCT的补充手段 ,空气潴留征能够定量分析并且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的13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和80例正常肺,采用16层螺旋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价软件进行肺密度测量。以肺尖、肺门、横膈3个区的平均CT值作为平均肺密度(ALD)。评价正常组与肺气肿组,以及各类肺气肿的平均肺密度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05例肺气肿(105/130)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全小叶型肺气肿密度降低最为明显,其它类型肺气肿肺CT值降低幅度减少。15例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和10例单纯型肺大泡平均肺密度值正常。各类肺气肿的正常肺密度例数与异常肺密度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275,P<0.001)。71例正常肺(71/80)肺密度正常,9例异常。肺气肿组与正常组的平均肺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4,P值<0.001)。结论螺旋CT肺密度测定能准确评价不同类型肺气肿的肺密度,并能按肺密度推测肺气肿类型。对肺气肿的定性、定位及分型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蜂窝病变的HR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具有肺蜂窝病变的3组不同种类病例60例,分析蜂窝及伴随征象的HRCT表现。对具有蜂窝表现的尸检肺标本6例行HR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肺蜂窝为类圆形的含气腔隙,病理上,囊壁由病变残存的肺固有结构及增生的纤维成分构成。蜂窝囊径较小(58例,90.6%属于小囊组),具有下肺野(47例,71.9%)、肺周围(52例,81.3%)分布趋势,但在不同疾病存在差异。蜂窝可增大。形成后不可恢复。结论肺蜂窝为多层排列的囊腔,囊壁由多种成分构成,为肺纤维化终末表现,在3组不同临床病例中的HRCT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气相HRCT对肺气肿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检查 ,肺气肿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试验检查 ,对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吸气相密度平均值 (ID)、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进行统计学比较 ,并对患者的双肺ID、双肺VD和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ID、双肺V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肺V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能够反映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为吸气相HRCT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孤立小结节为表现的肺癌CT诊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CT对≤ 2cm ,以孤立小结节为表现的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方法 搜集 2 0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例小肺癌的主要CT表现 :全部为孤立小结节 ,16例有分叶征、13例有毛刺征并同时具有“毛虫”征、12例有胸膜凹陷征、8例有血管集中征、3例有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3例有模糊绒毛影等。结论 CT ,特别是HRCT靶视野扫描[1 ] 对孤立结节性小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小结节HRCT分型。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的肺内孤立小结节(直径≤20mm)39例(41个),术前均行螺旋CT和HRCT扫描。将孤立肺结节的HRCT表现分为2型:Ⅰ型,含磨玻璃密度结节(包括纯磨玻璃密度结节、低密度不均匀结节、中心高密度伴周边磨玻璃密度结节);Ⅱ型,单纯实性密度结节。并与病理对照。结果41个病灶的HRCT表现分型:Ⅰ型为14个病灶,其中肺泡癌9个、腺癌3个、炎性肉芽肿1个、腺瘤1个;Ⅱ型27个,其中腺癌13个、肺泡癌4个、鳞癌3个、小细胞癌1个、腺瘤2个、结核瘤2个、炎性肉芽肿1个、错构瘤1个。经统计学分析含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在手术切除的孤立肺结节中,肺泡癌组中高于非肺泡癌组(P=0.002),而在肿瘤与非肿瘤组、腺癌与非腺癌组差别无显著性(P=0.282和P=0.146)。结论根据手术切除的肺孤立结节HRCT表现,含磨玻璃密度结节多见于肺泡癌。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中,12例具有典型周围型肺癌CT特征容易被诊断,8例由于不具有典型CT征象而被延误诊断。结论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周围型肺癌较常见,不典型周围型肺癌容易被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