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餐后血糖及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表现,寻找其规律性。方法:2002-02/2003-02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符合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95例,95例患者均接受了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进行对照。结果: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17.3&;#177;5.1),算术(6.8&;#177;2.6),相似性(12.5&;#177;4.8),词汇(51.6&;#177;18.3),图形排列(16.4&;#177;5.9)测验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t=2.241~3.176,P&;lt;0.05~0.01)。餐后血糖高(≥11.0mmol/L)患者的知识、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餐后血糖正常或偏高(≥7.8mmol/L,&;lt;11.1mmol/L)患者(t=2.131~3.182,P均&;lt;0.05)。病程长的患者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词汇、图形排列等分测验值明显低于病程短的患者(t=2.143~3.251,P均&;lt;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该认知功能障碍特征与患者的病程和餐后血糖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主要测评工具,选取T2DM合并MCI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T2DM无MCI患者60例为对照。空腹静脉采血。测定入选病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肝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AI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DM)病程、体重指数(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DL—C是DM并发MCI危险性评估的一项有用的指标。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血脂紊乱等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3.
辛月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5,9(11):30
背 景 :2型 糖 尿病 患者 多 以餐 后 血糖 升 高 为 主 ,单 纯 加 大 药物 治疗 可 加 重 药 物 副 作用 ,增 加经 济负 担 。近 年 来 有 研 究 证 明 ,运 动疗 法 可 明 显 降 低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餐 后 血糖 , 简单 而 方便 , 无经 济 负 担 。本 文旨 在监 测 和评 估 2型 糖 尿 患 者 的 血 糖 受 运动 影响 的 程度 和规 律 ,了 解运 动在 2型 糖 尿病 康 复 干 预 中 的 作用 。目 的 : 探 讨 中 等 强 度 运动 对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餐 后 血 糖 的 影 响 ,以 期 为 运 动 疗 法 降 低 2型 糖 尿病 患 者 血 糖 提 供 理 论 …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相关参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①于2004—01/12对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160例进行干部保健对象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筛选,将〉25分者(非临床期认知功能减退)作为人选对象。将160例中的老年2型糖尿病50例设为患者组;从160例中选择年龄、教育程度和性别等方面与患者组匹配的非糖尿病老年人为对照组。所有人选对象均知情同意。②所有对象均于测评认知功能当天清晨测量血压;空腹抽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③认知功能测定工具为快速词汇测验(总分60分,主要检测语义记忆储存功能,反映长期记忆功能)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部分项目:词汇测验(满分80分,主要测量知识、兴趣范围和长时期记忆等能力)、相似性测验(回答质量记2,1,0分,最高26分,侧重检测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数字广度测验(最高分:顺背12分,倒背10分,主要测试听觉信息即刻回忆功能和注意能力)和木块图测验(最高分48分,主要测定视觉空间认知功能)。测评于对象纳入后两三天完成。④两组间差别显著性检验用配对t检验。各变量间相关分析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因素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糖尿病患者50例,非糖尿病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相似性和词汇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近,而快速词汇和木块图测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55&;#177;2.17,10.98&;#177;2.81;25.25&;#177;1.57,11.97&;#177;2.27;t=-2.018,-2.107,P〈0.05)。②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糖尿病组快速词汇与年龄、病程、收缩压均呈显著相关(r=-0.283—0.623,P〈0.05~0.01);木块图测验与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有显著相关性(r=-0.325~-0.766,P〈0.05-0.01)。再进行逐步回归后发现,其他因素均被剔除,快速词汇与年龄、收缩压呈线性负相关(F=50.258,P=0.000);木块图测验仅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相关性(F=43.76,P=0.000)。结论:①本组老年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以视觉空间认知为突出。②年龄老化因素和收缩压均参与了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和进程。