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 070例VVC患者390例(36.5%)为单纯型VVC,680例(63.5%)为复杂型VVC.单纯型VVC、重度VVC、非白念珠菌VVC及复发性VVC外阴瘙痒、外阴灼痛、阴道充血、白带增多及临床特征总评分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70例VVC患者分离出1 094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90.4%(967/1 094株),有2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对其中206株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均对制霉菌素敏感,98.1%对克霉唑敏感,92.7%对氟康唑敏感,85.0%对伊曲康唑敏感,79.1%对益康唑敏感,65.5%对咪康唑敏感,53.9%对酮康唑敏感.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制霉菌素和克霉唑可供选择治疗白念珠菌VV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900例VVC患者采用Soble分类对临床特征进行评分,培养、分离菌株,并对不同菌株进行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单纯型VVC的临床特征平均分显著低于非白念珠菌VVC和RVVC(P〈0.05);689例(76.56%)为白念珠菌,211例(23.44%)为非白念珠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为100%,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57,P〈0.01),非白念珠菌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间有显著性差异(χ2=9.21,P〈0.01)。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有所差异,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抗真菌药物治疗VVC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VVC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分离1000株念珠菌,白念珠菌为610例(61%),非白念珠菌为390例(39%)。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4.
我院用氟康唑顿服结合阴道冲洗的方法 ,治疗妇科手术前常规检查发现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6 8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4~ 11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的需行手术患者中 ,经阴道或外阴分泌物涂片检查确诊为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共 6 8例 ,年龄 17~ 6 2岁 ,平均 39.5± 13.4岁 ;其中人工流产 2 0例 ,药物流产 18例 ,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10例 ,诊断性刮宫 6例 ,全子宫切除术 8例 ,各类阴道手术 6例。患者均无大量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替代治疗、服用避孕药和糖尿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解女性NG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情况。方法:对1999年10月-2000年6月的153例证实为NGU、并排除真菌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10d,10-19,d20-29d, ≥30d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任意一项阳性为继发VVC。结果:153例中64例在使用抗菌药后发生VVC,发生率为41.8%;VVC的发生以用药10-19d间为最高,占17.6%;引发VVC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9.7%(51/64);氧氟沙星、美满霉素、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VVC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4.8%、45.8%和44.0%。结论:提示女性NGU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VVC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在VVC高发时段可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念珠菌侵犯外阴和/或阴道黏膜细胞所导致的外阴、阴道炎症。它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阴道炎,以往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其病原为真菌中的酵母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0%~90%,非白色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占少数。该病发病率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念珠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之下,念珠菌优势繁殖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didiasis,VVC)。VVC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阴道感染性疾病,75%的育龄妇女一生至少有一次发病,有关妊娠期妇女的感染率各地报道不同。VVC不仅给孕妇带来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胎儿官内感染,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9.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合适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初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应用达克宁+氟康唑片治疗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有效率98.3%,复发率3.5%.结论 结合口服和阴道抗真菌治疗后巩固治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协调能有效抵抗念珠菌。近些年念珠菌的免疫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发现。该文重点介绍了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念珠菌识别及细胞因子IL-17应答在宿主防御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相关免疫缺陷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妇女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RVVC是近年来VVC治疗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本文综述了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乳酸杆菌等药物治疗RVVC的效果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抗真菌药物加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妇女最常见的阴道炎之一,据统计,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约10%的健康妇女阴道有念珠菌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还可伴有尿痛以及性交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异常痛苦单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易复发,易耐药,我院应用抗真菌药物联合阴道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康唑片剂、静脉注射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方法 将325VVC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氟康唑片剂150mg连续口服三天,B组氟康唑注射剂100mg连续静脉滴注三天.结果 325例VVC患者,治疗后7~10 天随访,治愈率为93.2%,其中A组治愈率92%,B组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康唑治疗VVC疗程短、疗效高、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不同念珠菌感染所致。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也是门诊患者中主要就诊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疗程长,复发率高,因此:寻找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八种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一种复杂形式,系指12个月中确实发作4次或4次以上有症状的VVC。据估计5%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通过实验室检查、镜检加培养确诊为念珠菌感染。由于该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愈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揭示其发病机制,明确影响复发的有关因素,将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近几年来对RVVC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罗冬梅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7):68-69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A组研究组120例,另一组B组对照组120例。A组采用达克宁栓塞阴道加内服中药方法治疗。B组单纯应用达克宁栓塞阴道,对两组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治愈38.33%,对照组27.5%。研究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痊愈为65%,对照组55.83%。研究组也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复发率A组8.33%,B组26.67%。A组〈B组(P〈0.05)。结论内服中药与达克宁栓外用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常红霞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20-F0002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朗依)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将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朗依,1粒/d,连用6d;对照组用硝酸咪康唑栓(达克宁栓),1粒/d,连续1周使用。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朗依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症,是危害影响妇女健康及日常生活的疾病,由于易反复发作,使患者非常痛苦,因此治疗和预防复发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用氟康唑治疗3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2月,对150例妇科门诊18岁~60岁急性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疗效1.1临床资料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组50例,硝酸咪康唑治疗组50例,制霉菌素治疗组50例,均有下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之一:外阴阴道骚痒,外阴阴道烧灼感或刺激感,外阴潮红、水肿、表皮脱落,阴道水肿。实验室检查:念珠菌镜检和念珠菌培养均阳性。1.1.1排除标准[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对硝酸咪康唑过敏,有活动性生殖器疱疹性病变或非念球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阴道滴虫和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