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儿异位胃粘膜99mTcO4-显像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94例下消化道出血(疑异位胃粘膜)患者进行了99mTcO4-显像,显像资料均参照临床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结果】94例患者中显像阳性者32例,其中29例证实为麦克尔憩室,2例为小肠重复畸形,1例为空肠粘膜下血管畸形。显像阴性62例,可追踪住院病例28例,经手术及胃、肠镜证实胃溃疡或肠息肉8例,1例麦克尔憩室,其余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好转出院排除胃粘膜异位症9。9mTcO4-显像诊断异位胃粘膜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6.4%,准确度为96.7%。【结论】小儿异位胃粘膜核素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无创、简单易行、快速可靠,是临床诊断异位胃粘膜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结合腹腔镜探查在小儿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放射性^99m锝酸盐(^99mToO。-)显像检查,并行腹腔镜探查术.发现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后沿右下腹将原切口延长至2.5cm,腹腔外切除再吻合肠管。,结果8例^99mToO。-显像阳性,7例经腹腔镜探查和病理证实,其中5例为美克尔憩室,2例为回肠重复畸形;l例腹腔镜探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结合腹腔镜探查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价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异位胃黏膜显像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SPECT平面显像,必要时加做断层显像。结果18例显像中阳性8例,其中5例证实美克尔憩室,2例肠重复畸形,1例小肠肿瘤。结论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对美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子超 《现代保健》2008,(36):56-5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笔者共收集我院11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结果证明: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是目前肠血管畸形定性、定位诊断较理想的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在小儿Meckel's憩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99TcmO4-进行异位胃黏膜显像,采集动态相及多时相静态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结果:37例患儿中20例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呈阳性,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异常放射性增高区,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部,位置相对固定。显像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2.7%,准确度为87.5%。结论: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对小儿Meck-el's憩室诊断具有病因及定位诊断价值,应成为辅助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诊断及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正常人群中麦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1%~2%,多数人终身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常因其并发症而就诊,临床症状又无特异性,故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随着ECT、动脉造影,尤其是腹腔镜的发展,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将我院2001年以来腹腔镜辅助行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及手术治疗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1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诊断率,探讨小肠出血病因.方法 对118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胃镜、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阴性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 118例患者中,46例经肛进镜,37例经口进镜,25例分别经口及经肛进镜检查.118例发现病灶,其检出率为100%;107例可解释出血原因,病因诊断率90.68%.确诊病因的107例患者中血管病变42例(39.25%);肿瘤27例(25.23%);小肠憩室23例(21.50%);克罗恩病7例(6.54%).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治疗无效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灶主要集中在小肠(83.3%),主要病变有肠间质瘤(56.7%)、血管畸形(16.7%)、憩室出血(13.3%)等;以35~60岁人群好发(7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1。各种辅助检查在其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定位诊断率达80%,核素扫描及CT增强扫描66.7%,胶囊内镜在急性出血期阳性率可达100%。结论(1)中年人群、男性是内科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小肠间质瘤、血管畸形、憩室出血是其可能主要病因;(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小肠镜是目前辅助诊断中较为有效的手段;(3)外科手术探查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腹腔镜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符合传统剖腹探查术指征的病例采用手术腹腔镜技术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结果全部在手术腹腔镜下完成探查。其中证实卵巢肿瘤并扭转1例、肠道肿瘤3例、麦克尔憩室6例、消化道重复畸形5例、肠系膜淋巴囊肿3例、阑尾炎10例、肠套叠并肠坏死1例、消化道异物并肠穿孔1例,以上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探查阴性避免了开腹。结论手术腹腔镜可有选择地应用于小儿腹腔探查术中。  相似文献   

10.
由于老年人生理变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与伴随症较多等原因,我院将近10a来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0例资料作一误诊原因分析,旨在提高今后诊断正确率。 1 临床资料 下消化道疾病合并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结肠癌、伤寒合并肠出血各3例,回肠平滑肌瘤、空肠淋巴肉瘤、小肠血管瘤、回肠末端憩室各1例。 2 讨论 将下消化道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手术腹腔镜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符合传统剖腹探查术指征的病例采用手术腹腔镜技术行小儿腹腔探查术。结果全部在手术腹腔镜下完成探查。其中证实卵巢肿瘤并扭转1例、肠道肿瘤3例、麦克尔憩室6例、消化道重复畸形5例、肠系膜淋巴囊肿3例、阑尾炎10例、肠套叠并肠坏死1例、消化道异物并肠穿孔1例,以上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探查阴性避免了开腹。结论手术腹腔镜可有选择地应用于小儿腹腔探查术中。  相似文献   

