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泪液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65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别在术前3 d及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作泪膜泪液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Ⅰ试验(S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BUT及FL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试验结果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有角膜缘上皮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以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的泪膜泪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四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168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四种方法治疗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翼状胬肉患者158例(168眼)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其中,A组(41眼)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2眼)接受单纯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C组(44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D组(41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 6~12个月。结果 A组复发率 17.1% ,B组复发率为9.5%,C组复发率4.5%,D组复发率为4.9% 。A组的复发率和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B、D组、C、D组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并发症较其他三组的并发症少。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具有经济实用、复发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24眼)角膜缘累及横径5 mm以内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施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访1个月至6年, 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4眼中22眼治愈, 2眼复发。结论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疗效可靠,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方法:对61例、67眼翼状胬内由体部向头部逆行切除,取2mm宽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到巩膜暴露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3眼复发,复发率4.48%。结论:逆行切除翼状胬肉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享1例抗VEGF角膜基质注药联合手术治疗假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复习1例老年男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因左眼被铁水烫伤继发睑球粘连及假性胬肉,行左眼假性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口唇黏膜移植+羊膜覆盖+眼睑成型术。在此之前左眼行2次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及3次结膜下+角膜基质内抗VEGF注药术,术后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0.2,移植的唇黏膜及球结膜恢复血供,角膜局限性混浊,前房中深,虹膜无前后粘连,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 结论 此病例较罕见,热烫伤后继发重度睑球粘连及假性翼状胬肉,治疗难度大。对于肥厚的假性翼状胬肉可先行抗VEGF角膜基质注药,待胬肉变薄后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角膜绷带镜应用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9例31眼)术后第1天开始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共29例31眼)行常规眼垫包扎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 d、4 d、7 d及1个月时眼部症状及术后9个月时的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术后9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减轻角膜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简单有效、适宜推广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显微手术技巧的改进及安全性.方法 在显微镜下对64例(64眼)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取同侧眼颞上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64例(64眼)植片均存活,仅3例翼状胬肉于术后第6个月复发,复发率4.7%,术后术眼美观自然.结论 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简单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0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与既往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球结膜转移术的100眼对照.结果实验组治愈85例,好转10例,复发5例.对照组治愈70例,好转22例,复发8例,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一种侵犯角膜的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变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根治疗法.翼状胬肉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可高达20%~30%.改进手术方法,防止复发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60例、71眼,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患者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78例(78只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39只眼),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施行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即刻于角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1片,对照组采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1天、2天、3天、1周进行随访,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结膜刺激症状。结果试验组在角膜上皮修复、角结膜刺激症状评分方面的具体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逆行撕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术后角膜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鼓膜微管置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76例中耳不张患者,根据Dornhffer的综合分析法分级分为两组各38例,A组为Ⅰ、Ⅱ级中耳不张患者,B组为Ⅲ、Ⅳ级中耳不张患者,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纯音听阈测听及声导抗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在术前和经过鼓膜微管置入术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纯音听阈测听结果变化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从治疗前到经手术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的声导抗检查变化趋势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总有效36例(94.74%),B组总有效30例(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并发症发生0例、复发0例,B组并发症发生2例(5.26%)、复发3例(7.8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鼓膜微管置入术对Ⅰ、Ⅱ级中耳不张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眶周血供在眶区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治疗的眶区组织缺损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耳前反流轴型皮瓣、额部岛状皮瓣、耳后反流轴型皮瓣、鼻唇沟皮瓣等眶周皮瓣旋转修复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行皮下蒂皮瓣处理。 结果 B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B组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流速度(BFV)、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PR)水平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BFV、BPR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眶周皮瓣血供丰富、可塑性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适用于眶区组织缺损修复,且联合皮下蒂皮瓣处理时,具有更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干眼患者32例(64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P=0.803)、泪液分泌试验(P=0.75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P=0.735)、主观症状评分(P=0.385)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P=0.883),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五项指标1个月(P<0.001)、3个月(P<0.001)及5个月(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除治疗后5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P=0.141)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后1个月(P<0.001)(<0.001)(<0.001)(0.014)(<0.001)、3个月(P<0.001)(0.007)(<0.001)(<0.001)(<0.001)、5个月(P<0.001)(0.141)(<0.001)(<0.001)(<0.001)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胶原交联术前后眼表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诊断为圆锥角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知情同意后接受行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的患者42例(60眼)。以眼为单位,根据Kmax分3个组(轻度圆锥角膜组、中度圆锥角膜组、重度圆锥角膜组);根据K2与K1差值即散光分为3个组,A组(0≤K2-K1≤2.5D),B组(2.5D5D),追踪观察并且记录患者角膜交联术前、术后1mo、3mo角膜最大曲率(Kmax)、K1和K2、角膜厚度与散光、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等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采用 SPSS 26.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是否有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根据Kmax分组,术前基线角膜厚度、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散光、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22、0.63、0.57),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725.223.305.065.25, P<0.05;F组别=9.2538.28,P<0.05,2.48,P>0.05,13.37,P<0.05,6.28,P>0.05), 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1,P=0.38;F组别=0.953,P=0.40);(2)根据散光分组,术前基线Kmax、K1、K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0.001),年龄角膜厚度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0.43、0.96、0.11),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厚度、Kmax、泪河高度、K1、 K2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916.614.065.198.4,P<0.05; F组别=0.530.60.751.19,P>0.05,7.63,P<0.05);3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103,P =0.34;F组别=1.121,P=0.34);(3)将眼表泪液参数泪河高度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值与角膜形态参数Kmax、K1、K2、散光的值进行术前、术后1月、3月的相关性分析,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呈负相关(P=0.04),术前及术后1个月泪河高度与散光无相关(P=0.880.13),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与散光呈负相关(P=0.03),其他各时间点与散光无相关(P=0.130.29)结论 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对泪膜稳定性无不良影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使泪液分泌量发生轻度下降;高能量加速型角膜交联术早期泪液分泌量下降,以散光程度严重者为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和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40例翼状胬肉患者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和球结膜移植术。结果植片愈合好,角膜创面光滑透明,无角膜血管新生,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