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先鸣 《广西医学》2001,23(1):128-129
近年来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普及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breast mik jaundice,BMJ)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们自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应用思密达 ,茵栀黄联合治疗婴儿 BMJ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许氏诊断标准 ( 1) ) :(1 )母乳喂养 ,足月儿 ;(2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2天至 2周 )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 ;(3)黄疸程度以轻度 (血清胆红素 <2 0 5.2μmol/L )至中度(2 0 5.2~ 342 .0μmol/L )为主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4)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 ,肝脏不大 ,…  相似文献   

2.
现将我院 1 996年至今收治的 1 8例母乳性黄疸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男性 8例 ,女性 1 0例 ,胎龄 3 8± 0 6周 ,出生体重 3 46± 0 4kg ,就诊时日龄 6~ 2 8d。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完全母乳喂养 ,黄疸生后2~ 8d出现并持续不退 >2周 ;②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③除皮肤黏膜黄染外 ,精神状况、哺乳、睡眠均无异常 ,无其它阳性体征 ;④母亲无肝炎史 ,母子血型相同 ,患儿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肝功检查正常 ,胆红素浓度 (间接胆红素 ) 1 0 6~ 2 0 3 μmol/L1 5例 ,2 0 3~ 3 64 μmol/L3例。治…  相似文献   

3.
1 临 床 资 料本组为 1998~ 1999年我院住院患儿 ,系排除溶血病、肝炎综合征、败血症、窒息、头颅血肿等疾病引起的黄疸 ,且经停喂母乳后 48~ 72h黄疸明显减轻者 ,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男性 17例 ,女性 13例 ;日龄 2 0~ 5 0d ,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 ,母乳喂养 ,一般状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 ,黄疸在生后 3~ 10d发生 ,持续不退 ,程度以轻中度 (血清胆红素 <342 .0μmol/L)为主共 2 9例 ,重度 (342 .0mol/L)仅 1例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功能正常 ,HBsAg阴性。治疗 :不中断母乳喂养情况下 ,停用其它退黄方法 ,给予思密…  相似文献   

4.
余明杰 《广州医药》2001,32(1):48-49
正常新生儿早期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此时若伴有其他可使黄疸加重的疾病或致病因素则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 (下称高胆 )。其中部分发病原因不明[1] ,但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文收集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胆新生儿 ,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10 2 6 μmol/L ,生后 72小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6μmol/L ,早产儿 >2 5 6 5 μmol/L ,符合以上标准者诊断为高胆。1 2 一般资料 :从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集以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 ,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致神经系统损害 ,可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现对我院 1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 14 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进行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 1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为 :(1)黄疸出现过早 ,于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 ;(2 )黄疸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超过 2 5 7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 34μmol/L(2mg/dl) ;(3)黄疸进展快 ,血清…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 ,对 1 991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 2月 31日我院收治的 1 93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生后 2 4h内出现黄疸或每日总胆红素上升 85μmol/L以上 ;足月儿血总胆红素 >2 0 4 μmol/L ;早产儿血总胆红素 >2 55μmol/L ;黄疸时间超过 7~ 1 0天。研究对象 为 1 991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 2月 31日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收住院 ,资料完整且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的 1 93例。其中男性 1 37例 ,女性 56例。足月儿 1 6 7例 ,早产儿 2 6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可由不同病因引起 ,并有其各自特征。诊断一旦明确 ,治疗效果满意 ,若未及时诊断治疗 ,黄疸加重 ,易造成胆红素脑病 ,留下后遗症。故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的分析 ,对指导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结了 2 0 0 0 .1~ 2 0 0 1.4间收治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 196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凡符合病理性黄疸标准[1] 。即①黄疸在出生后2 4小时内出现 ;②重症黄疸 ,血清胆红素 >2 0 5 .2~2 5 6 .5 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 85 μmol/L(…  相似文献   

8.
在新生儿疾病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病 ,它由多种因素引起。 1997~ 2 0 0 0年我院共收住 10 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 10 2例中 80 %是以新生儿黄疸而入院 ,2 0 %为 2 4h内因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或早产儿等入院 ,而在住院期间发生黄疸的。本组 10 2例符合高胆的诊断标准。10 2例中 ,男 70例 ,女 32例 ,年龄 1/ 2h~ 14d。血清总胆红素 2 0 4~ 2 5 6 μmol/L ,40例 (占 39.2 % ) ;~ 30 7μmol/L 35例(占 34 .3% ) ;~ 34 2 μmol/L 14例 (占 13.7% ) ;~ 378μmol/…  相似文献   

