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观察组)100例与正常剂量肠内营养组(对照组)100例,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变化。对比2组治疗后7天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率,腹胀、呕吐、胃潴留发生率,腹泻率。结果治疗前2组DAO水平、IFABP、L/M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7天2组DAO水平高于治疗前,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呕吐次数、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严重应激状态,肠道功能障碍明显。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肠黏膜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肠壁黏膜血管通透性,减轻应激状态下肠道功能障碍,降低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制。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谷氨酰胺支持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各100例,均于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的变化及反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后7天生化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AO、IFABP、L/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下调急性炎性反应,减少各脏器炎性打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化瘀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合剂—醒脑通脉化瘀组方,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CRP、IL-1β、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脉化瘀方可以明显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起到加强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重度烧伤患者208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5例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133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于烧伤后12d检测2组血清IL-6, IL-10,TNF-α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例数和入院时间、烧伤4d内手术例数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男女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脓毒症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重度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烧伤体表总面积、Ⅲ°面积、吸入性损伤、入院时间和首次手术时间等,与血清IL-6, IL-10,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且具有溶栓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入脑卒中单元溶栓急诊路径管理,排除禁忌证后,给予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开始后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中药合剂—血府逐瘀汤组方,2组均治疗2周。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入院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检测患者hs-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降低, 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后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清炎性因子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TLR4、NF-κB、IκB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网膜素(chemerin)、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IL-6、IL-12、TNF-α、CRP、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κB mR-NA和蛋白表达、chemerin、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够明显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活化引起的炎性因子的释放,并调控脂肪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入院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5)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n=45)行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血浆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比值,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观察组血浆谷氨酰胺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肠外营养序贯过渡至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更好地预防感染、改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及观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31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A组,31例脊椎骨折但无脊髓损伤患者为B组,31名健康人员为C组,将三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椎骨折的患者血清IL及TNF-α呈现异常升高的情况,脊髓损伤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上述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戴伟  翁方中  周瑞祥  严骏  范学朋 《医药导报》2011,12(12):1570-1573
[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颗粒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 A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治疗;B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谷氨酰胺5.0 g,鼻饲,tid。两组均用肠内营养泵经鼻给予肠内营养500 mL&#8226;d 1,递增至1 000~1 500 mL&#8226;d 1(3~4 d可达标),速度为80~100 mL&#8226;h 1。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和14 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中的谷氨酸、谷氨酰胺、清蛋白、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的变化,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治疗14 d后,A、B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1.37±0.23)×109,(1.95±0.29)×109&#8226;L 1(P<0.05);CRP分别为 (263.4±18.5)和(137.5±11.3) mg&#8226;L 1(P<0.05);IL 6分别为(77.6±32.6)和(62.4±22.5) pg&#8226;L 1; TNF分别为(31.7±12.7)和(24.3±11.4) pg&#8226;L 1。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88±3.27)和(14.37±3.82)分;MODS评分分别为(8.81±2.57)和(7.72±2.41)分。B组CD+3、CD+4、CD+4/CD+8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生存率改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 T )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69例新生儿分为败血症患儿(A组,35例)和健康新生儿(B组,3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 TNF‐α水平,免疫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PCT和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RP、IL‐6、TNF‐α和PCT的最佳截断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结果 A组CRP、IL‐6、TNF‐α和PCT水平均高于 B组(P<0.01)。CRP、IL‐6、TNF‐α和 PCT 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 mg/L、3.6 pg/ml、7.5 pg/ml和0.38 ng/ml;TNF‐α和PCT最佳截断值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RP和IL‐6(P<0.05)。结论 TNF‐α和PCT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较CRP、IL‐6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卉  付长丛 《河北医药》2016,(16):2447-244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心率、脑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TNF-α、CRP、IL-6、sVCAM-1、心率、BNP、6MWT、LVEF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P <0.05),LVD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TNF-α、CRP、IL-6、sVCAM-1、心率、BNP、6MWT、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的炎性反应,并能改善心率、BNP、6MWT、LVE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24例、常规组2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亚低温组给予亚低温治疗,肛温设定32~34℃,降温时间为4~5d,降温时给予冬眠合剂治疗,监测两组外周血伤后24h和第14天TNF、IL-6的变化及GCS评分。