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eulafoy病(Dieulafoy's disease,DD)最早在1884年由Gallard报道.1898年法国外科医生Diieulafoy报道3例因为恒径动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故该病被命名为Dieulafoy病,又称Dieulafoy溃疡、Dieulafoy损害、黏膜下恒径动脉综合征等,简称杜氏病,它是罕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部位隐匿,极易发生误诊漏诊,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常导致失血性休克,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我院共收治Dieulafoy病26例,均经内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is,D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临床上常以无先兆的突发致命性大呕血为其特征。以往本病的病死率甚高。正确认识和处理本病,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本文就DD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作一简要叙述。 发病情况 1884年Gallard报道2例呕血致死的病例,他认为系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破裂所致,但尸检未发现胃动脉瘤样病理改变。1898年Dieu-  相似文献   

3.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e,D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之一,临床上常以无先光突发致命性大呕血为其特征,以往本病的病死率高。正确认识和处理本病,是抢救患的关键。近年来国内献均个例报道该病的诊治经过,为此笔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献,加之1986~1996年10年间二家医院诊治的14例DD的临床资料,就DD的病  相似文献   

4.
Dieulafoy溃疡出血又称Dieulafoy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二次溃疡出血更是罕见,且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复发的病例及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欣  张玫 《山东医药》2010,50(36):42-44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的临床特征,并对Dieulafoy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2例Dieu-lafoy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占50%,40.5%的患者有吸烟史,28.6%的患者有饮酒史,26.2%的患者服用过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25例存在血管病变因素和17例无血管病变因素的Dieulafoy病患者在出血量、输压积红细胞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以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相关疾病以及老龄、理化因素和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黏膜损伤均是Dieulafoy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Dieulafoy病变合并出血因病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 内镜下较难发现。本文报道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Dieulafoy病变合并出血病例的内镜下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变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并非罕见,常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灶小且部位特殊,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内镜下注射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以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病变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其病变部位最常见于贲门或胃的上部,偶见于十二指肠、小肠或结肠。该病出血量大,病情进展快,预后凶险,对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我科于1998年7月收治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急诊内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病。即行内镜下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治疗及孟氏液喷洒,成功止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的疗效。方法先用1:10000肾上腺素氯化钠液对活动性出血病变区进行注射,使Dieulafoy病变区出现出血间歇期后用氩离子束从病灶周边螺旋式向中央烧灼,成功后给予常规抑酸、对症处理。1月、3月后分别行胃镜检查,观察病灶处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仅1例由于未能处理好血痂炭化的问题,5d后再发大出血转外科手术,再出血率33%。其余病例1月、3月后复查胃镜,病灶处出现疤痕,愈合良好。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Dieulafoy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的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的病人31例,行钛夹止血治疗.结果 31例共使用金属钛夹47枚,最多3枚,最少1枚,平均1.5枚.48h后再出血2例(金属钛夹脱落),再次行内镜下止血成功,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金属钛夹对Dieulafoy病活动性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最早由Gallard于1884年首次报道2例,1898年Dieulafoy报道3例,此后相继又有零星病例报道,直到1988年才被公认为Dieulafoy病。其表现为胃粘膜下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它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但病情凶险。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特别是急诊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临床病例渐多。查阅1990年以来的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12.
Dieulafoy病为一种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中多见于胃部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而我们发现了一例罕见的直肠Dieulafoy病所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Dieulafoy病与内脏动静脉畸形都是罕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并且两者均为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经内镜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畸形合并Dieulafoy病,在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止血和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现报告其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4.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壁血管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40~60岁多见。自1898年法国医生Dieulafoy报道以来,命名中以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下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Dieulafoy病变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胃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钛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早期止血率、远期止血率、转外科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套扎治疗Dieul afoy病变出血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再出血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治Dieulafoy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Dieulafoy病18例,对其中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救治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协同应用,观察对出血部位、病因的诊断价值和止血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在就诊1~24h内胃镜检查确诊Dieulafoy病,其中3例给予镜下钛夹止血或药物喷洒止血后仍有活动性出血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镜下出血表现为喷射样,并血压下降,给予病灶旁钛夹标记后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本组4例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结合内镜所见均给予相应病变血管弹簧栓或明胶海绵栓塞止血治疗并成功止血。结论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协同诊治Dieulafoy病所致消化道出血,两者互为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奥曲肽(善宁)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Dieulafoy病出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琪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6):305-305,310
目的胃Dieulafoy病出血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进入休克状态而危及生命.曾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我科采开奥曲肽(善宁)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Dieuldoy病出血舡12例,观察其疗效。方法常规给予输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同时应用止血剂、黏膜保护剂,静脉注射奥美拉唑40mg,2次/d,奥曲肽(善宁)25μg/h微泵入,连用3d。3d后根据病情逐步减量,共持续7d。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止血成功,时间3~6d,平均4.3d。结论观察显示,奥曲肽(善宁)联用奥美拉唑是内科保守治疗胃Dieulafoy病出血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达到止血和降低下术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Dieulafoy病是罕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以突然反复发作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常见于贲门与胃交界处的胃体小弯侧,亦可发生于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常导致死亡。1993年9月至199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Dieulafoy病变是一种黏膜下层的小动脉侵蚀到黏膜层导致的出血.超声内镜检查使确定出血的来源变得比较容易并且使靶向治疗成为可能,因为它可以精确地确定血管的解剖学位置.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疗效。 方法 在内镜诊断为Dieulafoy病变所致出血后 ,先以高渗盐水 肾上腺素 (HSE)液注射止血 ,再连续应用奥曲肽 7d(0 .1mg ,皮下注射 ,1次 / 6~ 8h) ;未用奥曲肽或仅用 1~ 2d者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12 .5 % ,6 .3%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5 3.8% ,4 6 .2 % ;P <0 .0 5 )。结论 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的序贯疗法可明显减低Dieulafoy病变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