9.
微量胆红素监测母乳性黄疸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母乳性黄疸血胆红素的变化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3月~1996年10月母乳性黄疸患儿22例,进行微量胆红素(MB)动态监测和出院随访。结果: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d~4d,MB20513μmol/L~42662μmol/L、>20513μmol/L者占64%(14/22),黄疸高峰时间在3d~31d,持续时间17d~76d。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血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而且黄疸高峰时间出现晚,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提示血胆红素浓度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由于母乳喂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1月观察Mirizzi综合征 12例治疗经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3 6~ 78岁 ,平均63 8岁 ,12例均有右上腹疼痛伴黄疸 ,其中伴发热者 6例 ,占 5 0 % ,但体温均未超过 3 8℃。血TBILI (总胆红素 ) 13 4 4 0~ 3 2 1 10 μmol/L ,平均为 2 91 5 2 μmol/L ,DBILI (直接胆红素 ) 76 4 5~ 2 0 5 .3 0 μmol/L ,DBILI/TBILI比值均大于 0 5 5 ,并伴有肝脏酶学指标的升高 ,均符合梗阻性黄疸。术前考虑到此病者 5例 ,主要依靠B型超声的提…  相似文献   

11.
鉴于国内尚未见磁共振 (MRI)诊断肝胆总管内肝细胞癌 (HCC)癌栓 (以下简称HCC癌栓 )的专门报道 ,特将我院近来所见 2例作一报告 ,以期提高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  例 1.4 8岁 ,男 ,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2 0d被当地诊为“梗阻性黄疸”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2 71 5 μmol/L(正常 0~ 35 μmol/L) ,结合胆红素 (D -BIL) 16 7 7μmol/L(正常 0~ 2 0 5 μmol/L) ,MRI检查发现第一肝门区偏右侧有一 2 5cm× 2 8cm大小、呈T1W1低信号、T2 W1略高信号、…  相似文献   

12.
母乳喂养性黄疸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云中 《四川医学》2000,21(3):267-267
新生儿黄疸系儿科常见病 ,其病因甚多 ,常见于感染、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而母乳喂养性黄疸 (BFJ)报道极少 ,我院儿科自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9月共收治 35例 ,现对其作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男 19例 ,女 16例 ,日龄 3~ 7天 2 6例 ,8~14天 9例 ,城镇 2 7例 ,农村 8例。母乳喂养性黄疸诊断标准 :①每天哺乳的次数较少 (<8次 ) ;②胆红素在2 2 1~ 340 μmol/L ;③排除感染、溶血、先天代谢性疾病。本组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 2 开奶时间 :0~ 2小时 3例 ,3~ 12小时 6例 ,13~2 4小时 18例 ,>2 4小时 8例 ,35例喂奶 …  相似文献   

