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床上常见的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小腿闭合性骨折、软组织伤引起的筋膜间室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但是我们注意到单纯的腘血管损伤也可引起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发病机制的不同,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与前者均有所不同。我们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治疗腘血管损伤引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本文介绍4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一种新的暂时闭合筋膜切开减压伤口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后直接接受治疗的35例病人中,33例获得优良结果,无后遗症,1例因严重挫伤而截肢,1例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由外院治疗后转入的8例病人中,5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3例因肢体坏死而截肢。5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的伤口采用人工皮覆盖,二次手术伤口直接缝合。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对部分病人是有效的,如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恶化,应尽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采用人工皮及负压吸引系统覆盖伤口能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介绍4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一种新的暂时闭合筋膜切开减压伤口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后直接接受治疗的35例病人中,33例获得优良结果,无后遗症,1例因严重挫伤而截肢,1例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由外院治疗后转入的8例病人中,5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3例因肢体坏死而截肢。5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的伤口采用人工皮覆盖,二次手术伤口直接缝合。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对部分病人是有效的,如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恶化,应尽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采用人工皮及负压吸引系统覆盖伤口能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介绍4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和一种新的暂时闭合筋膜切开减压伤口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后直接接受治疗的35例病人中,33例获得优良结果,无后遗症,1例因严重挫伤而截肢,1例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由外院治疗后转入的8例病人中,5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3例因肢体坏死而截肢.5例筋膜切开减压术后的伤口采用人工皮覆盖,二次手术伤口直接缝合.结论: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对部分病人是有效的,如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恶化,应尽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采用人工皮及负压吸引系统覆盖伤口能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敷料覆盖技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中的疗效。方法 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筋膜切开减压后采用传统敷料覆盖技术治疗19例(A组)、VSD技术治疗27例(B组)。将两组的治疗时间、感染率、植皮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时间:A组为6~19(10.73±3.61)d,B组为5~12(6.7±1.38)d。术后感染:A组6例,感染率31.57%;B组2例,感染率7.4%。植皮:A组11例,植皮率57.89%;B组7例,植皮率25.92%。两组的治疗时间、感染率、植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的治疗中,VSD技术比传统敷料覆盖技术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4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得春 《中国骨伤》2005,18(7):436-436
我院自2000年5月-2003年10月共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腘窝筋膜切开减压,腘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膪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正>筋膜广泛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是术后肌肉外露甚至骨外露容易引起感染。笔者于2020-08诊治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合并感染,采用封闭负压引流、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皮肤牵张、支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7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即 :早期切开减张 ,跟骨牵引或开放复位 ,高渗脱水 ,伤口延期缝合 ,中药换药或植皮术。结果  6 9例经随访创面全部愈合。延期缝合结合应用中药生肌橡皮膏 ,对预防和控制减张创口的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组创面感染率为 15.2 %。结论 该综合征以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疗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折伴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体会刘波我院1989年至1994年收治了下肢骨折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5~57岁,平均36岁。其中车祸伤6例,跌伤2例。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3例,胫腓骨中段骨折1例,胫...  相似文献   

11.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240例患者采用改良W h ites ide法测压装置监测小腿骨筋膜室内压。80例患者骨筋膜室内压大于等于30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前侧骨筋膜室8例,外侧骨筋膜室12例,后浅骨筋膜室16例,后深骨筋膜室28例,涉及2个以上骨筋膜室16例。确认后切开各压力升高的骨筋膜室,前侧和外侧骨筋膜室取小腿前外侧切口,后浅和后深骨筋膜室取胫骨内缘后侧切口,合并胫腓骨骨折者,在切开减压的同时固定骨折,数天后切口二期处理。结果80例患者均获随访5~35个月,平均2年,8例较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小腿局限性疼痛,偶有放射痛,占10%;4例两点辨别觉及针刺觉减退,占5%;无一例出现肌肉萎缩、爪形趾、缺血性肌挛缩及运动障碍,均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结论小腿损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不容忽视,各骨筋膜室内组织压监测是定位诊断的惟一可靠方法,根据定位诊断有针对性的减压各骨筋膜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小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儿童骨筋膜室征早期临床特征,总结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标准,本组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区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因急性下肢缺血在我科行动脉再通治疗后并发急性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原因、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效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126例病人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动脉再通治疗,发病至再通时间平均为26h(3h至6d),其中24例(共27条肢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行筋膜切开(包括3例行双侧肢体预防性切开)。21例动脉再通术后延迟切开时间平均为10(5—48)h,其中2例术中行血液透析,1例行术后血液透析。本组3例截肢,2例死亡(包括1例截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的严重并发症,动脉再通后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伴局部张力升高者应高度怀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治疗方法是充分切开4个筋膜腔减压,同时动态监测病人电解质和肾功能指标,维持肾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必要时应早期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 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压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8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切开减张、负压封闭引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男12例,女6例;年龄23~68岁,平均43.5岁.结果 18例患者经急诊行切开减张、负压封闭引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5~7 d后患者伤侧小腿已明显消肿,伤侧小腿肌肉未发生坏死且肌肉功能良好,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在不明显增加减张切口张力的情况下将减张切口部分缝合,减张切口的其余部分行游离植皮闭合减张切口.术后所植皮片成活,缝合的伤口愈合良好,顺利拆除缝线.出院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胫腓骨骨折愈合良好,患者对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能更有效地减张、避免感染、操作简便、骨折固定牢固,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7.
小腿骨筋膜综合征的误诊误治经验教训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骨科(天津301900)刘生,刘桂林小腿骨筋膜综合征是骨筋膜综合征好发和多发部位,是严重的创伤合并症,处理不当,可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甚至致残。相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作者共诊治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观察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小腿闭合性损伤后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患者28例,24例患者确诊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所有患者经过脱水及切开减张等治疗,随后观察患者的足母长伸肌的恢复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所有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对足母长伸肌的失用情况进行分析,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6例,未恢复3例,将足母长伸肌恢复情况与患者的病变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综合分析显示,足母长伸肌失用的恢复情况与切开减张的时间及早期进行脱水等治疗有一定的关系,当患者出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后,即按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脱水及切开减张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足母长伸肌失用在小腿闭合性外伤导致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早期即可发生,较早进行切开减压综合处理后足母长伸肌恢复较好,同时可以避免其他肌肉受损。据此可知,足母长伸肌失用可作为小腿外伤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切开减压的指证之一。  相似文献   

19.
ESWL主要的并发症有碎石后石街形成、输尿管穿孔、狭窄、肾功能损害等.ESWL后并发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并由此继发取栓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及肌肾综合征(myonephropathic metabolic syndrome,MMS)者临床极为罕见.我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体会(附1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四肢骨—骨膜室内组织内压增高、神经、肌肉组织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简称“OCS”[1]。我院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40余例,现将其中19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