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 选取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600例(1 20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组、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组和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组,比较三组之间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 术后第1天,PRK组与LASEK组疼痛指数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LASIK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第3天,PRK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EK组与Epi-LASIK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三组之间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后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因素.手术方式不同,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以及角膜刺激症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患者31例(33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31例(35眼),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88.57%)较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85.71%)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P<0.05),且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当,远期降眼压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膜消融区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25例(5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00 D~-6.00 D, 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SPT-TPRK+MMC组(25只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SPT-TPRK组(25只眼),利用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激光消融区边缘、中央、周边的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较术前的变化。 结果 术前角膜中央区CNFD(52.40±12.61)根/mm2,CNFL(73.00±12.61)mm/mm2。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变化如下:术后14 d SPT-TPRK+MMC组CNFD(13.41±4.99)根/mm2,CNFL(17.44±7.30)mm/mm2。 SPT-TPRK组CNFD(5.73±3.27)根/mm2,CNFL(5.03±3.52)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1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0.57±5.43)根/mm2,CNFL(27.57±8.97)mm/mm2。SPT-TPRK组CNFD(8.46±5.07)根/mm2,CNFL(9.46±4.81)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3.47±7.28)根/mm2,CNFL(33.87±9.49)mm/mm2。SPT-TPRK组CNFD(13.75±5.78)根/mm2,CNFL(17.00±5.90 )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通过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PT-TPRK联合0.02%MMC在术后早期(14 d、1个月、3个月)可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术后3个月时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状态仍然未恢复至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近视眼人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接触式眼压值的影响因素,得出预测术后眼压值变化的回归公式,并对其进行效能检验。 方法 筛选行双眼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病例235例,作左右眼自身配对实验设计,随机分组的前瞻性观察研究,分析影响LASIK术前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值的多种因素,探寻其规律,建立计算术后眼压值变化的多元回归公式,并检验其效能。 结果 术前非接触式眼压值与性别、眼别、年龄、角膜曲率无明显相关(P>0.05),与中央角膜厚度及等效球镜绝对值呈正相关。LASIK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变化值与年龄、角膜曲率、基质床厚度无明显相关(P>0.05),与术前非接触式眼压值、中央角膜厚度、等效球镜绝对值、消融深度、消融比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公式:非接触式眼压变化值=术前非接触式眼压值×0.552+消融比×0.158-6.219(R2=0.561, P<0.01)。经检验,运用公式所得非接触式眼压变化的预估值与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 P=0.897)。 结论 LASIK术前非接触式眼压值与性别、眼别、年龄、角膜曲率无明显相关,与中央角膜厚度及等效球镜绝对值呈正相关;LASIK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变化值与年龄、角膜曲率、基质床厚度无明显相关,与术前非接触式眼压值、中央角膜厚度、等效球镜绝对值、消融深度、消融比呈正相关;术后眼压变化值可运用回归公式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泪液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65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别在术前3 d及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作泪膜泪液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Ⅰ试验(S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BUT及FL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试验结果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有角膜缘上皮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以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的泪膜泪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其他三种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特点。 方法 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7例(200眼),分别行4种飞秒激光LASIK手术,其中A组:FEMTO LDV Z8飞秒激光,B组: Ziemer Crystalline飞秒激光,C组: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D组: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每组各50 眼。术后应用RTVue OCT分别测量角膜瓣厚度并分析。 结果 术后1周,A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组内变异范围小;B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但是变异范围大;C组和D组变异范围较小,但C组角膜瓣厚度偏薄,D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接近。4种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规整、均一,中央厚度与周边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比较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值110 μm差值有明显差异,A组(3.43±2.81)μm和D组(3.13±2.89)μm明显好于B组(6.88±4.13)μm和C组(5.44±3.62)μm(F=2.397, P=0.018)结论 OCT导航的飞秒激光与Zeiss VisuMax飞秒激光比Ziemer Crystalline和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精确,可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成年人3种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9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分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组(等离子组)、电刀扁桃体切除术组(电刀组)、常规扁桃体剥离术组(剥离组),各30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咽痛程度、住院医疗费用等。 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4 d咽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等离子组和电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明显少于剥离组(P<0.001),而等离子组与电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术后见原发性出血1例,等离子组及电刀组未见术后出血发生。