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搜集了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 14例血管闭塞性的病变经局部导管溶栓及部分应用 PTA术的资料完整的病例 ,现就其发病情况、治疗的方法、药物的应用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例 ,其中门诊病例 1例 ,住院病例13例。男性 12例 ,女性 2例。年龄 5 4岁~ 81岁 ,平均年龄 5 7岁。病程 1h~ 2 a,其中急性缺血者 5例 ,表现患肢皮温低 ,呈花斑色 ,伴有剧烈的疼痛 ,动脉搏动消失 (患有风心病伴心房纤颤4例 ,1例有糖尿病病史 ) ;长期缺血者 9例 ,表现间歇性跛行、疼痛 ,肢端… 相似文献
2.
王艾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1,(2)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方面多采用泪囊摘除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笔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抗菌素眼膏注入泪囊、泪道新疗法,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2例,34只眼泪道阻塞病人,其中男18例,女4例,20~40岁3例,40~60岁8例,60岁以上11例、泪道阻塞时间在半年的5例,一年的6例,一年以上的11例.2、治疗方法步骤:用硬膜外麻醉针头(15~16号),将针头斜面磨成钝圆形,先 相似文献
3.
4.
介绍益气行气活血法在治疗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功效,并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为治疗血管血栓性疾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使已形成的血栓发生溶解的药物称为溶血栓药,应用溶血栓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称为溶血栓治疗。溶血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但溶血栓治疗可并发出血,必须作实验室监测,现就此作出介绍。1 溶血栓药物及其溶血栓机制 根据发现的先后和研究的结果,可将溶血栓药物分为以下三代制剂:1.1 第一代制剂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监测——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7.
8.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肢或小腿持续胀痛。站立时皮肤颜色呈暗红色,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走路呈跛行。体温在37.5℃左右。患肢较健肢增粗3~7cm,腓肠肌肌腹压痛明显,背屈或站立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用特异性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为此人们仍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 bin activatabi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蛋白酶原,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它被激 相似文献
11.
股动脉药物注射治疗下肢血管血栓性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股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降纤酶对下肢血管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225例患者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血管血栓形成,用小剂量尿激酶与降纤酶交替于患侧股动脉内注射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血栓处有效腔和血栓大小的变化。结果:股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降纤酶,治疗下肢血管血栓有效,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结论:股动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降纤酶治疗下肢血管血栓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也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4,(2)
日本慈惠大学冈村哲夫教授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不动手术而只用超声波加血栓溶剂治疗血栓,目前已经在动物实验阶段取得成功.血栓的常用疗法是,切开大腿,把导管插人静脉并使其到达患部,除去血栓;或注人大量血栓溶剂.前者既费功夫,患者负担又大,后者则存在脑出血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血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7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进行溶血栓治疗,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 DVT 患者的患肢远端静脉缓慢滴入溶血栓药物,并在栓塞部位上方用皮条阻滞浅静脉,以减少静脉回流,治疗前后均作深静脉造影对照。其中42例 DVT 使用模式化治疗即尿激酶(UK)和中药三七总甙苷(血栓通)。另外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按我院的检查项目,根据个体的特征使用相应溶血栓药物。结果前42例 DVT 用 UK 加血栓通模式化治疗深静脉造影的再通率为82%,另30例 DVT 使用个体化治疗的再通率为100%。结论从患肢远端静脉滴入溶栓剂并行浅静脉阻滞,溶栓效果良好。本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衰治疗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VTE发生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CHF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同时伴有房颤、高脂血症、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存在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易发生肺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VTE是CHF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衰症状的加重甚至猝死。CHF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数字,国外多项研究报道的发病率自0.9%至39%不等,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数据。多项尸检研究亦证实28%~48%的CHF患者生前发生过肺栓塞。CHF患者发…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适时地运用抗血栓药物则是防治这类疾病的核心措施[1 ] ,新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抗血栓药物不断出现 ,必然给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现综述如下 :1 抗血小板药物1.1 第一代抗血小板制剂一阿斯匹林 (Aspirin) :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活性作用是通过乙酰化灭活环氧化酶 ,从而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G2 (血栓素A2途径的必须步骤 )。因为血小板无核 ,不能生成更多的环氧化酶 ,故这种抑制是不可逆性的。实验证明 ,阿斯匹林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17.
18.
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血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虽然抗血栓药物在开发应用和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基本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血栓,但静脉血栓栓塞及心肌梗死等仍然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溶栓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使得抗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和溶血栓药三大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使用抗血栓药物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疗患者400例,首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然后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诊断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操作时间、检查费用均显著低于血管阻塞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针对急性血管阻塞性疾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诊断率较高、血管阻塞位置准确、操作时间短、检查费用低,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