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传统药物不同,目标蛋白多肽给药量小,而各种内源性蛋白含量很高,这种干扰使准确测量目标分子非常困难。此类研究必须以建立灵敏、专一、准确的测定方法为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生物检定法、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核磁共振、液相色谱 质谱(LC MS)和毛细管电泳 质谱(CE-MS)联用技术等,其中LC-MS和CE-MS联用技术可望成为较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94-4897
1中药药代动力学概念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动力学,系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关系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由于对Pharmacokinetics的译法尚未统一,药物动力学又被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其中的“代谢”概念是广义性的,包括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介于药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化学、药剂学、毒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同时药物动力学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近20年来,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新药研究、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案、评价制剂质量、改进药物剂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曾强调指出:“对评价药物疗效与毒性来说,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在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而且在新药的所有阶段都很重要。”中药药代动力学,其研究对象是中药,是指在中...  相似文献   

3.
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芳  黄春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42-1344,1375
时辰药代动力学是指不同时间给药可能产生药物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导致药物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存在着昼夜节律差异。本文综述了近年对体内过程药物浓度一时间相关性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异产生的机制、时辰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及在药剂型设计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具备相应的生物定量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在临床前和临床药代动力学评价中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法、毛细管凝胶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和基于杂交技术的酶联免疫法,对其各自的特性、应用前景、操作方法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石吊兰素(Lysionotinum)为一种抗淋巴结核及治疗慢性气管炎新药,现已收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迄今,有关该药体内代谢过程和生物样品中的定量方法尚未见报道。为研究其代谢特点并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我们建立了以薄层层离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石吊兰素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出其在大鼠、狗及猴三种动物中的血浆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的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这些参数对了解该药体内运转的动态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f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是利用动力学原理与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地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中药药代动力学对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新药研发和剂型改进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自1963年开始有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报告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药物转运体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药效发挥、以及药物毒性作用等密切相关。基于转运体的药物间相互作用,还能影响到临床合并治疗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关系。本研究室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实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间相互作用评价,高效表达人药物转运体蛋白的体外筛选系统,并已将其应用于新药的筛选研究。此方法的特点在于,以表达人药物转运体蛋白的宿主培养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前期提供与临床试验相似的研究结果,今后必将成为药物研发领域有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豆根碱(Dauricine)静脉注射对动物有明显、迅速的降压作用。我们进行了~3H-山豆根碱静脉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应用数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药物代谢的动态规律,以更精确的了解其体内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一项新兴技术,该项技术在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并有广阔得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药代动力学有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导致测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能代表整个体内过程。需要建立合适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凸显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形成全面科学的研究体系。其次,黄酮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针对部分单体成分,且不同实验对象、不同给药途径等均会影响活性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注意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中药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种属差异、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等认识的不断增加,为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与蛋白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许克新  王云川 《医学争鸣》2002,23(22):2017-2022
