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顺铂、5-氟尿嘧啶热化疗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试验组33例,对照组用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第1~3天,顺铂30 mg? m-2,静脉滴注;第1~5天,5-氟尿嘧啶500 mg? m-2,静脉滴注,21 d为一个周期。试验组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局部超声热疗,温度在40~42℃,每次热化疗时间约40 min。2组共化疗5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化疗临床疗效、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 CD4+、CD8+及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化疗客观有效率为29.03%,显著低于试验组的57.58%(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水平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高( P<0.05)。对照组化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71%,试验组为39.3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超声热化疗可显著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NHL组(n=62)与正常对照组(n=30)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可计算出CD4+/CD8+比值;两组数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HL组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CD3+细胞数(823.3±211.5)、CD4+细胞数(423.8±234.8)](P〈0.05),CD8+细胞数(861.2±634.1)升高(P〈0.05),CD4+/CD8+降低(0.5±0.3)(P〈0.05)。结论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加用r-HuEPO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HuEPO通过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增强NK细胞活性和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喜茹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6-109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方法63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理,,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D4^+百分率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3.34,P〈0.01和t=3.1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χ^2=2.98,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胸腺肽仅。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及对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半年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影响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CD3^+、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和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 CD8^+细胞数及IL-2、TNF-α、INF-γ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显著,促使患者免疫T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趋向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崔莉  王娟  苏金柱 《河北医药》2016,(20):3128-3130
目的:通过检测腺样体肥大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检测在腺样体肥大患儿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血清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中度腺样体肥大组血清CD4+、CD8+、CD4+/CD8+及CD5+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下降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k.05);CD3+高于正常对照组,CD19+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腺样体肥大实验组患儿血清CD4+、CD4+/CD8+及CD3+高于正常对照组,CD1+9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CD5+6及CD8+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重度腺样体肥大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出现紊乱,与机体体液免疫不协调。提示应用免疫调节剂对于改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爱玲  范天利 《中国药业》2008,17(15):22-2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后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和一般保肝药物,对照组患者服用一般保肝药物。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益肾颗粒具有促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经支气管动脉微泵泵入)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经支气管动脉微泵泵入化疗药,泵入时间2 h;对照组给予经支气管动脉推注化疗药,时间30 min;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CD8+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05),CD8+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0.05);2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 P <0.05);CD8+细胞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改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在评价强直性脊柱炎 (AS)病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88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 ,采用Cowling临床评价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标 (BASDAI)评价病情活动性 ,按病情活动性分为静止、可疑活动、活动 ,对病情静止和活动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对ESR、CRP与病情活动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88例AS中Cowling临床评价 35例活动 ,36例静止 ,活动病人ESR均值为4 9 2mm/ 1h ,CRP均值为 19.8mg/L ;静止病人ESR均值为 4 2 .7mm/ 1h ,CRP均值为 14 .0mg/L。BASDAI评价 39例活动 ,2 9例静止 ,活动病人ESR均值为 5 0 .7mm/ 1h ,CRP均值为 2 0 .3mg/L ;静止病人ESR均值为 4 0 .7mm/ 1h ,CRP均值为 13.1mg/L ;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活动组和静止组之间ESR、CRP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SR、CRP和病情活动无相关性。结论 ESR、CRP与Cowling临床评价和BASDAI评价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之间缺乏联系 ,ESR、CRP对AS病情活动性评价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片与雷公藤多苷片分别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d,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1次/d。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20 mg,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和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RP、ESR和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8.82%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田颖  杨东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563-2567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片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于月经结束3 d后给药。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将2.0 g充分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片,3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积分及盆腔包块最大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盆腔局部体征、辅助检查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包块最大径和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上评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SR、NLR、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NL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茯苓片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整体效果确切,患者可有效获得症状体征的明显减轻,促进盆腔包块缩小及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改善,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诊治的40名AS患者为AS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AS患者均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疗程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DKK-1、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1)]、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S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疾病活动度、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KK-1、骨代谢指标、ESR及CRP水平。分析AS组患者DKK-1及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的关系。结果: AS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X-1、OC及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S组患者治疗24周后,CTX-1、TNF-α、BASDI、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DKK-1、IL-6、OC及PINP变化不明显(P>0.05)。AS组患者血清CTX-1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DKK-1、OC、PINP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骨代谢的紊乱;DKK-1参与AS新骨形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有效控制AS炎症,改善骨代谢,但不能上调DKK-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王焕程  刘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642-2646
目的探讨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涂抹患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3次/d。治疗组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基础上患处涂抹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3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及血尿酸(U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压痛、肿胀、活动障碍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和ES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和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有效,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评价强脊壮督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奈普生片和强脊壮督颗粒,对照组给予奈普生片和柳氮磺吡啶片.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ESR、CRP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强脊壮督颗粒治疗AS疗效满意,除能有效的改善症状、体征外,还能降低ESR、CRP等活动指标,且用药期间副作用少,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白水县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相关量表评分、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9.5%和9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和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DRS-17、PHQ-9和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DA和NE血浆浓度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PSQI 6个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78例首诊为AS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9例。A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B组患者接受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于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ASDAS-CRP)评分、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B组患者的ASDAS-CRP评分(1.39±0.21)分低于A组的(1.63±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分级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患者的CRP、TNF-α、ESR、BGP、CTX-Ⅰ水平分别为(10.88±1.76)mg/L、(7.11±1.67)pg/ml、(19.92±2.17)mm/h、(4.20±0.56)pg/ml、(8.25±0.92)pg/ml,B组患者分别为(8.36±0.94)mg/L、(5.36±0.72)pg/ml、(14.36±1.50)mm/h、(3.07±0.45)pg/ml、(5.88±0.71)pg/ml,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ESR、BGP、CTX-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白芍总苷、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19.
尼美舒利对成人斯蒂尔病退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尼美舒利和萘普生对成人斯蒂尔病 (AOSD)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AO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0例 ,用尼美舒利 10 0mg ,2次 /d ;对照组 16例 ,用萘普生 30 0mg ,2次 /d ,两组均同时服用甲氨蝶呤 10mg/周 ,共 4周。 2周不退热者均加服泼尼松 10mg/d。 结果 观察组于 2 4h退热者 13例(6 5 % ) ,1周和 2周退热者分别为 16例 (80 % )和 17例 (85 %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关节症状及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尼美舒利对AOSD的退热作用明显优于萘普生 ,对关节症状及ESR、CRP的改善与萘普生相当 ,副反应小 ,是现阶段治疗AOSD值得推荐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疗效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对比观察,以评价两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住院治疗的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分别采用LEF(LEF组)或SASP(SASP组)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均选择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作为基础疗法。随访2年,记录症状体征、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第1、2年与入院时比较,腰骶痛明显减轻,腰背晨僵时间显著缩短,BASDAI和BASFI明显降低,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下降(均P〈0.05);随访第1、2年两组间比较,腰骶痛、腰背晨僵时间、BASDAI、BASFI、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LEF组较SASP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白细胞数减少和皮疹为主,LEF组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SASP组(5.2%vs11.8%)(P〈0.05),白细胞数减少和皮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F治疗AS疗效优于SASP。LEF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患者易耐受,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