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依普利酮和其它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纳入标准,参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最近一期出版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 MEDLINE, EMBASE, Ovid,Medscape, TRIP, CBM, NRR;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包括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病的杂志和会议摘要.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对文献质量进行内部真实性评价,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CT)9篇,经排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3篇,均为高质量RCT.结果显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比氯沙坦降压更明显(P<0.001);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与氨氯地平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降低诊室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比依普利酮降低诊室舒张压更明显(P=0.014);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普利酮与依那普利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总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普利酮和其它抗高血压药比较,降压是同样有效、安全的.由于测量指标为终点替代指标,而且RCT证据数量太少,故其长期疗效、对不同亚组患者作用的差别及其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RCT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依普利酮与氯沙坦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随机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各30例,依普利组采用依普利酮片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结果依普利酮组与氯沙坦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67%,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明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普利酮组与氯沙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与依普利酮均为治疗高血压有效药物,有效降低血压,安全性依从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依普利酮和依那普利、氯沙坦降压效果.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检索并获得全文,检索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检索词包括:依普利酮、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赖诺普利、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ACEI、ARB.文献不设语言限制.结果 共检索到205篇相关文献,其中4篇满足纳入标准,均是以英语出版,但有1篇文献未提供标准差或标准误而无法提取数据,未纳入研究.依普利酮降收缩压的效果与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3).依普利酮降舒张压的效果与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两类药物间降压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普利酮的降压效果与依那普利、氯沙坦相同.依普利酮是高血压患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量效关系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最近一期(2005年第1期)出版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Ovid,Medscape,TRIP,CBM,NRR;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包括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病的杂志和会议摘要。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对文献质量进行内部真实性评价,并用Revman4.2.7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CT)9篇,经排查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3篇,均为高质量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普利酮100mg/d与安慰剂比较,诊室收缩压变化的加权均数差(WMD)=-9.17,95%可信区间为(-10.62,-7.72),P<0.01;诊室舒张压变化的WMD=-3.94,95%可信区间为(-4.67,-3.20),P<0.01。结论:依普利酮100mg/d降压是有效的,由于测量指标是终点替代指标(血压变化),故依普利酮的长期疗效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RCT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普利酮组(A组)及氯沙坦组(B组)各40例,分别给予依普利酮片50 mg、氯沙坦钾片50 mg口服,1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应用欧姆龙HEM9000AI检测系统检测外周动脉收缩压(SB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HR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P与CSBP明显相关(P<0.05);治疗前两组SBP、CSB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与CSBP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SBP、CSB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均可降低外周动脉血压及中心动脉压,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文玉萍  黄荣杰 《广西医学》2012,34(6):709-711
目的观察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普利酮组(A组)及氯沙坦组(B组)各40例,分别给予依普利酮片50 mg、氯沙坦钾片50 mg口服,1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应用欧姆龙HEM9000AI检测系统检测外周动脉收缩压(SB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HR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P与CSBP明显相关(P<0.05);治疗前两组SBP、CSB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与CSBP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SBP、CSB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均可降低外周动脉血压及中心动脉压,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服药后血压水平状况及心脑血管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氯沙坦钾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每组60例。氯沙坦钾组口服氯沙坦钾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差异,分析诊室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患者24h动态血压的达标情况及治疗后心脑血管风险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晚间收缩压变异性、晚间舒张压变异性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氯沙坦钾组(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12个月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7%,氯沙坦钾组为13.33%,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诊室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达标情况与24h动态血压监测达标情况并不一致:诊室血压达标的42例患者中,14例(26.2%)显示24h平均血压未达标。结论: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后血压水平状况能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纳入标准,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最近一期出版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OVID,Medscape,TRIP,CBM,NRR;手工检索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文献资料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4.2.7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9篇,经排查后,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4篇,均为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普利酮与安慰剂比较,诊室收缩压变化WMD=-9.23,95%CI-10.20~-8.26,P<0.00001;诊室舒张压变化WMD=-4.22,95%CI-4.90~-3.54,P<0.00001;总副作用发生率OR=0.91,95%CI0.53~1.56,P=0.74。结论依普利酮降压是有效、安全的,其长期疗效、对不同亚组患者作用的差别及其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玉萍  黄荣杰 《广西医学》2012,34(7):831-833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10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各53例,依普利酮组口服依普利酮片50 mg,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均为1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测坐位血压、左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LbaPWV)及右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RbaPWV)、血生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LbaPWV及RbaPW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依普利酮在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能减慢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改善动脉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人工检索相关杂志,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百度等互联网上资源,进行引文追踪。按 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91篇,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其中中文6篇,英文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相比,两者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逆转高血压 L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0,95%CI=6.61~17.60,P=0.000),显示缬沙坦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2)不良反应发生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OR=0.54,95%CI=0.25~1.16,P=0.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氨氯地平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效果更好。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结局指标的试验研究,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 RCTs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ACEI组)、替米沙坦(ARB组)和氨氯地平(CCB组)治疗,在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baPWV)。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SBP、DBP、PP、HR、baPWV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HR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组baPWV变化(△baPWV)比较,ARB组>CCB组>ACEI组,3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其中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连用4周.每周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各1次,观察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尿酸(U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SBP、DBP治疗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达9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BP、DB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协同降压的作用,降压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氨氯地平(HG/A组)和氯沙坦(HG/L组)治疗12周。并将两组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分别作为MS/A组和MS/L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G/A组和HG/L组患者在经过12周治疗后,SBP和DBP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SBP和DBP降低幅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G/L组FINS水平和HOMA-IR与HG/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S/L组患者FINS水平和HOMA-IR与MS/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经过氯沙坦治疗12周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胰岛素敏感性提高;MS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胰岛素敏感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歌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50-1251,1254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Am)与复方卡托普利(Co)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方法:48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m组每日服用Am5 mg,Co组每日服用Co 1片,若治疗4周后仍未达到有效标准者,Am组、Co组从第5周起分别增加至10 mg和2片,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2~8周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DBP及S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m组治疗后2周DBP降低的差值和4周SBP降低的差值均明显大于Co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国产缬沙坦80mg/d口服,4周末诊室舒张压≥90mmHg(12.0kPa)者加量至160mg/d继续服用4周。每2周随访1次,记录诊室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66.7%,心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6.95/11.52mmHg(2.25/1.53kPa),24h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1.37/9.89mmHg(1.51/1.32kPa)。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下降至16.26/27.37。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5.15%和67.87%,正常血压昼夜节律不改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缬沙坦80~160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Hypertension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both in th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nd if untreated, can lead to various fatal complications like cerebral stroke, encephalopathy,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IHD), renal failure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etc. In the present study,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was made between angiotensin-II receptor antagonists like losartan potassium (50 mg daily)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 like enalapril maleate (5 mg daily) in 100 patients (50 males and 50 females having 25-50 years of age) of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90-109 mmHg. Both the drugs were tried as monotherapy for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adverse effect profile in this open trial. Losartan potassium lowered the DBP to <90 mmHg in 62% of the patients at the end of 8 weeks compared to 40% in the enalapril group. Percentage of side effects with losartan was 20 and 50 with enalapril.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the drugs are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and cause significant and comparable fall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BP in patients of mil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But losartan potassium has been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when compared to enalapril male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