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使用培他啶、长春西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共94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眩晕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其中常规组使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干预组使用培他啶进行治疗,观察通过不同治疗,两组临床有效率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临床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D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TCD指标较常规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培他啶对急诊眩晕症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长春西汀,在急诊眩晕症中,应积极使用培他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头晕、眩晕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TCD监测985例以头晕、眩晕症状就诊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探讨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74例急性眩晕患者,经过血液生化、心电图、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颈椎X线及头颅CT检查,以及耳科神内科会诊,明确眩晕病因。结果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占56.7%,耳源性眩晕者占21.6%,脑卒中者占16.2%。结论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淑梅  周宏  喇江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颈椎病(椎动脉型)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TCD对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76例患者进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析,并结合转颈试验,探测双侧PCA平均血流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颈椎病所致位置性缺血性眩晕患者当头侧向转动时,双侧PCA的平均血流速度暂时性降低,当头转回中立位时,平均血流速度逐渐回升.结论:TCD有助于识别位置性眩晕中的真性位置性缺血患者,是一种无创、简便、价廉、可靠,并可床旁操作和提供实时动态血流动力学资料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78例慢性头痛,41例高血压病,14例眩晕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提示: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较大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全部为我院1995年11月~1996年6月的门诊或住院病人。(1)慢性头痛组:为以头痛为主诉,无其它疾病伴随症状的头痛,共78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14岁~73岁,平均46岁;(2)高血压病组:全部符合WHO1978年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头晕、眩晕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颅内血管流速增快的情况,近年来对168例以头晕、眩晕为主诉而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16例眩晕患者为选择对象,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测定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及音频信号。结果检查表现为216例眩晕患者中有192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VBA)异常,其阳性率为88.9%。结论笔者认为TCD检查是一项安全、简便且又准确的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梅尼埃病与脑血管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CD探查53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梅尼埃病的53例病人眩晕缓解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流速及血管搏动指数异常,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管壁弹性和顺应性降低者16例;未发现颈内动脉系统血流情况异常者.结论TCD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可作为诊断梅尼埃病的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以鉴别梅尼埃病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9.
张淑平  沙晶莹  刘水平 《中国医药》2014,(10):1471-147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临床确诊为眩晕的老年患者作为眩晕组;同期门诊就诊的48例无眩晕发作史、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包括头痛、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等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眩晕组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同时进行BAEP、TCD检查.TCD颅外探测双侧锁骨下动脉(SUBA)、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颅内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眼动脉(OA)、颈内动脉虹吸段(SCA).自动记录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阻力指数.BAEP测量参数:Ⅰ、Ⅲ、Ⅴ各波的波幅、峰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记录所有试验数据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查结果:眩晕组TCD异常40例(80.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21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双侧椎动脉狭窄4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前循环血管狭窄致基底动脉代偿1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6例.对照组,异常12例(25.0%);其中一侧椎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BAEP检查结果眩晕组异常患者为42例(84.0%),主要表现为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5例、内耳型8例、混合型9例.对照组BAEP异常18例,占37.5%,主要表现为Ⅰ波及Ⅲ波峰潜伏期延长;其中脑干型为2例、内耳型10例、混合型6例.2组间患者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联合TCD检测有利于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有利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对 2 0 0 0年~ 2 0 0 3年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VBI)的 85例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同年龄段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 ,发现 VBI组的平均血流速度 ( Vm )及脉动指数 ( PI)有明显的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5例患者 ,男 62例 ,女 2 3例 ,年龄 5 0岁~ 81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眩晕 ,复视 ,共济失调等 ,间歇期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对照组均为同期正常体格检查者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5 0岁~ 76岁。1.2 方法 检查方法均采用德国产 DWL - TCD诊断仪 ,患者取…  相似文献   

11.
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振伟  秦秀芳 《上海医药》2008,29(4):173-17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观察临床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TCD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TCD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头晕、眩晕患者的TCD、CDFI检测资料,探讨引起头晕、眩晕症状的血管性病因。方法采用RIMED公司生产的Trans-Link9000型TCD检测仪,以2MHz、4MHz探头分别检测颅内外各血管;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用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观察椎动脉颅外段(VAE)的走行、内径、内膜、血流充盈、血流方向等情况。结果 320例头晕、眩晕患者中,46例存在血管狭窄,占14.5%;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112例,占35.0%;椎动脉走行扭曲12例,占3.75%。头晕患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2.25%,眩晕患者为17.85%,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1)。头晕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85%,眩晕患者为14.28%,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1)。结论 TCD、CDFI可以为临床探求头晕、眩晕患者的血管性病因提供线索,并能为治疗及预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中青年人突发眩晕中脑血管血流变化、频普形态、临床特点.方法 204例中青年人中枢性突发眩晕患者采用TCD检测ACA、MCA、PCA、VA、BA血流速度,VP、Vm、PI平均值.结果 男29例,女175例;年龄21 ~60岁,平均年龄48.3岁.ACA血流增快56例,MCA血流增快24例,PCA血流增快29例,VA血流增快90例,VB血流增快122例,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26例,频谱形态圆钝66例,无1例血管杂音.突发眩晕204例中,伴恶心或呕吐107例,伴单侧耳鸣84例,双侧耳鸣66例,双眼水平震颤13例,复视3例.经镇静,扩管,输入活血化瘀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治疗,60分钟缓解48例(23.53%),2h后缓解103例(50.49%),收住院27例.结论 TCD检测价廉,无创快捷诊断眩晕的病因,具有独特优势,镇静活血化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32-33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脑病科住院的80例经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7 d,14 d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CD结果比较,治疗前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82.5%(33/40),对照组异常率为85.0%(34/40);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22.5%(9/40),对照组异常率为42.5%(17/40)。提示高压氧治疗和经典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但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眩晕为老年人常见病症,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笔者近几年来自拟定眩汤治疗本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选自1999~2004年门诊患者。80例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0~49岁8例,50~59岁30例,60~69岁30例,≥70岁12例,病程6~30天,平均11天。全部患者均经脑血流图、脑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后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凡诊断为高血压脑病,颅内占位性、感染性、出血性病变,癫疒间、梅尼埃病等不列为观察对象。中医辨证均为肝肾不足型。临床表现为眩晕,多…  相似文献   

16.
丁舟 《首都医药》2004,11(16):44-4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1,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0年~2004年以来,以自拟活血宁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简称TCD)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选择眩晕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活血宁眩汤组)和对照组(西医疗法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8~67岁,平均53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2个月,…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ischemia vertigo,VBTIV)多发于中老年人。作者自1998年1月至12月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44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经临床及放射学、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图等证实VBTIV86例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①发作性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分钟,每日数次  相似文献   

18.
TCD对62例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CD对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为VBAIV的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查及转颈时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62例中老年人VBAIV异常率为82.2%,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下降,转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颈后基底动脉血流下降大于20%者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能力差,存在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TCD检查简单、方便,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对该病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患者.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1~80岁,平均55岁.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2~79岁,平均54岁.两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并伴肢体、面部运动或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同向偏盲,复视,眼球震颤,构音障碍,恶心呕吐,但无耳呜耳聋;Romberg征阳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均示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频谱.全部病例无高血压病史,并经CT检查除外脑卒中及颅内占位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1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TCD、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经DSA检测出血管狭窄68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为63例,两种方法检测血管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DSA诊断作为"金标准",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为91.25%、灵敏度为91.18%、特异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为98.41%、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为临床诊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