12.
张唐山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200-2201
目的 总结小儿便血的病因、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1996--2011年108例便血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病例中结肠、直肠息肉72例,占67%;其次是肠套叠、美克尔憩室、出血坏死性肠炎、肠重复畸形等36例,占33%.结论 肠套叠是引起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治疗效果较满意.直肠结肠息肉是小儿慢性便血的最常见原因,肠镜检查是慢性便血儿童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肠镜下切除息肉可达止血和根治病因的目的,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无论量为多寡,统称便血。便血是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血管畸形、小肠憩室也可出血。大肠出血除各种原因引起炎症外,以大肠息肉为最常见,40岁以上高龄人若大肠出血,应警惕肠癌的存在。除此之外,还应全面考虑,包括肠外少见或罕见的原因。如急性  相似文献   

14.
肠重复畸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重复畸形诊断较为困难,至今尚无明确的诊断手段,仍依靠病史、体检、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推断,术前能明确诊断者较少。我院自1990~2 0 0 3年共收治肠重复畸形18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所见,提出诊断要点和检查手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7d~10岁,其中7d 1例,2月1例,10岁1例,其余为1~4岁,平均2 4岁。以腹部肿块就诊6例,腹痛8例,消化道出血3例,其他手术意外发现1例。小肠重复16例,结肠重复1例,胃重复1例,十二指肠重复1例,合并麦克尔憩室2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旋转不良1例,肠套叠1例…  相似文献   

15.
粪便带血,无论量多寡,统称便血。便血是下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血管畸形、小肠憩室、痔疮、息肉等也可出血。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肠外少见或罕见的原因,如急性感染、维生素缺乏、血液病或上消化道及咽喉部出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出血的急性动脉大出血患者,急诊作动脉血管造影术,根据术中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内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共51例,其中行动脉内栓塞48例,止血率100%;单纯动脉内灌注缩血管药物2例,1例未再出血,1例灌注止血72h后再出血者剖腹探察,手术证实为回盲部美克尔憩室;1例空肠部血管畸形,采用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后止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对急性动脉大出血多数可以通过栓塞或灌注止血,栓塞止血效果佳,灌注不能彻底止血者,可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程艳波 《健康天地》2010,4(3):27-27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ECT技术的诊断作用。方法:统计我院自2001—2009年12月,对收治入PICU消化道大出血患儿行大便常规检查、常规胃肠镜检查、放射性99mTc-过锝酸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儿童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以先天发育畸形为主,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为重要致病因素,ECT技术在儿童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提供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及血管造影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病理检查及血管造影证实病因分别为炎症性肠病48例(33.3%),憩室26例(18.0%),息肉24例(16.5%),结肠癌21例(14.6%),血管病变16例(11.1%),其它病变9例(6.2%)。按出血病灶部位分,123例(86.1%)位于左半结肠,19例(12.5%)位于右半结肠,2例(1.4%)位于小肠。经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灌肠、支持治疗后,117例(81.2%)3天内出血停止,4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出血立即停止,其中1例因肠坏死死亡,其余23例出血时间超过3天。结论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通过结肠镜检、病理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原因;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素灌肠取得较好疗效。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效果确切,但有肠坏死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下消化道出血以反复性、间歇性血便为主。(2)病程以2—3年者最多。(3)本组病例手术后100%出血停止,未再复发。结论 (1)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出血期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作好紧急手术探查准备。(2)术中结合应用内镜有助于诊断。(3)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0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经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依次为:结肠肿瘤30例(28.8%),小肠肿瘤18例(17.3%),肠道血管病变18例(17.3%),直肠癌16例(15.4%),息肉10例(9.6%),炎性肠病8例(7.7%),肠扭转2例(1.9%),原因不明的2例(1.9%)。其中86例行手术治疗,18例行非手术治疗。102例治愈(成功止血),2例高龄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可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