③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正常人群30例分成初诊组、正常组,查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及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msment,F/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β cell);采用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30min净增葡萄糖(ΔI30/ΔG30)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组患者空腹血糖(11.4&;#177;2.2)mmol/L、24h平均血糖(15.5&;#177;3.6)mmol/L、餐后1h血糖(17.3&;#177;3.1)mmol/L、餐后2h血糖(16.6&;#177;3.2)mmol/L、餐后3h血糖(13.6&;#177;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177;1.1)%均比正常组高(t=3.524—3.535,P&;lt;0.01)。初诊组患者HOMA-β cell(92.4&;#177;22.4),△I30/△G30(23.9&;#177;6.3);均比正常组低(t=2.826。2.835,P&;lt;0.05)。初诊组患者HOMA-IR(8.4&;#177;1.3);均比正常组高(t=2.837,P&;lt;0.05)。当平均血糖值超过11.1mmol/L,患者HOMA-β cell及△I30/△G30明显下降;但患者HOMA-IR却变化不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高;全程持续高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在初诊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血脂代谢紊乱为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多项指标进行分组观察 ,探讨持续高血糖对患者血脂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150例 ,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平均年龄 (52± 8)岁 ,男 6 3人 ,女 87人 ,病程 15d至2 0余年 ,病情单用饮食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 [作者简介 ] 吴婉清 (196 5 - ) ,女 ,广东省潮州人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内分泌专业临床医疗工作。 [收稿日期 ] 2 0 0 0 - 12 - 2 01.2 观察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空腹血糖(FBG) ;…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中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疆糖尿病患病率又远高于全国水平,整体疾病控制水平较低。目的:了解新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现状,分析其与病程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分层分析。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内分泌科。对象:调查于2001-01/09由新疆10个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空军乌鲁木齐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局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伊犁州奎屯中心医院、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库尔勒市人民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共同完成,每个中心按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在该中心进行糖尿病治疗超过12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646例,男337例,女309例,按病程分为6组:〈3年202例,3-4年89例,5~6年89例3-9年77例,10-14年108例,≥15年81例。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患者自我检测血糖及尿糖分别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及尿糖试纸。经常控制饮食定义为1周至少4d能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进食。经常运动定义为1周至少3d,每天至少30min强度适度运动。糖尿病并发症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客观检查结果诊断。调查采取结合患者来院检诊及写信、电话询问进行。②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自我检测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在家中定期检测血糖和尿糖,参与生活方式管理情况观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现状观察,糖尿病治疗情况观察的资料完整的患者数分别为645,645,643,646例。①不同病程患者每1个月在家中自我检测尿糖、血糖的比例差异不明显(P〉0.05)。②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运动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③病程〈15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及手足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蛋白尿阳性比例呈逐渐增高,病程≥15年糖尿病患者该比例则降低(x^2=34.16,60.64,49.18,P=0.00)。④不同病程患者糖尿病治疗采用单纯饮食控制及运动、单纯口服降糖药、单纯胰岛素、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几种方案的比例不同(x^2=97.88,P=0.00)。病程早期,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比例较高,随病程延长,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紊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大。结论:①患者自我检测血糖及尿糖比例与病程无关。②控制饮食程度及运动程度与病程无关。③病程〈15年的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比例随病程而增加,但〉15年的病程组中此比例则显著降低。④病程早期,采用单纯饮食控制或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较多,随着病程延长,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较多。 相似文献
8.
