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区别。方法按CCMD-2-R诊断标准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焦虑症患者。对所有病例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P)进行调查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及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问题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均显著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P<0.01);焦虑症组的A型行为总分和TH、CH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心理社会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陆滨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64-1964,1967
目的 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区别。方法 按CCMD-2-R诊断标准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焦虑症患者。对所有病例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P)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及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问题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均显著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P<0.01);焦虑症组的A型行为总分和TH、CH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三个方面对15例中学生自杀行为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自杀的动机由学习不好、早恋、精神疾病、社会压力和某些性格缺陷而适应环境不良等引起。从而提出了进行干预和预防的三项措施:(1)加强社会宣传,改善中学生身边的学习环境和不良人际关系;(2)加强教育,提高中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3)积极开展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3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组,42例卒中后无抑郁患者为对照组。以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Barthel指数(BI)为评定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面对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干预并加强社会支持可能对防治卒中后抑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社会因素与焦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慈任 《新医学》1998,29(9):459-459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而它的产生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实际情况不相称。临床上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亚型。国内12个地区流...  相似文献   

6.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铎香 《新医学》1998,29(9):456-456
从疾病的原因及疾病的表现来看,可以把疾病分为三大类:躯体疾病、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指的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及病程演变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此类疾病有下列几个特点:①以情绪障碍为发病因素之一;②常有特殊的个性心理特点类...  相似文献   

7.
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英  张晋碚 《新医学》2000,31(7):436-437,433
1 引 言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是由各系统组成的整体,又是环境大系统中的组分。影响人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生物的和非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又称心理社会因素,因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包括文化的影响)都是通过人们的心理而影响躯体的。过去对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多限于生物学和理化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生物-心理-杜会医学模式的“综合-整体方法”来研究和探讨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矛盾、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相关性。本文综述心理社会因素与…  相似文献   

8.
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E .Bleuler[1] 1911年在Kraepelin的“早发性痴呆”的基础上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以来 ,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自 195 2年氯丙嗪问世后 ,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既往的胰岛素和电休克疗法。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经验仍是惟一可靠的指导 ,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信赖一个先验理论的地步。因此 ,治疗方法常常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智能、情绪应激、生物反馈和认知疗法等心理学研究的进展 ,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的…  相似文献   

9.
10.
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俊冕 《新医学》1998,29(9):458-459
心理社会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人的生理和心理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观察和研究,也证实了生理与心理相关的论断。早在1947年,纽约康乃尔大学的Wolf和Wolf在一位病人身上观察到了心理应激和胃的蠕动、分泌的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疾病与健康是个体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共同活动的结果。医学研究发现:不仅生物、物理、化学的刺激可以致病,而且复杂的社会因素也可通过心理活动为中介致病。恶性肿瘤就是一种公认的在发病与康复上心理因素起着明显作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病例的诊治经过,说明心理社会因索可以引起疾病,可以出现许多躯体症状,可以产生严重后果。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药物以外,还必须从心理因素方面采取措施,解除病因,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注意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焕堂 《新医学》1998,29(9):461-462
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理解。消除或减弱相关的刺激因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一般不演变为其他病态类型。以下对反应性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兵心理适应能力,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00名男性新兵心理测评。结果:(1)新兵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性低于军人常模(P〈0.01),除阳性项目数外,各因子分均显著性低于一年新兵常模(P〈0.01);(2)独生新兵SCL-90总分、阻性均分及躯体化、忧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显著性高于非独生新兵(P〈0.05或P〈001);(3)新兵SCL-90各项目评分与消极应对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部分项目分与家庭外支持、独生/非独生因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新兵年龄、文化程度、兵源(农村/城镇)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好,但独生子女、消极型处事方式及获得较少家庭外支持的新兵心理应激反应较高,应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法轮功”似乎已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然而,国内外仍有不少“法轮功”痴迷者在执迷不悟地“练功学法”。如何科学、深入地研究痴迷者执迷不悟的“练功学法”行为,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对“法轮功”痴迷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有效的干预,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法轮功”痴迷者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复发性抑郁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社会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组(实验组,n=60)及单用抗抑郁药物组(对照组,n=61),采取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于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2年分别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13.2±2.43,68.4±11.3,53.2±6.9和37.31±6.27,显著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11.3±2.3,心理领域:63.53±10.23,独立性领域:49.22±6.18,社会关系领域评分:34.44±5.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2,2.49,4.98,2.60,P<0.05~0.001);2年后随防实验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为8%和5%,明显低于对照组(33%/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39,12.65;P均<0.05);坚持服药的人数实验组50例,对照组36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2,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复发性抑郁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社会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组(实验组,n=60)及单用抗抑郁药物组(对照组,n=61),采取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于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2年分别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13.2&;#177;2.43,68.4&;#177;11.3,53.2&;#177;6.9和37.31&;#177;6.27,显著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11.3&;#177;2.3,心理领域:63.53&;#177;10.23,独立性领域:49.22&;#177;6.18,社会关系领域评分:34.44&;#177;5.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2,2.49,4.98,2.60,P&;lt;0.05~0.001);2年后随防实验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为8%和5%,明显低于对照组(33%/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39、12.65;P均&;lt;0.05);坚持服药的人数实验组50例,对照组36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72,P&;lt;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安徽省荣军医院(蚌埠233010)蒋淑红精神分裂症在世界各地精神病院中占住院人半数以上。据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3.42‰,而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患者趋于康复时的社会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心理社会干预对抑郁症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对抑郁症康复的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将80例抑郁症患,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住院护理观察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以观察心理社会干预对抑郁症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