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丹  罗世荣  周世娟  余进胜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860-1862
目的:分析医院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对产金属酶表型的检测情况。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采用美国BD凤凰100型细菌鉴定系统分离和鉴定)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资料,分析其耐亚胺培南的菌株对产金属酶表型检测结果及其耐药性。结果:分离出的2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其对多粘菌素均敏感,而对阿米卡星呈低耐药(耐药率为4.19%);其对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53%和36.74%,以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74%和12.56%;另外,36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组合纸片法筛选出1株产金属酶菌株。结论:针对医院老年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医生应遵循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规范控制高危感染因素;并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趋势监测,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控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舟山地区3家三级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14例,从其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共计114株,分析菌株耐药特征及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多样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以同期住院的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产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以IMP、VIM基因为主。长时间住院、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及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舟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避免长时间住院、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等可降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保持较强抗菌活性且耐药率小于35%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更强,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可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33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  顾怡明  张杰  唐明忠 《中国药房》2008,19(20):1555-155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的33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达到39.8%;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神经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外科,3个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呼吸科最严重,已达到48.3%,其次为神经内科(40.2%),神经外科的耐药率最低(17.0%)。结论: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不同科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提示医院宜对重点科室的重点菌种进行耐药监测,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多重耐药(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在联合用药的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张莉滟  侯铁英  王嬿  王媚  何启勇 《重庆医药》2009,38(14):1777-1778,178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情况和其多重耐药菌株的基因多态性,以掌握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调查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医院感染的PAE,筛选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并分析其临床分布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用ERICPCR方法对其多重耐药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耐亚胺培南PAE为75株,主要来自年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其中22株多重耐药株基因分型为10个流行型别。结论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泛,且多重耐药PAE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呈散在多克隆流行。是临床PAE感染难以控制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及oprD基因;氰氯苯腙检测主动外排情况及其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很高,其中,5株产VIM-2型金属酶,11株oprD基因检测阴性.2株在有氰氯苯腙存在时对亚胺培南的MIC降低至原值的1/4,表明这2株有主动外排系统参与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结论 OprD2蛋白表达缺失是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产VIM-2型金属酶和主动外排系统,且至少有4株存在两种以上耐亚胺培南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菌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hIMP-1和3株bh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菌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 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的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布广泛,生存条件简单,是目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具有对多种化学结构完全各异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及对原本敏感的药物容易出现耐药的特点,仅有限的抗生素可供选用。重症感染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亚胺培南是治疗假单胞菌感染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耐亚胺培南菌株开始出现并日益增多,严重限制了亚胺培南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筛选天津地区近期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测定18株耐药菌对其它7种常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菌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菌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闫灿  陈向阳 《北方药学》2012,9(8):62-63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结果:分离出的624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71.8%。该菌对所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40.9%和39.1%。  相似文献   

12.
553株亚胺培南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临床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调取2009年1—6月对亚胺培南耐药的83例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经细菌学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结果: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菌株55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63%(103/553)、鲍曼不动杆菌2.17%(12/553)、大肠埃希菌20.98%(116/553)、肺炎克雷伯菌13.21%(73/553)、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7.59%(42/553)、白色假丝酵母菌8.50%(47/553)、光滑念珠菌4.88%(27/553)、其他24.05%(133/553)等菌株。耐亚胺培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结论:耐亚胺培南菌株大多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耐亚胺培南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耐亚胺培南铜绿 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共分离到铜绿假胞菌7676株, 其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463株(19.1%)。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占72.4% 和74.8%,其次为尿液和分泌物。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为主,2016年和2017年分别占17.6%和18.1%,其次是神经外科和呼吸 科。年龄分布特征,61~70岁的患者人数最多,共303例(占20.7%),10岁及以下的患者人数最少,共36例(占2.5%)。耐药分析结果 显示,中国西部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16.3%和25.7%,对左氧氟沙星耐 药率较高,分别为43.4%和45.5%;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017年均高于2016年。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耐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61~70岁的中老龄患者分离率较高,目前耐药形势严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 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控,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现状及耐用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248株PAE,用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4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100%,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也高达97%以上,其他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3.51%、13.95%、14.3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18.47%,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2.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已非常严重,不断出现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全部耐药的泛耐药菌株,这给临床治疗、院感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8株阴性,4株阳性;6株敏感菌株及标准菌株扩增全部为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对亚胺培南耐药菌组和敏感菌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在耐药菌中发现了新的OprD2基因突变方式。 结论OprD2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突变的方式有缺失突变与插入失活。  相似文献   

16.
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经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等初筛,再经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法。结果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分别检测到42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75.0%(54/72),其次为伤口分泌物8.3%(6/72)。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病区分布前4位的是呼吸内科(45.8%)、神经内科(23.6%)、血液内科(18.1%)和神经外科(9.7%)。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7种抗菌药物耐蕴率〉50%的有11种,其中耐药率〉90%的也有7种,分别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唑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的有妥布霉素(11.9%)、阿米卡星(13.3%)和庆大霉素(21.7%)。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6.7%),对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结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严重,临床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在本文条件下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建议选用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7年12月自我院分离的27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到11.5%。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MDR分离率为53.3%,高于非ICU病区35.1个百分点(P<0.01)。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筛选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E-test纸条法、 群体分析法(PAP)法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的初筛和复筛、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异质性耐药菌 株对亚胺培南及其他药物的MIC值、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菌株的可能耐药机制。结果 通过E-test纸条法和 PAP法鉴别筛选出8株亚胺培南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发现异质性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美罗培南耐药率 较高,对环丙沙星等更敏感。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可确证的基因突变,但可能与延伸 因子P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性特征。方法对1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6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痰液分离率最高,占85株(67.46%);分离菌株中ICU病区所占比率最高,为35.71%;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2.9%),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7.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特点及变迁,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使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GNI+卡)和药敏试验(GNS448卡),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565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药敏情况有4种: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均敏感,占78.58%;前者敏感、后者耐药,占9.03%;前者耐药、后者敏感,有3株,占0.53%;两者均耐药占11.85%.且两种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有不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同时应注重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