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浓度与高血压程度是否相关,以及NT-pro BNP能否作为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 入选2006年9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15例.采集静脉血样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临床表现进行左室心功能评估.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法检测血浆NT-pro BNP浓度.结果 1级、2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NT-pro 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比正常对照组的NT-pro BNP浓度高(P<0.05);高血压伴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NT-pro BNP浓度与高血压程度有一定关系,与高血压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相关性强.NT-pro BNP可能会成为评估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与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31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A组)1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组)17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 BNP数值与左心室测值。结果 B组NT-pro BNP水平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 BNP、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在心脏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中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其同源代谢产物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同时可用于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本文就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49例,多支病变86例,15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CS患者12h内及其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性质及程度,比较不同组别NT-proBNP的差异以及冠脉造影结果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89.1±76.3、286.3±378.9、1075.3±1743.0pg/mL,ACS各组血浆NT-pro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同ACS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浆NT-pro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时患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其心功能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76例同一时间因胸痛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76例患冠心病但血压正常的患者为冠心病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NT-proBNP和HCY明显高于高血压组,LVEF、E/A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观察组NT-proBNP和HCY呈正相关(r=0.45,P0.01),高血压组NT-proBNP和HCY无明显相关。观察组NT-proBNP和HCY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r=-0.62~-0.54,P0.05),与E/A呈负相关(r=-0.72~-0.56,P0.05),高血压组NT-proBNP和HCY与LVEF无明显相关,而NT-proBNP与E/A呈负相关(r=-0.06,P0.05)。冠心病组的NT-proBNP、HCY与LVEF、E/A均存在负向相关关系,NT-proBNP、HC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患者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与NT-proBNP及HCY水平具有相关性,NT-proBNP和HCY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EH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舒张功能情况将其分为A组(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流速E峰及A峰比值E/A1,且舒张早、晚期最大运动速度Em及Am比值Em/Am1),B组(E/A1,且Em/Am1),C组(E/A1,且Em/Am1),D组(E/A2,且Em/Am1);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E组。对比各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各组LAVI及NT-proBNP等指标与其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LAVI与NT-proBNP等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E/A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三组均异于E组(P0.05);Em/Am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三组的水平均显著低于A、E组(均P0.05);LAVI值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5),B、C、D组水平显著高于E组(均P0.05);NT-proBNP在各组间存在差异,其中A、B、C、D组呈逐渐上升趋势,C、D组水平显著高于E组(均P0.05),D组水平显著高于A、B、C组(均P0.05)。EH患者LAVI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84,P=0.001),且两者均与E/A及Em/Am呈正相关(r=0.546、0.572,P=0.033、0.021)。结论 LAVI及NT-proBNP可较好地评价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且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大内皮素(ET)、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室室壁瘤(LV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AMI患者136例,LVA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其血浆大ET、NT-proBNP,部分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并行左室造影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及左室室壁运动记分。结果:LVA组的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1.32±1.24)pmol/L、(1 871.08±1304.63)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A的患者较对照组左室扩大及LVEF减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增高与AMI后LVA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BNP、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功能对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与主要肾功能指标(如尿素、肌酐和胱抑素C)的相关性,评价肾功能对其的影响.结果 NT-proBNP与尿素的相关系数为0.48(P <0.001);NT-proBNP与肌酐的相关系数为0.45(P <0.001);NT-proBNP与胱抑素C的相关系数为0.49(P<0.001).结论 NT-proBNP与肾功能各项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随着肾功能的变化,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相应的变化,肾功能的改变对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诊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另选择同期40例非心力衰竭的心内科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指标,可以反映出左室功能状态的同时有助于医者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评估其病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的检测结果;对比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为(1 238.26±318.6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中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 BNP有助于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受损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CHF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共14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及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及临床表现均明显改善,血浆NT-proBNP均明显下降,但均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在CHF治疗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老年D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为DHF的老年患者129例(DHF组)及老年健康体检者77例(对照组)行心脏超声检查,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浆BNP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比较两组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关系,并作受试者ROC曲线分析。