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进行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后分别缓慢注入溶拴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结果 3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有效率达97.14%,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区血管增多,增粗,分布延长,X一线平片随访股骨头骨质明显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坯 煞费苦心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新技术,特别对Ⅰ-Ⅱ期患治疗价值更高,对Ⅲ-Ⅳ期患可减轻疼痛,延缓病程进展。推迟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间。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护理工作功不可没 ,我们所治疗病人 56例 ,87髋 ,疗效满意 ,就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例中男性 50例、女性 6例 ,年龄在 2 6~ 68岁 ,其中双侧者 31例 ,单侧者 2 5例 ,有外伤史者 6例 ,长期饮酒史者 30例 ,按Ficat分期Ⅰ期 4 2髋 ,Ⅱ期 2 4髋 ,Ⅲ期 18髋 ,Ⅳ期 3髋。介入治疗 1次者 4 8例 ,2次者 8例 ,全部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 ,多数病例功能恢复正常或达到Ⅰ级。本组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仅有暂时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本组病人由于患病时间长 ,…  相似文献   

3.
我科对8例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旋股内外及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股骨头供血情况。然后注入654—210mg、尿激酶30个单位,复方丹参30—40ml,低分子右旋糖苷40ml,分别一月内分3次或一月1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7例髋关节疼痛减轻或消失,活动行走改善,1例症状无改善。护理要点:(1)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辅助检查;(2)术后静脉应用扩血管药和溶栓药;(3)观察患肢肤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动脉血栓形成;(4)术后24小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介入溶栓治疗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介绍与文献报道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注入药物前,大腿根部用加压止血带捆绑并加压。45d后重复治疗。治疗后第15天,患肢静滴尿激酶10万U/d,共10d。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改善占100%,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4级骨质改善轻微或不明显。结论介入插管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3级以前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病 ,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及晚期外科手术为主 ,近年来我院先后对 2 50例患者进行了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 ,对其方法 ,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50例患者 ,男性 155例 ,女性 95例 ,年龄8~ 71岁 ,单侧病变 89例 ,双侧病变 16 1例 ,病程 6个月至 4年 ,所有患者因髋关节疼痛伴肢体运动障碍要求治疗。 2 50例中有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者16 0例 ,占 6 4 % ;有明确长期过量饮酒史 15例 ,占6 % ;有外伤病史 2 5例 ,占 10 % ;余 50例无明确诱因 ,占 2 0 %。从治疗至随访时间为 1~ 18个…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ANF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股头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股骨头塌陷,引起疼痛及髋关节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介入治疗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骨股头的供血动脉内,直接注入扩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骨的血液供应,增加侧支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院于2002-02~2004-12对5例ANFH患者进行了17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2001,16(3):147-14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AvNFH)是世界医学界骨科攻关疑难病症之一。医学界曾视这一病症为不是癌症的癌症。迄今在国内、外对于AvNFH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也不可能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AvNFH诊断与临床治疗概况磁共振 (MR)、骨核素扫描 (ECT)与X线计算机断层 (XCT)检查广泛性应用临床 ,使AvNFH的早期诊断得到很好解决。但是AvNFH治疗方式与方法千姿百态 ,如内科活血化瘀保守治疗、骨科的滑膜切除、带血管骨瓣植入、骨坏死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分期的介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80例病人的影像学各期表现,其中,综合影像分期Ⅰ~Ⅱ期51例,Ⅲ~Ⅳ期29例进入介入治疗。结果: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率Ⅰ~Ⅱ期为94%,Ⅲ~Ⅳ期为62%;关节活动度均有不程度增加;DSA检查相同时相对比,血管增加Ⅰ~Ⅱ期为86%,Ⅲ~Ⅳ期为45%;骨质明显修复增生,Ⅰ~Ⅱ期为51%,Ⅲ~Ⅳ期为10%。结论:Ⅰ~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5F 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结果a)本组54例中有5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约占96.3%;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旋股内、外动脉经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变区染色变浅,回流加速。C)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随访3个月一2a,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3例,在X线、CT或MRI片上显示坏死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伴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结论本组大多数病例经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CT及MRI片见坏死骨吸收、新骨形成,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评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1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髋关节DCE-MRI检查,获取患者病侧与健侧股骨头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特点。材料和方法:对46例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征象进行观察并对全部病例的双侧髓关节做测量。结果:影像学特点包括骨骺硬化、变扁、碎裂、囊变和关节半脱位、股骨颈变粗及干骺增宽。测量结果为颈干角(CDAngle)、HE角及臼/头(A/F)比值减小,髋关节内侧间隙(CMS)和身体中轴至股骨头中心的距离(BC—FH)增大。结论:在局部血洪障碍及骨与关节内压力显著升高的基础上发生臼头对合不适应及髋关节受力方向偏移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主要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个月-36个月摄x线片与术前x线片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个月-36个月后平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7.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储玉山  曹建民  黄健  朱小庆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11-1215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髋.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在其供血动脉内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5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法找出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与微循环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出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模型,对比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微循环状况,以及与微循环有关的毛细血管内血液流速,血液黏滞度、血液成分改变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并按照实验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是否支持实验结论.结果 实验组毛细血管内血细胞集聚,血液流速明显缓慢,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增高,股骨头内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通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有效率达到93.7%.结论 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管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结果45例患者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2a,X线平片示2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坏死股骨头骨质均已完全修复,老年患者及IV级以上患者骨质修复差。未发生与操作本身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动脉血管灌注溶通药物治疗青少年及Ⅰ级~Ⅲ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明显,风险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4个Ⅲ期股骨头坏死,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穿刺钻孔,行坏死区病灶清除和纳米人工骨植入术,术后每3月复查X线平片,随访6~11月,2例术后11月CT复查。结果:2例3髋疗效好,11月后骨质修复良好,关节面无进一步塌陷;1例疗效差,因患肢术后早期负重,加重关节面塌陷。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骨修复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好,植骨术后要避免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