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症状及盆腔积液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过程中补肾调周法和二藤汤灌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结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效果。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用二藤汤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调周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结合二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金季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瘀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病因,湿热之邪损伤冲任二脉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重要发病因素,血瘀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基本病理改变,病变日久损伤脾肾阳气,从而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分为两型:一为湿热瘀结型,二为寒湿凝滞型,并分别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法和温阳活血、散寒除湿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清利化瘀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1(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1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脱落1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替硝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调周法中药口服联合清利化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h1细胞比例及Th1/Th2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Th2细胞比例减少(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2、IL-10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IL-6、TNF-α水平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54%)高于对照组(79.63%,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联合清利化瘀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疗效,其疗效途径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中医学方面认为慢性盆腔炎不仅是湿热瘀结为患,更重要的是长期慢性过程引起的肾虚。本研究选取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补肾调周的前提下,结合使用清利化瘀之品,对照组以清利湿热化瘀为主。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症状、体征及肾虚相关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腹痛、带下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对2~4个疗程的患者由于病例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但总体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的改善与清利化瘀法比较,疗效更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固本调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oo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固本调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有效下调IFN-γ水平,上调IL-4水平(P <0.05),治疗组作用优于...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8):1046-1048
目的:观察探讨补肾调周法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成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妇炎胶囊治疗,治疗组采取补肾调周法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总积分变化,月经情况,腹痛情况及随访期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总积分,月经改善情况,腹痛改善情况皆与治疗前比较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随访期生活质量评分及改善总有效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可有效减轻各种临床症状及消退体征,调节月经,改善腹痛,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辩证属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月经期采用金刚藤胶囊口服,0.5 g/粒,4粒/次,日3次,2周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瘀清热利湿方加味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郑静  谢萍 《广西中医药》2013,36(2):19-20
目的:探讨清湿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清湿止痛汤,对照组30例口服妇炎康复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愈显率90.00%;对照组痊愈12例,愈显率7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湿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四妙散加味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散加味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并结合下腹部中药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1例,按先后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调周中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康妇炎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结论:运用补肾调用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门诊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有效率5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1.7%,对照组有效率4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征评分、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围绕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滞证患者,采用清热调血汤配合妇乐片治疗,评定其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滞证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妇乐片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用清热调血汤,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盆腔炎性疾病湿热瘀滞证患者,给予清热调血汤配合妇乐片治疗,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月经期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共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经后期采用自拟祛湿消瘀汤保留灌肠治疗,同时采用永磁旋振治疗仪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李滨 《河北中医》2008,30(5):482-482
盆腔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月经失调、疒徵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以湿热瘀结型最多见.2005-09-2006-12,笔者应用清热利湿化瘀止带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期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治疗7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经后期采用自拟祛湿消瘀汤保留灌肠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钱赟 《世界中医药》2010,5(5):310-311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停药3个月后的复发率。方法:选取1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清热活血方)60例和对照组(妇乐颗粒冲剂)60例,分别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清热活血方对热瘀互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明确,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率低,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采取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25例)和观察组(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2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68.00%(17/25),差异明显(χ^2=4.500;P=0.034);在性交痛、腹痛、痛经、腰酸、带下增多和下腹坠胀等评分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t=4.878、21.373、10.486、12.803、4.559、25.304;P均为0.000);在白带常规清洁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χ^2=5.711;P=0.017)。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可减轻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