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波离散度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26例分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R患者30例分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及左心房舒未直径(1Ad)并与30例健腺对照组C组对比分忻。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R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LAd均前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1.8%;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6.2%,阳性预测值为85.9%:当Rmax≥110ms+Pwd≥40ms时,预测AR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8.2%。结论 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AR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两者相结合时预测AR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3例甲亢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4组:A组(对照组)即单纯甲亢无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为房早组,C组为短阵房速组;D组为阵发性房颤组。在为窦性心律时,依据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测量P波时限,计算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结果:A、B两组Pmax、P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D组与A组Pmax、P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0%,特异性80%,阳性预测值77%;Pd≥40ms预测房颤敏感性84%,特异性83%,阳性预测值81%;Pmax≥110ms及Pd≥40ms合并预测房颤敏感性72%,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8%。结论:Pmax、Pd可预测甲亢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Pmax与Pd结合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150例PAF患者非AF发作时的Pd和Pmax,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PAF发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PAF组的Pd和Pmax分别为(47±8)ms和(126±12)ms,明显大于对照组(27±9)ms和(105±10)ms(P<0.01);以Pd≥40ms及Pmax≥110ms作为阳性标准两者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7.3%、84.0%,特异性85.5%、72.7%,阳性预测值94.2%、89.4%。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8.7%、90.9%和95.9%。结论Pd和Pmax值可用作预测PAF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沈钧乐  史若飞  王渝佩  徐幸  岳瑞华  张红 《重庆医学》2004,33(12):1817-1818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特发性房颤(Ⅰ组),51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55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 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 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其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2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特发性房颤(Ⅰ组),85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80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两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房性心律失常(AR)的相关性.②方法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8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并与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w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Pmax≥110ms,Pwd≥4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④结论 测量P波离散度(Pwd),尤其是将P波离散度(Pw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结合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与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关系及评估胺碘酮对其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测量40例PAf患者Pmax、Pd,并与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房纤颤病史者作对比分析。PAf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有效者和无效者服药前后Pmax、Pd的变化,亦作对比分析。结果PAf患者Pmax、Pd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d≥40ms,预测Af的敏感度80%,特异度87.5%阳性预测准确度达85%,Pmax≥110ms预测Af敏感度85%特异度70%阳性预测准确度80%,而当Pmax≥110ms+P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准确度分别为72.5%、92.5%和90%。PAf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后,胺碘酮治疗有效率65%,有效组治疗前后Pmax、Pd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效组治疗前后Pmax、P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Pd及Pmax可以用来预测PAf的发生与评价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 (PAF)与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组 )的Pmax和Pd ,并与 2 7例急性心肌梗塞无阵发性房颤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①Pmax、Pd :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 (Pmax :12 5 0 1±7 6 8ms比 10 8 92± 6 32ms ,P <0 0 1;Pd :4 7 2 1± 9 90ms比 30 0 1± 6 95ms ,P <0 0 1)。②Pmax >110ms和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 86 4 %、82 1%、91 6 %和 88 8%、85 6 %、92 1% ;当Pmax >110ms且Pd >4 0ms预测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8 1%、88 2 %、94 0 %。结论 :Pmax延长和Pd增加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PAF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58例PAF患者(观察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两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Pdisp),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max≥110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72.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78.13%,Pdisp≥40ms时,预测PAF的敏感性为82.76%,特异性为84.00%,阳性预测准确率为85.71%,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PAF体表心电图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时限(Pmax)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Ⅰ组(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组)41例和Ⅱ组(高血压病不伴房颤和其它房性心律失常组)45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均测量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Ⅰ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左房内径与Ⅱ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Ⅰ组Pwd≥40ms的阳性率为80.49%,Ⅱ组Pwd≥40ms的阳性率为2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91,P〈0.01);Ⅰ组Pmax≥110ms的阳性率为68.29%,Ⅱ组Pmax≥110ms的阳性率为24.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6.64,P〈0.01)。结论Pwd、Pmax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是否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是简单可靠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维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9-20,59
