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克忠 《齐鲁药事》2013,(11):653-654
目的建立拉西地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沉降速度、成形、变异系数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基质、冷凝剂、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1∶1)为基质,主药与基质为1∶10,药液温度80℃,滴速40滴·min-1,滴距8 cm,冷却温度10℃时,拉西地平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牡荆油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丸重变异、溶解时限、外观质量等为考察指标,研究基质类型、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凝剂温度、滴速等因素对滴丸成型工艺的影响,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基质由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混合组成(配比8∶1),药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7,药液温度为75℃,冷凝液温度为8~10℃,滴速为50滴·min-1。结论该滴丸成型工艺重现性好,工艺简单、可行,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灯盏花素滴丸滴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刚  翟志武  邓淑明 《齐鲁药事》2007,26(11):686-688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融合情况、稠度、滴制情况,选择了灯盏花素与基质的配比;以制备的灯盏花素滴丸的外观、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指标,对不同的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凝剂温度、滴距,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基质中以聚乙二醇6000与聚乙二醇4000比例为2∶3,药液温度为90℃,冷凝剂温度为10~12℃,滴距6cm为最佳。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灯盏花素滴丸的滴制工艺是可行的,符合滴丸剂的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4.
金杨  王燕 《中国药房》2011,(7):614-615
目的:确立复方岩白菜素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和外观评分为指标,以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的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剂种类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成型工艺;以滴丸重量变异系数为指标,以滴头口径、滴速、冷却剂温度、滴距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滴制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70±0.5)℃,冷却剂为液体石蜡,滴头内外径为2.0mm/3.0mm,滴速为60d·min-1,滴距为6cm,冷却剂温度为(10±0.5)℃。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所得制剂成型性好。  相似文献   

5.
付瑶  郭娜  杨雪  赵娜  张大方 《北方药学》2015,(10):82-83
目的:确定复方芩连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滴制法制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药物与基质种类及用量、滴制温度、滴距等因素进行优选. 结果:复方芩连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比例为1:2.5,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药液温度70℃,滴速20~40滴/min,滴距3cm. 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行,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美洛昔康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对基质、冷凝液的选择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研究;对滴制工艺的选择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丸重RSD和圆整度为考察指标,对滴制温度、滴制距离、冷凝剂温度和冷凝剂高度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以PEG6000为基质,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美洛昔康与PEG6000以1:7的比例混合,80℃保温滴于高度60cm以上、温度5cc的冷凝剂中,滴距8cm。结论以该工艺制备的美洛昔康滴丸成型性与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周维利  赵方军  赵艳霞  公为红 《药学研究》2019,38(5):273-274,279
目的 建立盐酸贝尼地平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混合、沉降、成形、崩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等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基质种类、药物与基质比例、冷凝剂种类、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却液温度对滴丸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 药物与基质比例1:17, 药液温度80 ℃,二甲硅油为冷却液,冷却剂温度为(12±2)℃,滴距为10 cm,滴速为每分钟(40±1)滴。时,盐酸贝尼地平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8.
复方血塞通滴丸成型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血塞通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丸重变异系数和外观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对药物的加入方式、滴速、滴距采用单因素考察,对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两种水溶性基质的比例及药液温度的确定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基质,甲基硅油:液状石蜡(2:1)混合为冷凝液,90℃药液以20d·min-1滴速、2cm滴距滴入冷凝液中,滴丸成型率最高.结论:本试验优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成品得率高,符合<中国药典>中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王莉  韦克先 《安徽医药》2008,12(2):116-117
目的 确立枫蓼肠胃康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丸的外观、丸重差异系数、溶散时限等为评价指标,对基质之间及药物与基质之间配比、药液温度、滴距、滴速及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 以PEG-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2,药液温度为80℃,滴距为3 cm,滴速为每分钟40滴,冷凝液上部温度42℃,下部温度12℃时是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论 成型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滴丸成型的各种影响因素,确立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溶散时限、丸重变异系数和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是药物含量35%,基质比例PEG6000∶PEG4000为8∶2,药液温度80℃,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管口温度40℃,制冷温度9℃,滴距为5cm,滴速为每分钟20滴。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成型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毛蕾  徐佳丹  袁强 《海峡药学》2011,23(10):26-28
目的应用固体分散体制备复方降糖滴丸,确定滴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液温度、冷凝剂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优选复方降糖滴丸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12,液体石蜡与甲基硅油比例为1:2,料液温度为85℃。结论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滴丸成型工艺及晾丸工艺的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及成型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滴距、滴速、冷凝温度及料温等滴制工艺参数;应用低温真空干燥技术晾丸,并以滴丸含水量为考察指标,对干燥温度、压力和时间等晾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基质为PEG 6000,中药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0∶2.0;最佳滴制工艺:滴距为3 cm,滴速为45滴/min,冷凝温度为10℃,料温为85℃;最佳晾丸工艺:干燥温度为35℃,压力为-0.05 Mpa,时间为18 h。结论:该优化工艺合理、可行,极大提高了滴丸的生产效率,且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立山葛降脂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以外观圆整度、平均丸重差异系数、硬度、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葛降脂滴丸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含量35%,基质比例PEG6000∶PEG4000为2∶1,药液温度80℃,滴速20滴/min,二甲基硅油冷凝剂,冷凝温度14℃,滴距5cm;山葛降脂滴丸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为48.72mg·g-1。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可行,且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富马酸福莫特罗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春海  李艳  徐慧  徐宁  傅莉 《天津药学》2005,17(2):34-36
目的:确立富马酸福莫特罗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成型工艺条件从滴制温度、滴头口径、滴速、冷凝液温度、滴距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在滴制温度为80℃、滴头口径1.0/2.0(mm/mm)、冷凝温度为15℃、滴距为2cm时,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5.
宋逍  段玺  赵鹏  张小飞 《中南药学》2013,(6):432-435
目的建立芩暴红止咳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滴丸制备过程中熔融状况、成形状况、沉降速度、圆整度、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对基质与冷却剂进行优选;以滴丸圆整度、硬度、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滴制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浸膏粉与基质比例为1:2.5,60℃条件下加热熔融并保温滴制;滴距为6 cm,滴速为每个滴孔滴50丸min-1,冷却剂保持在15~20℃即可。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重现性良好,所制备的滴丸符合药典规定,具有进一步产业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复方灵芝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学励 《中国药房》2010,(43):4081-4083
目的:研究复方灵芝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复方灵芝滴丸,以聚乙二醇(PEG)6000与PEG4000比例、中间品与基质比例、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外观质量及溶散时限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采用单因素方法,以滴制、成型情况优劣考察滴丸的滴制工艺。结果:最佳滴丸处方为PEG6000与PEG4000比例1∶1,液体石蜡与二甲硅油比例1∶3,中间品与基质的比例1∶2.5;滴制温度为80℃,滴距为6cm,滴速为26滴·min-1,冷却距离为60cm,冷却温度为2~3℃。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通心舒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建成  张彬 《齐鲁药事》2004,23(4):38-39
目的 通过试验选择通心舒滴丸最佳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变异系数及外观质量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药物清膏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4 0 0 0与PEG6 0 0 0的比例)、滴速、药液温度以正交试验法实验,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以清膏∶基质 =1∶2 5,PEG4 0 0 0∶PFG6 0 0 0 =1∶1,滴速为 4 5滴·min-1,药液温度为 85℃进行滴制,为最佳成型工艺。结论 本试验筛选出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滴丸外观性状好、溶散度较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