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地区儿童传染病15年住院病种和病死率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1982~1996年0~14岁住院患儿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和病死率变化。方法:将近15年住院的全部传染病患儿分为1982~1986年段、1987~1991年段和1992~1996年段,对比分析各年段15种主要传染病构成比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0~14岁15种传染病住院例数占同期传染病住院总例数的比率逐年段下降(P<001)。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疟疾、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等住院儿均显著下降;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住院比例相对上升。小儿传染病总病死率从433%降至223%(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病死率在总病死率中的比例上升。结论:15年来儿童传染病住院比例及病死率显著下降,目前需重点加强儿童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1985年至1999年,0~14岁住院患儿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变化。方法:将近15年住院的全部传染病患儿分为三个阶段1985~1989年,1990~1994年,1995~1999年,对比分析各年段15种主要传染病构成比的变化。结果:0~14岁15种传染病住院例数占同期传染病住院总例数的比率逐年段下降(P<0.01),其中伤寒、病毒性肝炎、百日咳、肺吸虫、阿米巴痢疾、新生儿破伤风、小儿腹泻病、脊髓灰质炎逐年下降;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二年段有所上升,第三年段较第二年段下降;而细菌性痢疾、麻疹、结核第二年段下降后,第三年段相对上升;流行性乙型脑炎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15年来儿童传染病总的住院比率显著下降,但某些疾病有上升趋势,目前重点是加强乙脑,细菌性痢疾、麻疹及结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温州地区儿童传染病15年住院病种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地区1984年~1998年0~14例小儿住院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变化,现将近15年我科住院的全部传染病种分为1984年~1988年段,1994年~1998年段,对比分析各年段主要传染病构成比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性痢疾、伤寒、流行性肋腺炎、麻疹、水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乙型脑炎的发病率3个年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为今后明确高原地区新生儿疾病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4~2003年我院出院新生儿病案为调查分析对象。以20年出院总数为基础,以出院时第一诊断为统计病种,总结出院新生儿疾病及死因构成,比较不同病种的病死率。比较前后10年两个时间段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变化,生后28天内为统计标准,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1)两个时间段疾病构成有本质上的变化。1984~1993年前5位依次为: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败血症、硬肿症、脐炎。1994~2003年前5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经统计学分析,x^2=12,P〈0.001,差异有极大的显著性。(2)前10年合计感染性疾病265例,构成比占59.55%,后10年降至169例,构成比仅占32.13%。(3)以平原移居新生儿182例中,高原不适35例,占19.23%,普遍存在黄疸持续时间延迟。(4)总病死率为12.92%,前10年占17.34%,后10年已降至9.32%。(5)前10年主要死因依次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硬肿症、败血症、肺出血;后10年主要死因依次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窒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1)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新生儿疾病谱已有根本性的改变,x^2检验提示,前10年早产儿、败血症、硬肿症比重较大,后10年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比重较大,新生儿疾病构成比经x^2检验,x^2=12,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新生儿疾病病死率明显下降,由前10年的17.34%降至后10年的9.32%,早产儿病死率已从38.46%降至17.86%。但与内地高层次医院死亡率仍有很大差距,有待于加强投入,加强专科建设,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儿内科住院患儿的病死率及病因,为我省儿童医疗保健工作提供研究依据,从而降低我省儿童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至2010年儿内科住院患儿中的死亡病例资料,6年来住院患儿共计15 768例,死亡患儿72例,总病死率为0.46%.结果 入院24 h内死亡26例(36.1%),其中婴儿组所占比例为17例(65.4%).住院24 ~ 48 h内死亡6例(8.3%),>7d死亡23例(31.9%).危重症评分最高84分,最低10分.其中2h内死亡者,危重病评分均小于50分,各组死亡疾病前4位分别是血液系统疾病、脓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感染性疾病28例(38.9%),非感染性疾病44例(61.1%),非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高于感染性疾病,脓毒症仍然是我院儿内科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基层儿科医师对儿科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识别能力的培养,重视儿科重症病例救治的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普及危重症评分,以提高各级儿科医师重症疾病的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内科死亡病例的主要特点及相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PICU中330例内科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8至2012年PICU病死率由5.85%降至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死亡病例中婴儿136例(41.21%),幼儿73例(22.12%),学龄前儿童51例(15.45%),学龄及青春期患儿70例(21.21%)。