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寰枢椎脱位(AAD)患者与解剖结构正常者的哑门穴直刺和斜刺的安全深度。方法:选取寰枢椎脱位患者177例(AAD组)和排除AAD且解剖结构正常的207例患者(正常组)。所有入组患者体型均为适中型。对其行颈椎MRI平扫,在矢状位像上测量哑门穴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结果:AAD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5.33±5.17)mm,斜刺(48.58±4.41)mm,女性直刺(44.17±7.80)mm,斜刺(47.49±7.32)mm;正常组安全深度:男性直刺(47.72±5.06)mm,斜刺(42.69±5.53)mm,女性直刺(44.63±5.85)mm,斜刺(39.88±6.18)mm。AAD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正常组男性和女性的斜刺安全深度小于直刺安全深度(P0.01);AAD组直刺与斜刺安全深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直刺和斜刺安全深度男性大于女性(P0.01);男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小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P0.01);男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女性AAD组直刺安全深度与正常组直刺安全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AD组斜刺安全深度大于正常组斜刺安全深度(P0.01)。结论:寰枢椎脱位状态下的哑门穴针刺安全深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临床上进行针刺时应小于其安全深度。  相似文献   

2.
齐刺法是一种传统的针刺手法,其操作特点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直刺一针,再在其左右(上下)各斜刺(直刺)一针。由于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叫三刺。由于多针齐下作用于患处局部,可以增强针感,疗效较单针刺法更显著。现将近年来齐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综  相似文献   

3.
一、取穴:取穴为两点、一透、一交叉。两点是取双侧合谷;一透是阳白透鱼腰;一交叉是地仓透下关与颊车透四白。二、操作方法: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针柄与第二掌骨夹角为75°)刺双侧合谷穴,针感达肩部以上为佳。用2寸毫针直刺阳白穴,当针刺入皮下后向上扳倒针柄透刺至鱼腰穴。用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当针刺入2分后扳倒钵柄横刺至四白穴。用5寸毫针直刺入地仓穴,当针刺入表皮与口腔内粘膜1/2时扳倒针柄横刺至下关穴。运针时用捻转提插手法,新病采用泻法,久病采用补法。刺双合谷穴术者用双手同时运针,刺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呃逆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将5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针刺,取穴巨阙、中脘、内关双、合谷双、阴陵泉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攒竹双、镇逆(攒竹双+与攒竹二穴形成等边三角形之上角)、翳风双,取仰卧位,无菌针灸针(0.25×25mm、0.25×40mm),先取双侧内关,直刺0.5寸,施平补平泻法;巨阙、中脘直刺2~2.5寸,行捻转补法;双侧合谷、太冲行提插泻法;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直刺行补法;双侧攒竹,沿眶上切迹刺入0.5寸,与攒竹二穴形成等边三角形之上角向下直刺或斜刺0.5寸,施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针刺双翳风,直刺0.5~1寸,提插捻转强刺激,同时做吞咽动作,施术1min,起针。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呃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0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72%。[结论]针刺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呃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围刺针法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多针围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源于《灵枢?官针》十二节刺中的“扬刺”法。扬刺法经后世历代医家相传成为丛刺法,而丛刺法再分围刺法和群刺法。围刺法多取阿是穴和体穴,中间直刺1针,四周多针围刺,针刺距离根据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法 先将鸡眼及其周围用温水洗干净、再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刀片轻轻削掉较硬部分,接着用消毒好的针灸针直刺鸡眼基底部,深约5mm至10mm左右,强刺激捻转、提插2~3次,留针约3min,拔针后用消毒于挤压至针眼出血为标准,然后沿直刺针眼,各斜刺1次亦强刺激,针斜度约45℃,然后将针眼用消毒纱布贴好。  相似文献   

7.
针灸药结合治疗皮肤瘙痒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府  付玉珍  付静 《中国针灸》2003,23(4):209-209
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2 治疗方法(1)取曲池、血海、风池、委中、天井,直刺或斜刺0.5~1.5寸,行泻法,得气后留针1小时;膈俞、风门、风府、大椎,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然后将自制的温灸箱平放于针刺部位上,箱内放艾绒约30 g,点燃温灸约1小时,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  相似文献   