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翻白草水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动物筛选后,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翻白草大剂量组、翻白草中剂量组、翻白草小剂量组,10只/组,用翻白草水煎剂治疗8周,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ISI。结果:模型对照组空腹血糖升高至(15.97&;#177;1.24)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为(42.43&;#177;4.25)mIU/L,ISI降低到(-6.34&;#177;0.5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翻白草大、中、小剂量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明显,ISI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结论:翻白草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糖尿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记录性别、年龄、病程,测量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h C肽及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NDR组33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 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 <0.01).[结论]血糖波动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差异,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47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77;10)h的血糖监测。结果:正常人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平均血糖水平[(5.3&;#177;0.5)mmol/L比(12.2&;#177;2.6)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7.8&;#177;1.4)mmol/L比(18.5&;#177;2.7)mmol/L】,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3.9&;#177;1.6)mmol/L比(11.2&;#177;2.8)mmol/L],两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值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正常人组血糖漂移于2.8~7.8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9%(87%~100%);而2型糖尿病组血糖&;gt;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5%(28%~100%)和62%(6%~100%)。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5,P均&;lt;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显示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对糖尿病的防治及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与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BG)与12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空腹血糖(FBG)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及54例体检正常人群。HbA1c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 hPBG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清蛋白检测用放射免疫法,记录12 h尿量,计算出UAE。按照HbA1c及2 h PBG水平将113例患者分为A组(HbA1c<7%且PBG<10 mmol/L),B组(HbA1c<7%且PBG≥10 mmol/L),C组(HbA1c>7%且PBG<10mmol/L)和D组(HbA1c≥7%且PBG≥10 mmol/L)。结果113例T2DM患者UA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组UAE水平明高于A,B,C组(P<0.01,P<0.05,P<0.01);A组UAE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与A,C组UAE无差异(P>0.05)。结论T2DM病人FBG控制达标后,餐后血糖及HbA1c控制不良仍会加重尿清蛋白排泄。因此强化血糖控制要重视HbA1c和餐后血糖的监测及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糖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同步测定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尿糖,并设对照组。结果 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2例血糖与尿糖呈正相关,5例血糖和尿糖无相关性;对照组尿糖均呈阴性。结论 在实施治疗以前,判断患者肾糖阈值是否异常,对尿糖能否作为糖尿病日常监控指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9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随着HbAle水平升高,TG、TC、LDL呈逐渐增高趋势,HDL呈下降趋势。结论 血糖浓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Blevins T 《Postgraduate medicine》2011,123(4):135-147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effective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well known. It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at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glycemic burden, though there is as yet a paucity of data showing that lowering of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PPG) reduces risk of T2DM complicat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PPG to overall glycemic control is greatest when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is approximately 7% to 8%. 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targeting PPG can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 and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T2DM. Guidelines for T2DM management now include target levels for PPG as treatment goals. One effective approach to PPG control is achieved using mealtime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with a rapid onset of effect and a short duration of action, so that PPG excursions are limited without increased risk of hypoglycemia. Basal-bolus and biphasic insulin regimens achieve good PPG control, even in patients unable to reach glycemic targets with other treatments. Although clinical studies are increasingly including PPG as an endpoint, more interven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on PPG and the effect of PPG on clinical outcome. This will facilitate futur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2DM. Postprandial glucose is an important glycemic burden in many patients; routine targeting and regular monitoring has potential to ameliorate th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2DM.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 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与空腹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中老年人,分别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抵抗素水平可能影响体内能量代谢和平衡,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心理防御机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状况‐28、防御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观察组焦虑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正常值。观察组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降低焦虑,血糖控制不理想。对照组成熟防御方式与皮质醇含量直接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常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对血糖控制不理想,通过调节患者的防御机制,提高成熟防御方式的应用,对缓解焦虑情绪,调控血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12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4、12周后FBG、2hPG水平及治疗12周后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12周后,研究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HbAlc水平,提高胰岛素抵抗力,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Gredal C Rosenfalck AM Dejgaard A Hilsted 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07,67(3):327-33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first-phase insulin response and, furthermore, to assess whether the intravenous glucagon stimulation test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or for increased postprandial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ATERIAL AND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diet-treated type 2 diabetes, diagnosed within the past 5 years, were included. In random order, on three different days, the patients underwent: 1) a standardized meal tolerance test, 2) an 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 and 3) an intravenous glucagon stimulation test. Th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response was defined as the incremental area under the blood glucose curve 0-240 min after the meal. RESULTS: The first-phase insulin response at an intravenous glucose stimulation tes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crement (R(2)=0.21, p<0.05) and the maximal increment in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R(2)=0.40, p<0.01) during the meal tolerance test. However, the incremental C-peptide value at 6 min in response to intravenous glucagon stimulation did not correlate to the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crement (R(2)=0.09, p=0.14). CONCLUSION: Impaired first-phase insulin response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increase i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near normal metabolic control, whereas beta-cell function, assessed by glucagon stimulation test, is no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