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超声检查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2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特性及分布情况、颈动脉狭窄率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内-中膜局限性增厚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90.8%vs.61.7%,P0.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68.3%vs.56.7%,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的患者高于非脑梗死组(89.2%vs.35.0%,P0.001)。脑梗死组斑块以软斑为主,非脑梗死组以硬斑为主;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58.5%vs.36.8%,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脑梗死组,同期将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6例正常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同斑块类型构成的差异,并分析其颈动脉血流指标及hs-CRP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3.0%高于对照组28.1%,软斑检出率为59.5%高于对照组22.6%,硬斑检出率为3.4%低于对照组19.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动脉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高,早期诊断软斑等不稳定斑块有利于脑梗死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临床诊断和CT、MRI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52例,应用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52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检出率为81%,其中颈动脉粥样斑块65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颈动脉硬化的存在提示临床应尽早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并观察其性质,测定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且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16例年龄在40~86岁的前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颅外段,记录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特征及狭窄率.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检出率(169/216,78.2%)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1,31.6%);不稳定性斑块在脑梗死组检出率较高(52/168,30.9%),在脑梗死各亚型中有所差异.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率较低(30/216,13.9%),但完全前循环梗死组中重度狭窄率较高(3/8,37.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常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5例临床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4.5%)明显高于对照组(15.5%),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动脉硬化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部多见(50.4%)。在斑块的4种超声分型中,以扁平斑和软斑发生率为高。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1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表现进行观察,探讨斑块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经临床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均有颈动脉硬化,106例检出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9.8%。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总动脉,这与CT、MRI检查结果比较吻合。软斑与混合斑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多发性斑块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单发斑块者。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还可以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预测有助于临床对脑梗死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病灶最大面积的相关性,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防及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梗死灶最大层面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21),中小面积脑梗死组(n=40),腔隙性脑梗死组(n=89),回顾性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缺血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数量、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斑块的数目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面积具有明确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粹新  张天成 《人民军医》2011,(11):988-98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脑梗死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老年高血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观察组)和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各4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脑梗死初发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软斑、混合斑及硬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初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更加严重,2型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彩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1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 10 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测量血管的内径、内膜—中层厚度 (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其形成情况。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中 ,颈动脉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14例 ,检出率为 86 .3% ,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 19例 ,检出率为 18.2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10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132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114例,检出率86.3%,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19例,检出率18.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78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斑块回声类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血管病组IMT高于健康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较健康对照组数目增多(P〈0.05)。结论IMT与粥样斑块的类型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可提供治疗及预防脑梗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 对60例分别有高血压(26例)、冠心病(20例)、脑梗塞(10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合并脑梗塞8例),脑供血不足(4例)患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均有程度不等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中16例为单纯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44例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73.3%。CAS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以扁平斑多见,软斑、硬斑次之,溃疡斑最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12%,动脉分叉前(腹主动脉、股动脉下端)45%,动脉分叉后(颈内、髂总、股深动脉起始)内、外侧壁分别为51.98%、53.45%,动脉平直区(颈总、股动脉干)34.58%,升主动脉为1.4%(6/420);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运动幅度减低发生率为90.71%(381/420)。各观察区与动脉平直区比较A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S斑块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92例怀疑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检查,使用VR、Reformat、CPR等软件分析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斑块性质及狭窄与脑梗死间的关系。 结果65例患者颅内外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中、重度狭窄为主;113支血管有附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钙化斑块、血管腔及硬化斑块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侧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64排CT血管减影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和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名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A组)、脑供血不足患者(B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A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CRP与动脉硬化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有关,Hs-CRP与稳定性颈动脉硬化性斑块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缺血性再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发生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再发组和非再发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变化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量、饮酒方面无明显差异,脑梗死再发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明显高于非再发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缺血性脑梗死再发与颈动脉斑块关系密切。积极降压、调脂、降糖治疗,稳定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流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剪切应力和剪切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患者,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测血流剪切率与剪切应力。结果:572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在颈动脉窦部及分叉处267个(46.68%),颈总动脉起始部188个(32.86%),颈总动脉中段26个(4.55%),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15个(2.62%),肾动脉起始处9个(1.57%),髂总动脉起始部47个(8.2%),髂总动脉分叉处13个(2.27%),股动脉7个(1.22%),升主动脉没有斑块形成。斑块多发生在动脉分叉(起始)处、分叉周围及动脉增宽区。结论:血流剪切应力增高和剪切应力与剪切率减低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人颈动脉与脑梗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椎动脉结构及血流参数。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侧向性188/236占79.7%;血流参数以颈内动脉(I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TAV)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增高。结论:CAS斑块,且多为软斑、溃疡斑和颈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与脑梗塞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脑梗塞的诊断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