随年份变化,不同年龄组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6.90,P=0.009)。各年份均以婴儿组的病死率较高;随时间推移,婴儿及幼儿组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而学龄及青春期组的病死率有上升趋势。致死疾病中,心血管系统(33.94%)占首位,其次为血液肿瘤(31.52%);不同年龄组患儿的致死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组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余三组均以血液肿瘤为主。死亡病例入PICU24 h内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危重组占67.49%,极危重组占15.48%。住院时间与危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r=–0.313,P0.001)。结论近五年我院PICU病死率逐年下降,婴儿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非婴儿期血液肿瘤是主要的致死疾病。入院时处于危重或极危重状态是导致住院早期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1985~1991年住院新生儿尸检证实死因为呼吸衰竭(呼衰)的181例作病因及误诊分析。其中外周性呼衰141例(77.9%),中枢性呼衰40例(22.1%)。本组误诊率为640.6%,其中肺部疾病占56.6%;循环系统疾病100%;感染性疾病占76.2%;中枢神径系疾病60%。本文就新生儿易患呼衰的潜在因素、误诊原因及如何降低误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在我院分娩而入婴儿室的新生儿共9178人。对其中1159例高危新生儿(根据实用儿科学1985年版诊断标准)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989年、1990年及1991年高危儿发病率分别为14.79%,12.80%及8.29%。1990年与1989年及1991年与1989年比,P均wto.of有显著差异。对每年各种疾病的分析表明:新生儿感染逐年下降,由14.74%降至7.34%,因腹泻引起脱水,体重下降>10%者及硬肿症者均得到控制,高危疾病所占比重渐以窒息、低体重为主。窒息由1巳09%增至91年28.81%,wt25009人数gi年高达42.37%。讨论本院根据新生…  相似文献   

9.
1994~1996年三年期间,我院住院病儿总死亡人数264人;一岁以内死亡人数169人,其中新生儿死亡人数高达106人。在此,将内科死亡的100例新生儿及其中24例尸解病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2例,女38例,男:女比为1.7:1。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52例,~48小时22例,~72小时8例,~7天8例,~14天5例,~21天3例,大于21天3例。尸解24例,与临床诊断符合16例,符合率66.6%。见有脑水肿15例(63%),临床漏诊6例,漏诊率40%(6/15例)。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经治疗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血小板功能、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玻璃柱法测定血小板粘附功能;用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1)骨髓内巨核细胞总数、幼巨核数、过渡型及裸核数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少,分别由治疗前的150±85降至68±25;50±35降至5±1;80±44降至17±12;66±40降至10±5,而成熟型由7±5升至38±15(P<0.001)。(2)血小板粘附率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后为(25.5±10.1)%,而正常对照组为(56.6±11.1)%(P<0.001)。(3)76.2%的ITP患儿出现T4/T8比值倒置,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TP患儿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所10年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和转归特点。方法对我所26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阳性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构成比和死亡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血培养结果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44.7%,金黄色葡萄球菌14.9%,大肠埃希氏菌12.8%。病死率9.6%,发病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3天发病者病死率高达22.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仍然很高,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用简易临床参数识别发热原因待查(FUO)患儿严重疾病的敏感性。方法 用5项临床参数(每项参数计1分)对每个FUO住院患儿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累计观察FUO患儿128例,病种有严重疾病、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入院时评分0分者36例,有2例为严重疾病,严重疾病阴性预报率94.4%,而入院时分数≥1分者59例,严重疾病阳性预报率64%,比阴性预报率低(P〈0.01);分数越高,阳性预报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呕吐10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9年来该院新生儿呕吐病因及转归。方法 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结果新生儿呕吐1010例(内科66.26%,外科33.73%),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9.24%。生后24h内发病的内科疾病是外科疾病的2.87倍,以咽下综合征和食道闭锁居首;1周内发病多为颅内出血、幽门痉挛、吸入性肺炎和消化道畸形;2周左右发病以肥厚性幽门狭窄为主。死亡26例,内科9例,外科17例(均为消化道畸形)。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除临床特点,尚需做血清学检测,为配合治疗,我们做了血清冷凝集法和微量颗粒凝集法,结合临床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检测对象取自1996年冬~1997年春我院儿科住院患儿40例,男24例,女16例;发病年龄14月~1...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     