结果治疗14d后亚低温组的TNF为(19.38±12.46)ng/L、IL-6为(27.37±10.92)ng/L,常规组TNF为(28.37±15.53)ng/L、IL-6为(40.21±17.37)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CS两组分别为(6.86±1.58)、(8.27±1.87)分(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TNF、IL-6生成和释放起抑制作用,可防止继发性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直肠癌术后疲劳综合征( POF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了解辅酶Q10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215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15例。治疗组在手麻醉后及手术后1~3 d静脉滴注辅酶Q10,1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0 X.9%氯化钠溶液。2组术后常规治疗相同。观察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1 d、3 d、5 d、9 d疲劳评分( VAS评分)、疼痛水平及BMI水平(术前和术后3、9 d),同时检测术前1 d及手术后1、5、9 d转铁蛋白(TRF)、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IL-6、IL-8、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疼痛评分较术前增高,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BMI术前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术后2组BMI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术后转铁蛋白水平在2组均明显降低,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5)术后2组血清IL-2、IL-6、IL-8、IL-17、TNF-α、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 <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辅酶Q10能够明显缓解直肠癌POFS,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科学应用肠内营养、减少患者创伤应激、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相点血糖和部分血液检验学指标,并观察各组患者继发感染、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2组血清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EEN组的TNF-α值变化较为平坦。整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TNF-α值在第4天显著增高(P〈0.05)。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CRP即升高达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到伤后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给予营养治疗后,2组血清CRP含量随时间变化而下降,且EEN组CRP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第4和第7天时EEN组血糖低于TPN组(P〈0.05)。伤后第7天EE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TPN组(P〈0.05);体重丢失显著少于TPN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EEF组小于.rPN组(P〈0.05);EEF组GCS评分均比TPN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EEN能有效遏制TNF-α的过量释放,保护胃黏膜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应激性溃疡起到了积极作用;EEN可以降低血清中CRP水平,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创伤应激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EEN可以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单抗夹心ELISA方法,观察比较27例经链激酶(S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4h、8h、10h、12h血浆IL-8和TNF-α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观察组AMI患者中,14例溶栓治疗后相关血管再通者(再通组);13例溶栓治疗相关血管未通者(未通组),再通组IL-8、TNF-α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F=51.474、F=21.322,均P<0.01),未能组IL-8、TNF-α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F=43.694、F=36.45,均P<0.01)。再通组与未通组IL-8比较2h、4h(t=7.652、t=3.054,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再通组与未通组TNF-α比较2h、4h(t=1.667、t=19.389),(P<0.05和P<0.01)也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溶栓治疗前IL-8、TNF-α比较(q=2.498、q=0.326,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8、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监测IL-8、TNF-α动态变化有助于临床对AMI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对防治AMI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的认识,对防治AMI再灌注后炎症损伤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治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创伤性脓毒症患者2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的外科手术清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积极的镇静、镇痛处理及器官功能保护等综合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后第5天晨空腹静脉血测血清CRP、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5天研究组血清CRP、IL-8、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早期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炎性损伤,对各脏器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MDA(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门诊筛选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益肾活血方治疗组44例、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照组44例,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膝关节静息痛、膝关节站立痛、行走最远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SOD和MD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2.72%,而且,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MDA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SOD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中的TNF-α、IL-6和MDA水平,增强SOD活力,减轻或抑制关节的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软骨细胞和基质,减轻对其的损伤和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邹常林  陈鄢津 《淮海医药》2009,27(5):381-38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和方式。方法将62例重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32例和静脉营养组30例,观察比较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均较入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间比较,治疗后的TP、ALB、PALB在肠内营养组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1)。结论合理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符合生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免疫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48h内开始管饲肠内营养(观察组中额外添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观察组和对照组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第7、10天各患者的血糖、外周白细胞、CD4+、CD4+/CD8+.免疫力状况及机体感染等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7、lO天.观察组血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外周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4+、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免疫力增强,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作用显著.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优先选择的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清热凉血方影响乙肝患者外周血TNF—α和IL—6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清热凉血方对慢性乙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为运用清热凉血方治疗乙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三味中药(丹参、赤芍、蛇舌草)组成清热凉血方,在体外对32例乙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TNF-α、IL-6的诱导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清热方组TNF-α均值和IL-6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该方能有效抑制TNF-α和IL-6的生成。结论 清热凉血方对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细胞损伤方面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