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67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病人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1年,34例病人症状完全缓解,25例病人症状部分缓解,5例病人无效。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手术前、后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3个月、6个月有效率分别达95.6%和84.62%,1年有效率达72.73%,2年有效率达65.45%。结论对因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绍良 《大家健康》2016,(12):123-124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4.3%,对照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61.4%.观察组两个时间点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以改正鼻腔的解剖结构,确保呼吸通畅,防止分泌物滞留,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有很大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5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随访1a,症状完全缓解27例(51.9%),症状部分缓解19例(36.6%),无效6例(11.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剑丁 《吉林医学》2015,(4):702-7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者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治疗,症状重者加服抗组胺药。结果: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28例伴中鼻甲和(或)下鼻甲息肉样变,同时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并全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4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87.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可以通过去鼻黏膜的部分副交感神经支配及改善鼻腔通气等,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07-107,11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率8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并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0.69%,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复发率为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复发率为15.2%,2组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肯定,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辛霁霏  李伟明 《西部医学》2011,23(7):1302-1303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治疗长期住院精神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阳性强化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只应用常规的精神类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疗效不理想,阳性强化辅助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精神患者的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1次/w、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50 mg,2次/d;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和晨僵时间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 VAS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治疗后 ESR 和 RF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症候,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感染性休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SAK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SSAKI的发病率和对SSAKI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 h及24~72 h患者SSAKI发病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阶段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肾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SSAKI的发生率,促进SSAKI的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并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择寻常性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依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能明显改善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痤疮治愈率高,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选取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测评,对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NS评分显示,研究组阴性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具有促进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苏军  王琪  马洁 《中外医疗》2016,(4):118-119
目的:对比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为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好于地塞米松治疗,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我院临床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休养护理疗法,3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休养护理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常规治疗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肺癌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隆  霍润辉 《医学争鸣》2003,24(23):2203-2205
目的:采用四唑盐(MTT)药敏试验方法筛选对肺癌的敏感药物并指导临床化疗.方法:将145例4种不同类型的肺癌,分为MTT试验组和未接受MTT对照组.接受MTT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化疗,未接受MTT药敏对照组凭经验化疗.结果: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治疗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3%;阳性符合率为90.9%;阴性符合率为77.8%;试验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53.8%.接受MTT药敏试验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凭经验化疗对照组.结论:MTT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治疗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是指导临床化疗的一种可行而又重要的药物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与微波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微波治疗。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45.16%、80.65%、93.55%、96.77%;对照组术后1、3、6、12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87.50%、45.83%、33.33%。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s dysfunction,MGD)患者的规范化物理治疗,分析规范化物理治疗对MG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的MGD性干眼患者80例。患病时间为0.5~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为规范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治疗1月后,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为56.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睑酯排出能力、睑酯性状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发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睑酯排出能力评分、睑酯性状评分、BUT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化物理治疗MGD能够有效排出堆积的睑板腺异常睑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干眼症状,该治疗成本低,疗效佳,易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