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36-136
浅谈中风之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关键,可出现湿浊内生酿痰、经络郁滞、血行不畅,蒙闭清窍,脑脉阻滞或血溢脑脉而发中风,病机为脾虚痰瘀、胃气不降、上犯清窍。治疗以健脾、祛痰、活血、通腑,使脾胃健运,气血通畅,而中风之病可愈。 相似文献
2.
浅谈脾胃与脑中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脑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口角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的脑血管病,其具有高发、高致残、高致死的特点.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虚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肺密切相关.根据五脏相关理论及五行学说,脾胃功能失调在脑中风发生、发展中作用更为重要.笔者不揣浅陋,拟从脾胃失调对中风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李振华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创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法治疗原则,形成了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的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并且以下4个方面均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即: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所以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亦应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玉芳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3,(12):1119-1121
糖尿病属中医学的消渴病,是古老的疾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祖国医学对消渴病就有了详细记载。临床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多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体倦乏力为其特征。传统病机观念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从“三消”论治。分别予以润肺、清胃、滋肾为治疗原则,忽略脾脏在消渴病发病中的地位。然而从历代医家的记载及临床症状来看,其发病机制更多的与脾胃有着密切联系。主要由于饮食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代谢、输布与利用的紊乱以及不平衡所致,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脾的转输功能失常至关重要,所以从脾去探讨消渴病的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痈疽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对痈疽的论治颇详,病因多样,但是大多认为火热之邪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痈疽发病的中心环节.笔者主要从脾胃的生理病理出发,从脾胃角度论述痈疽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依据及其治法,指出注重顾护调理脾胃是预防与治疗痈疽的关键,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痈疽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持续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变和精神症状。中医学认为,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致。临床上,笔者发现导师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效果显著,本文试对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做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胃损伤为病机的关键,脾胃运化失常贯穿于冠心病发病和病程演变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调理脾胃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李瑞;胡玉萍;袁德培;曾楚华;王平 《中医杂志》2017,58(5):384-386
《黄帝内经》中有\"年长则求之于腑\"的观点,意思是年长者应重视脾胃。据此提出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脾虚精血不充、气血生化乏源、痰浊瘀血内生,应以治病求本、上病下治为治则,补脾健胃、化痰开窍为治法,并拟固本健脑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19.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肺脏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因本病病情复杂多变,常涉及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脾胃与胸痹相关的理论渊源,脾胃失调导致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指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对于胸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