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是否伴有房颤分为房颤组(n=20)和无房颤组(n=22),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并计算P波离散度,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对这些指标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房颤组较无房颤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明显增加(P0.01);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患者比较,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140ms、P波离散度40ms、左房直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波最大时限140ms、P波离散度40ms和左房直径增大是预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简明  陈泗林 《右江医学》2001,29(5):371-37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 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 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 110ms、P波离散度≥ 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红源 《当代医学》2009,15(10):60-61
目的探讨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肥胖组(25BMI30)和严重肥胖组(BMI30)。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 wave maximum,Pmax)。结果肥胖组和严重肥胖组的Pd和Pmax明显长于正常组(Pd:36.2±9.4msvs27.7±9.6ms,P〈0.05;41.4±11.2msvs27.7±9.6ms,P〈0.01;Pmax:119.3±10.7msvs105.1±10.4ms,P〈0.05;125.2±10.6msvs105.1±10.4ms,P〈0.01),而年龄变化对Pd和Pmax无明显影响。结论肥胖影响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年龄对两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PM)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30例特发性PAl和40例健康成人的Pmax及Pd,研究Pmax和Pd对特发性PAl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特发性PM患者的Pmax及Pd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max〉110ms、Pd〉40ms及两者相结合时预测特发性PM的敏感性分别为86%、84.2%和72.2%,特异性分别为78.3%、85.0%和88.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6%、85.3%和89.4%。结论 Pmax和Pd在特发性附病人中明显增加,可作为预测特发性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关 《医学综述》2013,(19):3593-3595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符合标准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假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与阴性率分别为15.0%和5.0%,与心电图的45.0%和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2.9%和17.1%,与心电图的75.0%和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4%和82.3%,与心电图的70.3%和7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和69.9%,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7.8%和56.1%(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是一种简单方便,价格低廉,且无创的方法,并且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但为了防止其出现误诊和漏诊,最好与其他方法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P波离散度 (Pwd)正常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 1 8~ 80岁的健康成年人 2 80例 ,按年龄段分为 6组 ,用 1 2导同步心电图收集资料 ,测定最大 P波时限 (Pmax) ,最小 P波时限 (Pmin) ,计算二者差值为Pwd,并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的 Pwd的变化情况 ,同时观察 2 5mm/s与 50 mm/s两种走纸速度对 Pwd值的测定的影响 ,并对测定方法的可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1 )两种走纸速度的 Pwd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其正常值范围确定为小于 40 mm/s(x± 1 .96 s)。 (2 )正常成人 Pwd与年龄的大小无关 (P>0 .0 5) ,但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男性的 Pwd值大于女性 (P<0 .0 5)。(3)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 Pw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 成人 P波离散度的正常值小于 40 ms,该值与年龄无关 ,男性大于女性 ;心电图的走纸速度对 Pwd值的测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施志雄  覃世坚 《右江医学》2004,32(2):114-11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 观察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观察组 )的最大P波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 ,并与 5 0例老年高血压病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max分别为 12 4.3 1± 10 .11ms和 10 6.12± 8.16ms ,Pd分别为 48.98± 7.81ms和 3 5 .69± 5 .0 6ms ,前者均大于后者 (P <0 .0 1)。在观察组 ,Pmax≥ 11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76% ,特异性为 77.5 % ;Pd≥ 40ms时 ,预测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90 %。结论 Pd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丁静 《吉林医学》2010,31(16):2377-2378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并且比较其与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后各时相QTcd及ST段变化。分析7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各时相QTcd动态变化,计算以运动后即刻QTcd≥50ms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的临床价值,并与ST段下移标准的价值进行对照。结果:运动后冠心病组QTcd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与ST段下移标准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后者。结论:运动试验后QTcd≥50ms的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