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省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掘警戒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反映了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注射用药;1起不良反应数量最多;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居前两位;病例报告的填写尚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警戒信号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贡庆  洪兰  薛青松  叶桦 《中国药事》2011,25(5):456-459
目的为药物利用评价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药学科学数据中心收录的5366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特殊人群的用药结果、严重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重点药品、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药品应当特别关注,及时发出药物安全警示。  相似文献   

3.
孙鑫晔  袁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21):3333-333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除了药品自身原因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类汇总2013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结果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例数最多,为51例;静脉滴注给药所致ADR比例最高,为82.1%。结论医生、药师和护士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7.
徐冰 《云南医药》2008,29(1):73-74
我院属边陲地区二级甲等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从2003年8月开始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以来,共收集到38例。为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ADR)情况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年门诊、住院患者38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引起对合理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泮海  冯巧巧 《中国药事》2012,26(3):261-263
目的 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结合对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与结论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机遇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加强报告质量控制,提高分析评价水平,促进监测工作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检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9月收集到的17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4.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检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不良反应中心(ADR)上报的106份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79.25%);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3.40%);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检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和填报质量,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我院上报且省中心已做出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ADR过程描述、关联评价统计、分析。结果360份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6类共98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品31种和中药制剂13种,位居前列(依次为203例、28例)。ADR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63%),其次为消化系统(21%)。绝大多数ADR的转归良好。静脉给药导致的ADR例数为235例(65%);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较少;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结论应强化培训工作,增强ADR呈报意识和责任感,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确保安全用药,深入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15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本资料中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注射剂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主;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结论重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与报告,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九江市48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统计情况,并探讨ADR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市2013年上报的4848例ADR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79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中药成方。引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最常见于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结论应重视安全合理用药,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院33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集的33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9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20例,占57.0%),其次为中药制剂以及循环系统用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0例,占44.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频率最高(314例,占92.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方法回顾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80例老年患者ADR报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器官与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资料。结果61~7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多,为45例(56.2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66例(82.50%);抗菌药物ADR发生比例最高,为37例(46.25%),其次为中药制剂16例(20.00%);ADR涉及系统和器官中穿刺所造成的局部损害最多,为32例(40.00%),皮肤及附件22例(27.50%)和消化系统9例(11.25%)。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ADR的临床监测,提高临床监控水准,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用药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占52.24%(35例)。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8例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冉  王建华 《齐鲁药事》2007,26(9):571-57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收到的198例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胡怡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35-136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科室上报的114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4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预防,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所采取救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左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所占比例最高,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最高,各种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密切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