8.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初产妇16例,经产妇4例;年龄在20~30岁;病程最短6h,最长18h;直接采用针灸治疗17例,经膀胱区按摩或热敷无效改用此法3例。2 治疗方法 令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取关元:直刺1~1.5寸;中极:斜刺1~2寸;天枢:直刺1~2寸;子宫:横刺1~3寸。在针刺同时把艾条点燃,距皮肤2~4cm来回轮流艾灸,关元、中极两穴灸30分针。针刺前要试针以防晕针,艾灸时要防止烫伤。3 疗效观察 疗效指标:速效:针灸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门诊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取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体针取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50mm毫针浅刺中脘、下脘、阴都,直刺深度达皮下浅筋膜;中刺滑肉门,直刺深度达腹直肌;深刺气海、关元,直刺深度达腹横肌深处,均选用提插捻转手法,再以0.25×40mm毫针针刺体针穴位,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间隔15min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1次/d。对照组30例传统体针方法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3次(3d)随访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针灸》2008,28(6)
1外伤或筋膜炎疼痛 主症;疼痛、瘀肿、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针灸处方:合谷、太冲、阿是穴(痛点或反应点)、血海、膈俞。操作:合谷、太冲直刺25~30mm,阿是穴(或痛点)根据其具体部位所在灵活掌握针刺深度。头面部直刺8~15mm,胸背部斜刺15~20mm,腰背部直刺25~30mm,四肢部直刺30-40mm为主。指压法则用拇指或食指为主进行按压,其按压力度以病人舒适为度。  相似文献   

12.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相似文献   

13.
五脏俞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殊穴位,针刺五脏俞的临床应用较广,由于对针刺的深度、角度、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操作过程中偶有误刺内脏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中将传统的斜刺法改为直刺法,在患者充分放松、选穴准确、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掌握正确的持针方式和进针手法的基础上,发现五脏俞直刺较斜刺针感更强、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本人经过临床观察1例湿热蕴积型癃闭,通过中医护理、针灸、拔火罐治疗,疗效颇佳。1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女,32岁,于1999年8月20日初诊。主诉:小便点滴而出,淋沥涩痛,小腹胀满2日,逐渐加重,经临床诊断为:湿热蕴积型癃闭。2 治疗方法2.1 针灸 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取关元穴,直刺深度2~2.5寸,取中极穴,斜刺2~2.5寸,取气海穴,直刺1.5~2寸,取至阴穴,斜上刺0.2寸,取照海穴,直刺深度1寸,取涌泉穴,直刺深度1寸,留针5~20分钟。2.2 拔火罐 在肾俞、膀胱俞、关元穴拔火罐留罐20分钟。2.3 精…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法:针刺用补法并灸,取穴3组。(1)气海、太渊、三阴交、足三里;(2)关元、肾俞、膀胱俞、中极、太溪;(3)百会、四神聪、三阴交。有梦遗尿配神门。患者取卧位,头针斜刺1~1.5寸深,其余穴位直刺1~2寸深,用捻转补法,行强刺激,使针刺处有酸胀,麻木、发热、抽掣的感觉,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泽穴与肱动脉的位置关系。方法:选择30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成人,获取其曲泽穴所在平面的CT断层图片,从解剖学角度进行观测。结果:曲泽穴直刺进针时,针体与肱动脉的最短距离为1.21±0.02mm;以130度斜刺进针时,针体与肱动脉的最短距离为1.33±0.03mm。直刺曲泽穴进针层次为皮肤、皮下筋膜、肘前筋膜、肱肌;以130度斜刺进针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筋膜、肘前筋膜、旋前圆肌、肱肌。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较准确地测量出以不同角度针刺曲泽时,针体与肱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由于针体距离肱动脉较近,初学者在针刺曲泽时应先准确定位肱动脉的位置,避免伤及此动脉。  相似文献   

17.
贺军德 《中国针灸》2002,22(6):399-399
方法:令患者俯卧位,暴露其足跟部,按常规消毒后,用28号2.5寸毫针,直刺疼痛点(骨刺中心部),然后在其针上、下、左、右间距1.5~2寸各刺1针,方向向中心部斜刺,针刺必须得气,有酸、胀、麻等针感,然后根据症状加解溪、昆仑、仆参、丘墟、和足跟部周围的压痛点,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  相似文献   

18.
针刺的方向问题,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极少论述;目前,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本中,已编列一节,作专题讨论谓:“进针之方向,亦即针进入肌肉时应保持之角度。”“针身与皮肤呈90度为直刺,针身倾斜与皮肤呈45度为斜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度者为横刺。”“不同的针刺角度,应根据腧穴部位和治疗目的来决定。”笔者在近几年中,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掌握不同针刺方向,不仅是为了适合在不同腧穴部位作针刺,也是构成导气、补泻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针某些腧穴时,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向来针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病程最长1年半,最短3天。治疗方法主穴取患侧环跳穴,辅以阿是穴。令患者侧卧,患肢在上,穴位常规消毒后。环跳穴,第1针直刺深3寸许,使针感下传至足,第2针斜傍刺入1寸许。阿是穴,也直刺,傍刺各1针。再在同穴2针上接电针仪,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或间日1次,7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20.
透穴针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后世的横针透刺颇为相似。“恢刺者 ,直刺旁之 ,举之前后 ,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后世的多向透刺法如出一辙。另外 ,浮刺、输刺 ,与后世之斜针透刺、直针透刺也非常接近。笔者 30年来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各种常见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验案举要1.1 急性腰扭伤王某 ,男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