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浆总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标吸附法测定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健康对照血浆总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结果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颈动脉增厚及斑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总Hcy水平呈增高趋势,并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341,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r=0.41,P<0.01)、总胆固醇(r=0.28,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7,P<0.05)、收缩压(r=0.35,P<0.01)呈正相关,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舒张压无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总Hcy及颈动脉IMT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血浆高Hcy、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40例,根据脑梗死次数,分为脑梗死复发组45例,脑梗死初发组47例,对照组48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颈动脉IMT值与血浆Hcy水平正相关;脑梗死复发组及初发组血浆H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空腹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两组的血浆Hcy浓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浆中Hcy浓度(25.1±4.9)μmol/L明显高于而对照组(14.8±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6.1%,高于对照组的26.1%(P<0.05)。脑梗死组中有颈动脉硬化的患者其血浆Hcy浓度为(31.3±4.8)μmol/L,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浆Hcy浓度(18.2±5.9)μmol/L(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为脑梗死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血脂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预测青年人脑梗塞中的意义。方法对96名受试者以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按照血管狭窄程度分组。测定生化项目、叶酸、Vit 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叶酸、VitB12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而降低。等级相关系数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显著负相关,P<0.05。各危险因素与CAAs多元回归分析表明LP(a)、Hcy与CAAs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脑梗塞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体检者设为研究组,50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测定结果进行对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25.6±2.3)μmol·L^-1,对照组为(10.7±3.2)μmol·L^-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6.735,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呈显著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应用HPLC-FD法测定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对照者血浆HCY浓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病例组空腹血浆Hcy浓度(15.28&;#177;4.33)μmol/L较对照组(11.32&;#177;3.86)μumol/L高(t=6.28,P&;lt;0.001),两组中血浆Hcy升高者分别为31.0%(27/87)和6.3%(5/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966,P&;lt;0.001);病例组55例、对照组66例行颈动脉B超检测,左、右颈总动脉IMT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647,4.118,P&;lt;0.001),颈AS斑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145,P=0.013),而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62,P=0.803)。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B超检测的颈AS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1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81例为脑梗死组,以同期1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为19.78±5.21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3.33 μmol/L(P<0.001)。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Hcy水平分别为10.24±3.33,15.20±2.99,17.03±1.85,25.44±4.24,19.65±4.74及18.31±3.67 μmol/L,除内膜增厚组与硬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阳性率分别为16.4%,53.7%,87.1%,95.7%,83.1%和77.3%,脑梗死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cy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降低血清Hcy浓度,可能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首次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住院治疗的2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287例未患脑梗死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病无关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同时使用美国GE公司MycoCardRReaderⅡ型超声诊断仪行颈部血管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胆固醇[(4.25±0.92)、(4.98±0.88) mmol/L]、甘油三酯[(1.48±0.82)、(1.78±1.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2±0.76)、(2.92±0.7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8±0.26)、(1.06±0.29) mmol/L]、收缩压[(130.28±14.78)、(152.98±20.45)mmHg]、舒张压[(78.45±16.02)、(93.81±16.88) mm Hg]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照组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0.86±0.41)、(0.87±0.39)mm,观察组分别为(1.18±0.25)、(1.12±0.2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3.564、2.987、3.964、3.264、2.785、2.164、2.254,P均<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12.89±6.56) μmol/L]和D-二聚体[(1.53±0.59) mg/L]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17±0.12)μmol/L,(0.33±0.23)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4、2.753,P均<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于海龙  杨文东 《临床医学》2014,34(10):11-13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和血清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SF和Hcy的相关性。方法以266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AIM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血清S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Hcy(循环酶法)水平,据CAIMT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对照组、CAIMT非增厚组及CAIMT增厚组血清SF和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71、38.618,P〈0.01),CAIMT增厚组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t=12.561、4.581,P〈0.01);CAIMT非增厚组血清SF和Hcy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t=6.305、2.913,P〈0.01)。2CAIMT分别与血清SF和Hcy呈正相关(r=0.597、0.451,t=9.560、4.533,P〈0.01)。结论 EH患者体内存在着高水平的SF和Hcy,CAS的发生与血清SF和Hcy水平显著相关,血清SF和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改善其水平可能是防治或延缓EH合并CAS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晔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320-321
目的:探讨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将183例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2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57例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B组)126例,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A组的SBP、TC、LDL-C、Lp(a)、UA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p(a)、UA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取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与非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含量为(22.1±5.9)μmol/L,而对照组为(15.9±4.3)μmo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4%。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正常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硬化6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21.6±3.7)μmol/L,重度硬化44例,其血浆Hcy浓度为(32.9±6.8)μmol/L,正常98例,其血浆Hcy浓度为(17.2±3.7)μmol/L。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水平Hcy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浆Hcy水平变化有助于脑梗死早期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6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分析Hp感染和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 3)。在H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液Hcy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对照组和硬化组96例,比较两组EOS、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 )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 B 超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hs‐CRP 、UA 变化.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增厚组 UA 为(324.4±97.5)mmol/L 、IM T 斑块形成组 UA为(330.1±97.4)mmol/L ,与 IM T 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 IM T 增厚组 hs‐CRP 异常率为47.1%,IM T斑块形成组异常率为51.5%,比 IM T 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hs‐CRP 和血清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收集68例颈内动脉系统PIS患者(PIS组),72例颈内动脉系统非PIS患者(非PIS组),测定血浆Hcy浓度,比较PIS组、非PIS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浓度、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PIS组血浆Hcy浓度与IMT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IS组、非PIS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22.52±5.26)、(16.38±4.23)、( 10.13±2.16) μmol/L(F=56.87,P<0.01),PIS组、非PI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IS组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组、非PIS组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IMT分别为(1.12±0.34)、(0.96±0.27)、(0.43±0.21)mm(F=28.47,P<0.01),PIS组、非PI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IS组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组血浆Hcy浓度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687,P<0.01).结论 血浆Hcy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内动脉系统PIS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浆Hcy浓度有助于预测颈内动脉系统PIS发生的可能性,对提供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稳定性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高阳县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C T或MRI诊断结果分为无斑块组(n=14)、稳定斑块组(n=21)和不稳定斑块组(n=30),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YKL-40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YKL-40水平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YKL-40水平远远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YKL-40水平远远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YKL-40水平能表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93例受试者依据血压分为试验组43例(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50例(血压正常者)。统计2组血压情况,比较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BPV和硬化系数β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收缩压、收缩压BPV及舒张压BPV均升高,IMT及硬化系数β增大(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收缩压BPV与IMT、硬化系数β(r=0.77、0.53,P0.01)正相关;舒张压BPV与ITM及硬化系数β(r=0.59、0.33,P0.05)也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流剪切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探讨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内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生化测定TC、TG、HDL、LDL、BS水平,计算最大剪切率。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内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最大剪切率低于无斑块组。结论:最大剪切率减低及颈动脉内径增宽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