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婷  陈鹏  王美纳 《西北药学杂志》2005,20(3):144-144,F003,F004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发生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梗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加重细胞损伤,导致细胞死亡。以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其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各机制之间又存在着网络联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采用文献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脑缺血和再灌注造成的损伤与炎性反应、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的迅速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等因素有关。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有缩短缺血时间、阻断谷氨酸受体偶联的Na^+和Ca^2+内流、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生长与修复等多个方面。多靶点联合治疗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晖  刘达兴  容松 《安徽医药》2017,21(12):2145-2148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运动的缺乏、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加重原有的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进而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氧自由基爆发、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能量代谢障碍几个方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前针对缺血性卒中主要的治疗措施是使血管再通,但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故而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丁苯酞(NBP)是芹菜油中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表明其主要是通过PI3K/Aκt、Nrf2-ARE、JNK、NF-κB等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  相似文献   

7.
兰丽  吉敬  季晖 《药学进展》2016,(4):293-298
硫化氢(H2S)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使分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在神经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神经调节剂,也是神经保护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2S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它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等多个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简介脑内H2S生成途径,综述H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脑是一个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这一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血再灌注致使神经元损伤的过程复杂,主要机制为线粒体受损、能量代谢异常、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的神经毒性、自由基的积累、炎症相关介质产生等,致使细胞凋亡程序激活。通过对以上各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明确各种脑保护药物的作用靶点。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导致脑损伤的相关机制及最新治疗药物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保护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可引起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应用有效的药物却少之又少,为此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药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临床前应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的实验室结果,以期对临床试验及药物的研发提供线索,从而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Xanthone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泉华 《海峡药学》2000,12(4):13-14
分别以50mg.kg^-1和10mg.kg^-1的1,8-dihydroxy,3,5-dimetyhoxyxanthone(XT)给大鼠静脉给药3d,探讨其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实验结果显示。XT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脑水肿,减少大脑皮层MDA含量,提高CAT和SOD活性,提高GSH含量,并使皮层的ATP含量增多,乳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侯冠峰  陈晓蓉  承韶辉  柴小青 《江苏医药》2013,39(13):1508-15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阻塞60 min的方法建立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A、B、C、D和E组五组,分别静脉灌注右美托咪定0.01、0.1、1、10μg·kg-1·min-1和生理盐水.药物均于缺血前15 min经股静脉输注,再灌注后20 min停止输注.每10分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值,检测缺血前后血糖值.行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结果 A、B、C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均较E组降低(P<0.05).与E组相比,A组缺血10 min时MAP值降低,缺血期B组各时间点MAP值降低,而D组各时间点MAP值升高(P<0.05);A、B、C、D组缺血前5 min及缺血60 min血糖均较E组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0.01、0.1和1μg·kg-1·min1预先静脉给药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I-R对照组(B组)、1%DMSO溶剂处理组(C组)、紫杉醇8μg/kg组(D组,缺血前30min脑室注射),每组各10只。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紫杉醇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B、C组Bcl-2及Caspase-3磷酸化表达增加(P<0.05),而D组Bcl-2及Caspase-3磷酸化表达较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紫杉醇可能对脑I-R诱导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Bcl-2、Caspase-3蛋白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u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u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u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u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26只随机分为3组。C组18只,为假手术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后每24小时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Y组,54只)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54只);分别于再灌注12、24和72 h进行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蛋白质、脂质和核酸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结果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脑I-R后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体积;依达拉奉可改善缺血诱导的皮质及内囊区降低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3-硝基酪氨酸,4-羟基壬烯酸和8-羟基脱氧鸟苷的水平。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抑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氧化应激保护小鼠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15.
邹浩军  林莉莉  魏伟 《江苏医药》2013,39(10):1144-1146
目的 探讨甲磺酸桂哌齐特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I-R损伤模型后随机均分为五组:B组为模型对照,C、D和E组分别用甲磺酸桂哌齐特20、40和80 mg/kg处理,F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40 mg/kg处理;另外取10只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A)组.观察I-R后4、8及22 h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脑指数的变化;I-R损伤24 h后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力和丙二醛(MDA)、乳酸(LD)的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D组和E组I-R后8h和2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和脑指数降低(P<0.05);与B组比较,C、D、E、F组I-R脑组织SOD和LDH活性升高、MDA、LD含量和NOS活性降低(P<0.05).结论 甲磺酸桂哌齐特对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NOS等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冰片注射液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冰片对小鼠脑缺血复灌后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15 min后复灌造模,动物分组给药,人工常规饲养7 d后,检测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回避反应和Y型迷宫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结果冰片可以减少小鼠跳台试验及回避反应中的错误次数,延长Y型迷宫试验中的潜伏期,缩短逃避时间。结论脑缺血复灌损伤可以导致记忆障碍,冰片对小鼠脑缺血后的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单链非编码RNA,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缺血再灌注后会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且与临床上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有众多研究显示,miRNA的亚型基因miR-34a-5p、miR-351-5p、miR-682、miR-21等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一系列信号转导进而影响肠I/R损伤的发生、发展。因此,揭示miRNA在肠I/R损伤中作用机制,并可为肠I/R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七叶心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红四氮唑(TTC)染色法、称重法检测研究七叶心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制作大脑海马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来探讨其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七叶心康胶囊灌胃给药,连续4次,分别为再灌注后1、12、243、6 h各给药一次,在270、135 mg/kg的剂量下能显著改善大鼠受损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梗死范围;降低大脑含水量;还能够明显增加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和降低MDA、NO的含量。结论:七叶心康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少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近几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抗氧化应激与抗炎症反应治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愈来愈受到重视。蕨麻作为我国传统藏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其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现在学者们已经从蕨麻中提取各种活性成分,经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蕨麻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保护心肌、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活性及抑癌等作用,但蕨麻是否具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与蕨麻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