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TG、CRP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再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后死亡率、感染率以及并发症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治疗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平 《中原医刊》2009,(19):28-2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意识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治疗组在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伍盛华 《广西医学》2015,(2):265-266,26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灌注生大黄液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胃镜下经鼻空肠置管灌注生大黄液,病人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早期空肠置管给药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能快速缓解腹痛腹胀,迅速恢复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入院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组),12例入院48 h后给予延迟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相比,采用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缩短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第10天APACHEⅡ评分及第10天CT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两组血小板计数也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尽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敏瑜 《当代医学》2014,(18):142-14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8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43),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2组均治疗15 d,观察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后转铁蛋白、白蛋白均较基础治疗有明显升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急性胰腺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朱海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09-9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对21例在治疗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胀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补充患者能量需求,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重症胰腺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供给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和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Bahhazar CT分级及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给予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对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空肠造瘘双向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后经短时间静脉营养(肠道排气后),即通过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随机选取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未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者给予常规输液治疗。分为造瘘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反应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平均营养费用。结果造瘘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平均营养费用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并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益生菌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例SAP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EN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联用益生菌。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周的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积分,对两组的感染率、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对比。结果 EN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althazar CT评分及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N组在继发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在死亡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王开成  刘良燕  鲁厚清 《安徽医学》2009,30(10):1206-1208
目的评价X线辅助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在危重症早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7例不能经胃直接肠内营养的早期危重病患者,在X线辅助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再将鼻胃管自对侧鼻腔置入胃内减压引流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X线下可将鼻空肠营养管放置至Treitz韧带30cm以远的空肠部位和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胃管置入胃部,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24-52min,平均(35±10.6)分钟,置管后导管在位良好,喂养及引流过程顺利,空肠管留置时间7-21天,平均(14±6.5)天,发生鼻窦炎1例,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道管理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与常规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照组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持续重力滴注法手控输注EN,对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比较的各项目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SAP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普通外科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15例SAP病人在入院3~5 d时放置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11例病人在置管2~3 d后到达空肠,3例置管第4天时在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空肠,1例在置管第4天时由内镜辅助下进入空肠。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加重,而且肠内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对SAP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另外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02-160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TPN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EN组)40例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同时,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刚恢复后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并过渡到肠内营养,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营养状况方面,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不少,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管或鼻空肠管肠内营养为主的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共4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鼻空肠肠内营养;对照组共4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胃管营养。观察两组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置管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3天、第7天时血浆蛋白各项指标和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入监护室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明显,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其营养水平有重要价值,临床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