蛋白组分析是对生物蛋白组的分析与检测,即对生物蛋白质的大范围研究。蛋白组分析首先要将混合蛋白质分离,分离的主要方法是蛋白双向电泳,蛋白双向电泳是一种高效且广泛应用于分析由细胞,组织或其他生物样本中提取的复杂蛋白混合物的方法。此方法根据蛋白互不关联的两个特性-等电点和分子量对蛋白进行分离。它分辨率高,稳定性好,是蛋白组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已被分离的蛋白质由质谱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质谱测量主要有两种方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和电子喷雾电离质谱测量法,此两种方法操作方式不同,但其所获得的信息互为补充。前者以多肽质量/电荷比为依据同数据库资料进行比较,进而对蛋白进行鉴定,此法通常被称为多肽质量指纹分析,后者由离子谱推得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依据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鉴定,此法较多肽质量指纹分析鉴定更准确,可靠,蛋白组分析可用于样本全蛋白检测,样本蛋白表达检测。蛋白相互作用检测和蛋白修饰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往往依赖于实际谱图和理论谱图的匹配打分,而大量共洗脱肽的干扰会降低多肽和蛋白的鉴定及定量的准确性。多肽保留时间预测可将多肽色谱保留行为转变为稳定独立的特征时间属性,作为多肽鉴定的辅助和验证指标,改善多肽鉴定的准确性。复杂体系中多肽色谱保留预测也对优化蛋白质组学测定条件、提高数据非依赖采集中质谱数据的检出率和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未修饰多肽及修饰多肽常用的色谱保留预测方法(包括基于标准化索引、多肽分子模型、氨基酸残基参数和机器学习等)进行了综述,总结各种方法的原理及其特点,并对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蛋白激酶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及生存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激酶组(kinome)是指细胞或组织中所有激酶的总称。激酶组学(kinomics)是研究激酶组的学科,包括激酶的丰度、活性、底物特异性、磷酸化状态及氨基酸突变。目前人激酶组由568种基因编码组成,其中约50%激酶定位于疾病基因位点。由于基因扩增或突变引起的蛋白激酶活性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炎症、糖尿病及各种肿瘤,因此,人激酶组被认为是药物靶点的潜在资源库。靶向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成功用于肿瘤治疗。化学蛋白质组技术是一种新的深入研究激酶组的方法,是将亲和富集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在生理状态下研究激酶丰度及磷酸化水平。通常情况下,将一个或多个广谱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偶联于固相载体(如琼脂糖凝胶),亲和富集细胞或组织中的所有激酶,然后通过质谱鉴定或定量。该方法可用于激酶抑制剂药物或药物候选物的靶点专一性及耐药机制研究,为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及寻找联合用药新靶点提供依据。对人激酶组及肿瘤激酶组无偏见、全景式分析能帮助发现更多新药靶点,以及激酶活性谱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人激酶组、激酶、激酶抑制剂与肿瘤的关系,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激酶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质组学为寄生虫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就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双向电泳、生物质谱技术、图象分析、生物信息学等)和内容,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现状和应用(新药物靶、新药物的发现、疫苗候选分子的寻找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是对基因编码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概述蛋白质组学的基本 技术:双相凝胶电泳、多维液相色谱、生物质谱技术及蛋白质芯片在2 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从而 探讨T2DM 中与炎症及脂代谢紊乱相关的生物蛋白:C 反应蛋白、α2- 巨球蛋白、载脂蛋白A1、Clusterin 及锌-α-2 糖蛋白的研究进展,发现早期诊断T2DM 新的特异性标志物及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etion of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has marked the official start of the post-genomic era. Due to limitations in DNA and RNA studies, the advent of proteomics, or large-scale analysis of proteins, is considered a crucial consequence and a chief player of post-genomic initiatives. An immediate goal of proteomic studies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teins including their expression, function, interaction, and structure with an endpoint of discovery of protein biomarkers. Such biomarkers can be used in detection, prognost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owever, the challenge of studying complete sets of cellular proteins, or proteomes, i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er technologies. In this review, a discussion of proteomic biotechnologies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is offered. The main techniques covered are the 2-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mass spectrometry, 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protein microarrays. These too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tilized in analyzing human and other biological samples in discovery of biomarkers. Recent advancement in proteomics has added and will continue to add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our knowledge-base of the human biolog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十种酵母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标志着酵母基因组研究的后基因时代的来临。而随着大量的DNA序列信息的获得,蛋白质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酵母生物学机制的高通量方法。当前已经可以用二维凝胶电泳与质谱耦联的方法一次性研究大量的蛋白的表达,而高通量的酵母双杂交方法能够产生有价值的蛋白相互作用图谱。近来的蛋白微序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的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酵母蛋白质组研究的高通量技术手段及其在酵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执行生命活动的蛋白生物学功能。其研究成果为药物和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者就近年来国际上重点研究的几类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定性、定量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优点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方法,探讨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大米表达蛋白质组的影响,深化转基因大米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在转基因大米“华恢1号”和亲本大米“明恢63”样品中提取大米总蛋白,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实验方法,得到相应的蛋白质组2D-PAGE谱,再选择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转Bt(cry1Ab/1Ac)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2D-PAGE图谱的蛋白质点进行了对比匹配,识别出明显的差异蛋白质点28个,以亲本大米为参照,转Bt基因大米相对高表达的18个,相对低表达的10个;选择转基因大米凝胶上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氧化还原和应激响应等生物过程。结论转Bt基因“华恢1号”及其亲本大米“明恢63”表达的蛋白质组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发现这些差异蛋白质具有抗营养性和致敏性,也未发现新蛋白和毒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脊液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号网络分析,探索其潜在生物标记物之间以及生物标记物与该疾病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RRMS组和对照组脑脊液进行双向凝胶电泳,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筛选出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鉴定,ELISA进行定量验证,MetaCore集成软件对所鉴定蛋白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个蛋白质点在两组凝胶图谱上存在明显差异,4个点在RRMS组显著上调,4个点下调,其中Cystatin C 的ELISA结果为,RRMS组(4.36±1.22)mg/L,对照组(6.00±1.6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对所鉴定蛋白质成功构建了信号网络图谱。结论蛋白质点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号网络图谱在分子水平上对RRMS疾病的发病机理、鉴别诊断及药物靶点的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