3组护理及检疗费、术后用药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刀组及剥离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等离子组(P<0.001),而电刀组与剥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年人扁桃体切除术各有优势及不足,临床应根据疾病特点、患者意愿和经济能力、手术者技术水平以及医疗器械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且术前伴有轻到中度干眼的患者65例(130眼)纳入研究,手术完成后于当日行术眼下泪小点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植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视疲劳及视力模糊6项症状评分,并于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S)检查。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视疲劳及视物模糊6项症状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64263.16123.229.8076.815105.19,P=0.000、0.000、0.000、0.002、0.000、0.000)。术后各时间点SIt值及BUT值均有提高,F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967.8749.01,P=0.000、0.000、0.000)。全部受试者在观察时间内均未发生感染、塞栓溢出或丢失、局部肉芽肿形成等泪道塞栓植入等情况。 结论 应用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可安全、有效地增加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眼表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在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接受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听力情况和气骨导差(ABG)。 结果 术后第1、3、6个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T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G均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 dB者达39耳(P<0.05)。 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加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行听骨链重建治疗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光学区直径与暗瞳直径的关系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行SMILE手术矫治的近视及散光患者49例(96眼),18~35岁,平均(25.76±5.75)岁.依据手术光学区直径-暗瞳孔直径的差值分为3组:A组<0 mm(30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期为SMILE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行SMILE手术的64例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128只眼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 d、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视力与年龄、性别、术前预矫等效球镜度(SE)、K值、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后残余基质床厚度(RST)、切削比(AD/CT)之间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术后1 d 30.4%眼裸眼视力达到0.8以上,10.2%眼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约5.5%的眼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周90.6%裸眼视力达到0.8以上,64.1%达到1.0以上,约33.6%的眼裸眼视力达到术前BCVA。术后第1天、第7天视力与年龄、性别、K值、CCT、屈光度、RST、AD/CT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可能与术后早期角膜的炎性及创伤愈合反应及术后角膜微结构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眼),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6.00~-14.00D,平均(-8.75±1.27)D。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地形图及屈光度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71±0.26)d。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48眼(88.9%),≥0.8者19眼(35.2%),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54眼(100.0%),≥0.8者47眼(87.0%),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均在-0.50~+0.50D之间,术后1、3、6个月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13眼(24.1%)、7眼(13.0%)、2眼(3.7%),但均小于2级,不影响视力恢复。结论 LASEK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且稳定,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5.
当代准分子激光手术包括板层切削手术和表层切削手术,表层切削手术的优点在于无瓣相关并发症、术后生物力学较稳定,但有术后疼痛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糖皮质激素需要使用时间长、屈光回退等不足。表层切削手术主要有TransPRK、LASEK、Epi-LASIK PRK,其中TransPRK真正实现无接触操作,上皮和基质切削一步到位,以其更精确的切削而被广泛看好。如今表层手术渐有回归的趋势,其术后疼痛、haze、屈光回退是三个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球面及不同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比较患者眼角膜、眼内及全眼球的高阶像差,为个性化选择人工晶状体(IOL)提供依据。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2例(160眼)分为4组,分别植入AMO Sensor AR40 IOL(AR40组,26例40眼)、AMO Tecnis ZA9003 IOL(ZA9003组,31例40眼)、Bausch & Lomb SofPort AO IOL(AO组,28例40眼)、Alcon SN60WF IQ IOL(IQ组,27例40眼)。测量术后3个月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眼内和全眼的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慧差及三叶草像差。 结果 术后3个月,各组间患者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角膜tHOA、SA、coma及trefo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眼内SA及co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tHOA及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眼内tHOA、SA及co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眼内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各组间全眼tHOA及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全眼coma及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非球面IOL可以降低全眼SA,提高患者视觉质量。不同SA的非球面IOL,全眼SA的可预测性较好,为非球面IOL的个性化植入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24例4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并与同期42眼的标准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后30d裸眼视力3眼UCVA超过术前BCVA 2行,16眼超过1行;24眼与术前相等,3眼低于术前1行,优于对照组;术后慧差减小;且术前垂直慧差与术后波前像差均方根和呈负相关。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减小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正确选择适应证可以提高个体化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MILE Xtra)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78例,纳入右眼数据(78眼)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其中SMILE Xtra组39例(3...  相似文献   

19.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广泛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其种类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主要用于矫正各种屈光不正和角膜疾病。从刮除上皮的PRK、乙醇浸泡的LASEK、微型角膜上皮刀的Epi-LASIK到激光消融角膜上皮的TransPRK,均无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角膜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视觉质量好。就目前术式选择、临床应用及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的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