13.
沈爱秋 《河北医学》2002,8(6):519-521
目的 :探讨体重、心肌酶在母乳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检测纯母乳喂养的足月新生儿后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5 8例 ,其中母乳性黄疸 30例 ,新生儿败血症 2 8例 ,分别于入院时测量体重 ,同时抽不抗凝血 2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 (AST、CK、LDH、α -HBD)肝功能、肾功能。母乳性黄疸于住院d4复查肝功能 ,新生儿败血症于皮肤黄染消退后复查肝功能、心肌酶。结果 :母乳性黄疸组体重 [(4.31± 0 .4 1)kg]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败血症组 [(3.90± 0 .30 )kg](p <0 .0 1) ;母乳性黄疸组总胆红素 [(2 4 5 .93± 6 5 .2 9)umol/L]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败血症组 [(16 9.18± 33.6 5 )umol/L](p <0 .0 1) ;母乳性黄疸组心肌酶一种或二种轻度升高 7例 ,新生儿败血症组心肌酶全部升度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治疗后两组病人总胆红素均明显降低 ,但母乳性黄疸组下降幅度及时间明显快于新生儿败血症组。结论 :母乳性黄疸组 ,体重增长速度正常 ,心肌酶基本正常 ,总胆红素高 ,但停母乳或改混合喂养后 ,短期内下降速度快 ,有助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米阳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3):176-176
<正>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深入,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儿科1990~1996年收治的31例母乳性黄疸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诊断标准 ①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为主,黄疸在2d至2周内出现并持续不退;②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③排除感染、溶血,缺氧,头颅血肿,肝功异常等疾患引起的黄疸;④停止哺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 2 一般资料 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163例,其中31例诊断为母乳性黄疸,本组占新生儿黄疸的16%。男19例,女12例。第1胎25例,第2胎6例。顺产20例,臀位产2例,产钳助产5例,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洁灵 《广西医学》2003,25(8):1436-1439
母乳性黄疸 ( breast milk jaumdice,BMJ)自 2 0世纪 60年代报告以来 ,随着认识的提高 ,诊断逐年增多 ,国外报道在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 ,母乳喂养且未发现致病因素的占 80 % (1) ;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亦有逐年增加趋势 ,已成为高胆的重要原因 (2 )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儿中 (多为足月儿 )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 ,而其它方面正常 ,可分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类型 ,其发生率欧美国家为0 .5 %~ 2 .6% ,日本为 1 0 .0 %~ 1 5 .0 % ,我国北京报告为 2 0 %~ 30 % (3 ) 。1 病…  相似文献   

16.
母乳性黄疸 (BMJ)是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 ,近来随着母乳喂养知识普及、母乳喂养率提高而有增多的趋势 ,但报导不多。我院于 1996年至 1998年共观察到 6 5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至 1998年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纯母乳喂养 42 0例 ,经过新生儿访视 ,生后 2wk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 ,并除外病理性黄疸的 6 5例患儿 ,其中男 36例、女 2 9例 ;孕周平均 39 4wk ;第 1产 6 3例 ,第 2产 2例 ;顺产 5 0例 ,剖宫产 15例 ;母亲平均年龄 2 5 3岁 ;母亲健康 (无急、慢性黄疸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1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丹梅 《广西医学》2001,23(5):1307-130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 ,随着重视程度及诊断技术的提高 ,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为了解本地区发病的主要原因 ,更好地预防该病发生 ,现对 1998至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48例进行病因分析 ,并提出防治措施。1 一般资料新生儿高胆的诊断标准 :足月儿血总胆超过2 0 5 μmol L(12mg dl) ,早产儿超过 2 5 6 μmol L(15mg dl) ,且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者。本组 148例均符合上述标准。男 92例 ,女 5 6例 ;早产儿 14例 ,过期产儿 5例 ,1分钟Apgar评分≤ 7分 2 3例。2 病因…  相似文献   

18.
1996年 7月~ 1997年 9月期间 ,我科对不愿住院治疗或不耐受光疗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50例采用自己配制的中药退黄汤治疗、效果满意 ,无毒付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凡符合病理性黄疸诊粘标准①黄疸出现过早 ;②进展过快 ;③程度过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 0 5 2 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④持续时间过长 ;⑤全部采用足月儿。本组患儿共 5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小 4天 ,最大 2 8天 ,以 6~ 10天多见 ;血清总胆红素在 2 0 5~ 2 57μmol/L之间者 4 2例 ,2 57~ 310 μmol/L之间者 8…  相似文献   

19.
杨志云  张勇 《中原医刊》2002,29(3):21-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 ,发病率国内报道 2 0年来一直占住院新生儿首位。且此症在逐年增加 ,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则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分析 199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10例 ,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同时每天使用经皮测胆红素测定仪 (型号HD - 36 8)测定 ,凡达到 2 0TCB以上时作静脉抽血对照血清胆红素值 ,并按血清胆红素值分为重度 (>342 2 μmol/L) ,中度 (2 5 6 3~ 342 1μmol/L ) ,轻度…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吉林医学》2008,29(11):939-940
目的: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诊断标准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只能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鉴别,逐一排除后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也可以进行试验性诊断。结果:对轻度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3d,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占85.7%。中重度母乳性黄疸:对于胆红素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中重度患儿,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配合药物治疗,血胆红素降至原来安全范围。结论: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分早发型与迟发型。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