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泻火、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效。其生用力猛 ,制用力缓 ,炒炭则化瘀止血。笔者在临床急症治疗中常运用大黄配伍 ,每获佳效 ,兹举例如下。1 大黄配石膏 清上泻下向某 ,男 ,43岁。因右鼻出血 5天于 1997年 9月 7日就诊。西医诊断为鼻粘膜损伤 ,给予麻黄素纱条填塞、抗炎、止血等综合治疗后 ,效果欠佳 ,故邀中医会诊。刻诊 :右鼻腔纱条填塞 ,动则渗血 ,伴发热 (39.5℃ ) ,颜面潮红 ,口苦口干 ,不思饮食 ,自觉头昏 ,肢倦乏力 ,大便 3天未解 ,小便黄 ,舌质红 ,苔黄厚中黑少津 ,脉细数。证属肺胃热盛 ,灼伤血…  相似文献   

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性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故称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妇女瘀血经闭,用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功效独特。大黄欲速者生用,欲缓者熟用或久煎。应用大黄时宜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适当配伍其他药物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大黄的药性特点、功效、临床应用,主要从与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行气药、温里药及活血药配伍等方面,就其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便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黄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入下品,言其性味及功用为:“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等,临床应用其功用,必须配伍得当方能奏效。如郭绍庭曰:“总之药用当而通神,在于用之者得其权衡可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泻血分伏火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可见大黄确泻五经,能随其伍而导其用。下面就将大黄的配伍应用浅析如下: 一、大黄与同性味药配伍 1.大黄配黄芩 黄芩苦寒清热,偏于清上焦肺热,与大黄伍用使邪热由下而出,起上热下走之功,凉膈散中的黄岑大黄配伍,就是此义。胸膈烦热、口渴、发热便秘等以膈上实热为主之证,非  相似文献   

5.
目的:概述常用中药大黄与槐花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以指导临床用药与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大黄与槐花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主要在治疗肝病、肾病、结肠病、痔疮及皮肤病等方面,其中在肝病、肾病、结肠病的配伍应用更为广泛。结论:大黄与槐花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广泛,在中医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其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1].  相似文献   

7.
大黄对药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味药合用 ,能增强疗效 ,扩大治疗范围或减轻毒副作用的配伍称为对药配伍。对药配伍历史悠久 ,应用广泛。本文试就大黄分别与芒硝、附子、肉桂、芥穗、庶虫 虫、皂荚、升麻、生地、蜂蜜、牵牛子、桃仁、甘遂、栀子、桂枝、甘草、柴胡……配伍的应用及意义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王岚  彭成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0-2021
大黄与附子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从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这一配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大黄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2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大黄最佳剂量。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代谢综合征,为6~75 g;逐瘀通经止血,常治疗吐血、衄血、下焦蓄血之妇科疾患,为10~1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常配伍郁金、金钱草、栀子、茵陈、车前子、黄连、黄芩,逐瘀通经止血常配伍桃仁、石菖蒲、赤芍等。  相似文献   

10.
大黄号称“将军”,为临床常用要药,味苦性寒,可以泻实热,荡积滞、下瘀血,破癥瘕,应用甚广。兹将个人在临床治疗急性热病时配伍运用大黄的体会浅述如下: 大黄配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甘草,可清热攻里、凉散解表。适用于温病表邪未解,里热(实)已盛,高热头痛,便秘,脉浮而数,苔黄者。凡流行  相似文献   

11.
王岚  彭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0-2021
大黄与附子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从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这一配伍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黄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其味苦性寒,具有泻实热、导积滞,行淤解毒等多种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对其药量、炮制、配伍及剂型用法诸方面进行巧妙灵活地变化应用,则其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疗效更为显著。一巧用药量 1.大剂量(汤剂15~20g):其泻热、通便、逐淤力强,多作为方剂之君药,如《伤寒论》大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治肠痈初起;桃核承气汤,治下焦蓄血证等,原方皆重用至四两(今用为四钱-20g)。《卫生宝鉴》载大黄汤治痢疾,方用大黄一两,为粗末酒浸煎去渣分二次  相似文献   

13.
陈晓明  张金明 《陕西中医》1998,19(4):179-179
<正> 附子与大黄配伍应用,首推医圣张仲景。他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相似文献   

14.
大黄在临床的配伍应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孙景兰,孙玉文,吴秀芳关键词大黄,小儿咳喘,胁痛,血证,临床应用1小儿咳喘患儿男,4岁,1991年1月2日初诊。2d前因发热(体温39.5℃)、咳嗽、喘到儿科就诊,以支气管肺炎给抗生素、激素治疗,发热渐...  相似文献   

15.
大黄,别名将军、黄良、火参等,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归大肠、胃、脾、心包经。大黄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广泛、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配伍、剂量和炮制方法可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用于治疗因腑气不通、食积、热邪、痰湿、瘀血、肝郁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然大黄药力峻猛,掌握确切用法极为关键,否则有碍其发挥疗效。基于大黄的临床常用配伍,文章总结出以下运用规律:大黄在治疗腑气不通、食积时常配伍行气消食药、扶正温阳药;治疗热邪、痰湿时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化痰健脾药;治疗瘀血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治疗肝郁时,常配伍疏肝柔肝药、健脾开窍药。运用大黄时,不同剂量、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对应的功效各异。小剂量健胃,中剂量解毒,大剂量攻逐。生大黄峻泻,熟大黄缓泻,酒大黄升散走窜,大黄炭收敛止血,醋大黄活血化瘀。大黄生用,泻下功著。若取其清扬之气,薄其重浊之味,开水渍之须臾即可。文章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和注意要点两大方面对大黄的研究现状进行汇总,提炼配伍规律及要点,以期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黄常见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弘景日:“大黄,其色也。”又因其攻积导滞之力锐不可挡,古人誉之为“将军”。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攻下积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血热妄行之出血;瘀血各证;黄疸;淋证等。  相似文献   

17.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复方大黄玄明粉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锡信  张曦 《四川中医》2001,19(5):63-64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玄明粉汤延缓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N-D CRF)进程的作用。方法:34例N-D CRF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16例,采用低蛋白饮食(LPD)、对症治疗;观察给18例,在LPD、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复方大黄玄明粉汤。两组疗程均为14周。根据Mitch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b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同一时期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b则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贫血改善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大黄玄明粉汤治疗N-D CRF有显著临床疗效,对延肝N-D CRF病程进展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攻下导滞、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等功效,是一味常用的苦寒泻下要药。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运用大黄独辟蹊径,现浅析如下。1 里热成痉 痉以项背强急、牙关紧闭、四肢抽慉、角弓反张为主症。痉本应忌下,仲景却以大黄为君,配伍芒硝、枳实、厚朴(大承气汤)治疗“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之证。据药测证,大黄所治之痉实属阳明热盛、化燥伤津所致。用大黄重在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以解其痉。因而《金匮要略心典》曰:“此痉病之属阳明瘀热者”。临床运用,要辨  相似文献   

20.
大黄配伍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迎雪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93-1195
大黄味苦性寒,主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峻而下行,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因其疗效卓著,历代沿用不衰。特别是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1 苦咸同用1 1 软坚攻下 大黄苦寒,气味俱厚,长于荡涤通下,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清热泻火。两相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