结果DHF组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与舒张功能障碍程度相对应(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BNP,并显著相关(r=0.812,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30~0.792),120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性为81.0%,特异性为63.3%;N末端脑钠肽前体AUC为0.765(95%CI:0.691~0.839),200 ng/L作为界值的灵敏性为82.3%,特异性为73.3%。结论血浆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对老年DHF有一定的诊断价值;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一个较BNP更为敏感的诊断DHF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血管扩张剂及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明显提高[(45.2±5.8)%比(38.4±6-3)%,P〈0.05],血浆NT-pmBNP水平显著降低[(2317.5±128.5)ng/L比(398.4±78.5)ng/L,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亦有所提高[(41.1±6.1)%比(37.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762.8±63.9)ng/L比(2512.4±136.2)ng/L,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5.2±5.8)%比(41.1±6.1)%,P〈0.05],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98.4±78.5)ng/L比(762.8±63.9)ng/L,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l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评价该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稳定性心绞痛33例,正常对照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分析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以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病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为3630ng/L(95%可信区间1412~93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8ng/L(95%可信区间40~144)(P〈0.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后12~24小时内血浆NT—proBNP水平从术前4732ng/L(95%可信区间为1828~12246)降至344ng/L(95%可信区间为192~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NT—proBNP可作为早期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心功能情况。治疗后含量明显降低,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伴有心力衰竭新发48 h的房颤(AF)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36例患者6、12、18、24、30、36、42、48 h的NT-proBNP进行比较。结果 NT-proBNP的水平分别为6 h(538±137)pg/ml,12 h(718±221)pg/ml,18 h(957±231)pg/ml,24 h(1 278±157)pg/ml,30 h(908±187)pg/ml,36 h(708±116)pg/ml,42 h(685±117)pg/ml,48 h(511±131)pg/ml。NT-proBNP开始上升与AF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有显著的相关性,NT-proBNP达峰水平与年龄、LAD、左心房容积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对于新发48 h不伴有心力衰竭的AF患者,测定NT-proBNP的水平可以评估AF发作的时间,并对临床AF的转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3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与LVEF及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根据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值分为Ⅰ、Ⅱ、Ⅲ、Ⅳ组,LVEF值分别为:大于45%、35%~45%、25%~35%及小于25%4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375(186~2476)ng/L、476(278~6752)ng/L、896(247~9000)ng/L和3472(1326~9000)ng/L,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据年龄分为≤50岁、51~60岁、61~70岁及≥71岁4组,各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男性295(190~6579)ng/L、502(263~8634)ng/L、11 396(303~8956)ng/L和1785(335~9102)ng/L,女性286(186~6412)ng/L、479(235~8589)ng/L、1361(289~8879)ng/L和1713(314~8956)ng/L,与≤50岁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不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而且与心力衰竭严重度及年龄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6 h内NT-proBNP、肌钙蛋白(cTn)I、动脉血乳酸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预后及发病至死亡时间。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6 h内NT-proBNP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危险度(RR)=1.027,95%可信区间(CI):1.002~1.052,P=0.033]、入院6 h内NT-proBNP(RR=1.606,95%CI:1.190~2.267,P=0.002)、乳酸(RR=1.718,95%CI:1.250~2.361,P=0.001)是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AUC)=0.656,P<0.001),与发病至死亡时间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NT-proBNP的高低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但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早期NT-proBNP升高对于提示脓毒症患者的危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择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为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484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174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及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探讨NT-proBN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采用改良Gensini法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中,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史、LVEF、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史、NT-proBNP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NT-proBNP界值为64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男性、糖尿病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外(P均<0.01),NT-proBNP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OR=1.66,95%CI:1.06~2.61,P<0.05),且年龄、血脂异常、NT-proBN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均<0.05).进一步的NT-proBNP与改良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NT-proBNP与改良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不是改良Gensin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年龄、男性、糖尿病与冠心病独立相关.NT-proBNP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水平的升高对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与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 LVEF(左心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将 LVEF 低于0.5分的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LVEF 高于0.5分的分为实验组。随后,分析对比两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依照患者的早期预后情况,比较随诊3个月后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结果①实验组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死亡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比生存患者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VEF 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呈负相关,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越高,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危险程度及早期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