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治法治疗PICC置管局部皮肤过敏症3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竹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40-3440
目的醋酸曲安奈德软膏治疗PICC置管并发症:穿刺部位周围局部皮肤过敏症。方法总结30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周围局部皮肤过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应用醋酸曲安奈德软膏应对PICC穿刺部位周围局部皮肤过敏症问题。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用外用药治疗PICC置管并发症:局部皮肤过敏症治疗后,有助于延长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韦立梅 《当代护士》2016,(5):174-17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64例PICC置管患者按PDCA循环应用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比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血栓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方法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使肿瘤科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率发生显著下降,护士加强了责任心,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额外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意外风险事件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依从性、满意率、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率、护理纠纷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肢体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肿瘤化疗PICC导管置管安全性,降低PICC置管风险,提高患儿置管依从性,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肿瘤PICC置管患者共计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留置时间、PICC导管维护效果、PICC对日常生活影响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效果、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置管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葛利越  叶海瑛  李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11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时间先后分组(P0.05),其中后入院的小组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置管与维护。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过程中的环节护理,可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27例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由PICC专业护士对全院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穿刺部位渗液与患者自身疾病、穿刺方法和过程、导管维护、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因素有关.结论 为减少PICC穿刺部位渗液的发生,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积极治疗原发病;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静脉,掌握穿刺及送管技巧,尽可能做到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置管后规范化维护,出现PICC渗液时切忌盲目拔管,少量持续渗液但无局部不良反应者可继续使用导管.  相似文献   

7.
苏玲 《天津护理》2014,(1):17-19
通过对25例儿童实体瘤患儿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观察,逐一分析导管异位、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渗液、穿刺点感染、导管断裂、导管堵塞等发生的原因,加强PICC导管置入与维护的管理,进行置管前对患儿全身及局部血管状况的充分评估,合理选择型号适宜的导管;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与送管造成的血管壁损伤;导管留置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实施规范化维护,密切观察患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类并发症,使其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起到减轻患儿痛苦,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小芳  黄先玲  黄格  钟番香 《全科护理》2013,11(15):1370-1372
[目的]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总结108例肿瘤化疗病人PICC的置管效果。[结果]护士对病人的充分评估、最佳穿刺方法及穿刺部位,管道的固定及维护,拔管方法、病人的配合及心理护理,出院后的导管维护指导都是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结论]PICC的置管方法、病人的配合、操作者的自信心、PICC管道的维护等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艳辉  蔡盈  李婉丽 《全科护理》2016,(35):3764-3766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儿童白血病PICC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置管风险事件、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依从性、家属对PICC维护认知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血流感染、穿刺部位血肿、血栓形成、导管滑脱、导管破损、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教育信息支持、导管维护操作、沟通/情感支持及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及家属同步教育能有效提高白血病PICC患儿置管依从性及家属对导管维护的认识,减少患儿置管并发症及意外事件,提高家属对PICC维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经特殊部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收治的血液病行PICC置管的患儿1203例,其中常规部位行PICC穿刺置管1165例,特殊部位38例(常规部位穿刺失败后行特殊部位PICC穿刺置管),评价并比较血液病患儿常规与特殊部位行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特殊部位行PICC血液病患儿的非计划拔管、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脱出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部位行PICC的血液病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堵塞、导管破损的发生率高于常规部位行PICC的血液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常规部位置管条件较差、穿刺失败,且无法行超声引导置管的血液病患儿,在严格做好PICC日常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选择手背静脉及腕部桡侧头静脉等特殊部位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也为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通过调查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的维护需求,经过PICC专业人员培训,使社区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可协助进行置管维护。方法 出院时向患者或及家属发放PICC置管使用和维护手册,进行健康教育,嘱咐患者要按时进行维护,维护时带好维护手册可至居家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维护。在患者返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询问了解当地社区医疗机构对PICC维护的情况。结果 上海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均无法协助完成PICC的维护工作,患者只好舍近求远去二三级医院进行维护。甚至有些家属擅自为患者进行维护,导致导管局部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后果,PICC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6例采用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在操作、维护、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规范化管理,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未发生导管脱出、导管破裂、导管感染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效果满意。结论 PICC置管既有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同步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防止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一例食道恶性肿瘤并发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维护期间进行同步抗凝治疗防治静脉血栓。结果患者在住院2个月期间PICC导管在位通畅,静脉彩超显示无血栓形成。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严格按照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并采取同步抗凝治疗,针对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PICC的安全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 直视下留置H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和投诉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期间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置管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乳腺癌术后置管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实验组进行指导维护,对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品管圈活动感染率为4.65%,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感染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规范了更换PICC贴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对留置PICC患者实施专职护理、标准的PICC维护和患者教育等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是保证PICC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安全,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和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支架式PICC导管维护网,为肿瘤化疗带管出院的患者提供连续性PICC导管维护,以提高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方法以新疆自治区肿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为平台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为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提供PICC导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置及护理干预。结果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患者对化疗间歇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支架式PICC导管维护网可以使肿瘤患者在出院的化疗间歇,得到规范化、方便快捷的导管维护服务,确保患者带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