011,43遵义医院住院儿童传染病20年来的变迁/周虹//遵义医学院学报一2000,23(4)一362~364 将20年平均分为4个年段,通过对比分析显示12种主要传染病的住院比例前3个年段呈逐年下降,甲肝、流腮、水痘住院比例上升,而菌痢、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炎、流脑住院比例下降,结核、伤寒总体呈下降趋势,乙脑时升时降。儿童传染病死亡率从3.28%降至1.09%。认为计划免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需重点防治甲肝及菌痢。农村计划免疫力度仍需加强。表2参2(何燕) 0119448例异型麻疹病例分析/叶发忠//实用预防医学一2000,7(5)一361 8例2~15岁异型麻疹…  相似文献   

16.
821例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武汉市近年来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回顾分析了武汉市儿童医院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821例小儿风湿病住院患儿的病史资料。结果显示,小儿风湿病主要由过敏性紫癜(HSP)、川崎病(KD)、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风湿热(RF)构成,KD已取代JRA、RF,其构成比(30.0%)仅次于HSP(59.1%)。小儿风湿病常引起心血管、脑等多器官系统损害,本组病例中,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7.4%,其中冠状动脉瘤发生比为4.5%;36例HSP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其中轻一中度异常9例oKD血沉平均为86.3mm/h,故血沉明显增快是有助于KD早期诊断的一个强指标。风湿病有复发倾向,JRA、HSP复发率较高,RF、KD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住院早产儿并发症12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住院早产儿并发症回顾性分析12年的变化。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的137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前后6年比较,后6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6.7%,13.6%)、低出生体重(11.3%,14.9%)早产儿比例增加;本组早产儿死亡74例,病死率为5.4%,后6年病死率较前6年下降(8.5%,3.6%)。住院早产儿并发症前后6年比较,湿肺(2.8%,5.2%)、酸中毒(1%,3.7%)、咽下综合征(3.0%,4.5%)和低血糖(10.5%,14.2%)的发生率升高,而肺炎(18.9%,10.8%)、硬肿症(4、5%,1.1%)、肺出血(4.9%,1.8%)和缺氧缺血性脑病(4.5%,2.3%)的发生率下降。结论经前后6年比较,我院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低出生体重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部分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肺气压伤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器治疗的常用并发症,为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1991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下列改进措施;(1)选用定时,限压恒流型呼吸器;(2)气管导管选择比一般所用的增加;(3)保证导管适当深度及管端的正确位置;(4)高频通气;(5)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的应用;(6)避免过度通气,使机械通气患儿肺气压伤的发生率由我院原来的21.1%下降至3.8%,经统计学处理二组肺气压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其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的影响,以及可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994年5月~2001年4月问我院儿科1167例呼吸道疾病的住院患儿进行病案调查。结果 平均年龄2.23岁;男性多于女性,平均比值为2.59:1;患儿住院年龄呈正偏态分布;平均住院日4.86天;入院方式以门诊为主,急诊占36.1%;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三病种占呼吸道疾病总人数的92.5%。结论 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重点是开展对家长的预防知识教育;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和所采取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湖南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的疾病构成及死因,为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南某三甲医院2010~2014年住院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5年间,该院住院儿童人数由2010年的7 303例增长至2014年的10 902例,病死率则由0.33%下降至0.20%(P结论 该院住院儿童人数不断增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死率不同。肿瘤、癫癎、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住院的主要病种,先天畸形为首要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