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建立放弃静脉转流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广西巴马小型猪(3-6月龄,8-11kg)为实验动物,共实施原位肝移植10例次。供体肝脏游离、冷灌注、切取、修整以及UW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后夹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并切除受体肝脏,各血管断端与供肝相应血管进行端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完毕即开放肝脏血流,在此过程中未使用静脉转流,此后吻合肝动脉、胆管。结果 本组10例次肝移植手术后一周存活率90%(9/10),无肝期时间31.3±2.67min,无肝期血压显著下降(MAP4.5±1.58kPa)但肝血流开放后能较快恢复并渐趋平稳。结论 本组结果表明,非静脉转流条件下的小型猪肝移植模型是一操作方便、易于复制同时又具有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大动物肝移植模型,能应用于肝移植的系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 选封闭群小型猪为实验动物 ,对既往猪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系列改进 ,观察新建动物植模型的成功率、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在实验动物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监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2 0次 ,手术时间 (181.0± 2 5 .8)min及无肝期 (2 8.4± 3.2 )min较传统猪原位肝移植术明显缩短。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 ,1周存活率 90 % ,15例动物长期存活。长期存活动物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改进后的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 ,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探究体外静脉转流对于猪肝移植模型建立的重要性.方法 实施以巴马小香猪为实验对象的原位肝移植共30例.供体肝脏游离、灌注、切取以及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置入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和左侧颈浅静脉"Y"形插管,用作无肝期的静脉-静脉转流.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完成后阻断门静脉,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后开放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左侧颈浅静脉转流.血管和胆道均采取端端吻合.结果 前6例未采取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受体术中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0%(0/6);采用脾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57.1%(8/14),而采用门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100.0%(10/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平均为6.5 h,受体无肝期平均为(33±12)min.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 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30 min.结论 采用左侧髂外静脉、门静脉主干-左侧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具有可重复性好,需要的设备少,更加经济,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猪肝移植模型.可作为肝移植系列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无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在减轻无肝期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失衡的同时 ,也带来血管受损、血栓形成、操作繁琐等缺点。我们通过完善手术技巧 ,缩短无肝期 ,控制无肝期输血量等处理 ,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不用静脉转流情况下施行猪原位肝移植 13例。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健康杂种猪 2 6头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 0kg ,供、受体各 13头 ;供血猪 3头 (前 3次实验用于供血 ) ,体重 3 0~ 3 5kg。术前禁食 2 4h ,禁水 12h。2 .手术方法 :予氯胺酮 12~ 15mg/kg体重肌肉注射行诱导麻醉后给予气管插管及复合麻醉维持。受体组经耳静…  相似文献   

7.
小型猪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特点,以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通过预实验组8例次和实验组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脏移植术,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特点。结果:预实验组8例次均在术后当天死亡。实验组18例次无术中死亡,术后7d存活率为88.9%。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约3~5h开始自行排尿,术后第3天正常进食。结论:手术中无肝期时间的缩短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Kamada等方法基础上,对大鼠肝上腔静脉吻合方式,操作步骤及门静脉套管的制备做了改进,采用改进术行大鼠原位肝移植60例。平均供受体总手术时间约68分钟,肝上腔静脉缝合约10分钟,受体无肝期13.6分钟,血管吻合成功率在95%以上,结果说明:改进后的术式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无肝期,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巴马小型猪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12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n=6)和受体组(n=6),行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缩短无肝期的时间、维持无肝期血压稳定以及加强术中麻醉与体液管理。观察并记录受体的手术时间、无肝期、存活情况,监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改变,检测围手术期肝功能情况。结果 6只巴马小型猪中,1只术中死亡移植失败,其余5只的手术时间为(247±27)min,无肝期为(46±4)min,其中3只存活2周以上。与无肝前期相比,无肝期动物心率明显加快,MAP明显降低至(46±6)mmHg,血液pH值、剩余碱(BE)、HCO3-均下降,血清K+升高(均为P0.05)。新肝期巴马小型猪MAP上升,心率变慢,血液pH值、BE、HCO3-升高,血清K+降低(均为P0.05)。关腹时MAP及血气各指标及血清K+基本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与术前相比,术毕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均为P0.05),AST升高变化最明显,术后第2日开始逐渐下降。γ-谷氨酰转移酶(GGT)无升高变化,总胆红素(TB)术后第5日急剧升高。与术前相比,术毕时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术后第1日开始逐渐回升。结论非静脉转流巴马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便捷、重复性高、存活率高,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构建成熟稳定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体重一致的广西巴马小型猪20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各10只。在获取供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切除左半肝并保留肝中静脉主干。受体采用经典原位非静脉-静脉转流法行小体积肝移植。记录受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受体无肝期时间。观察移植术后2周存活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5~7h,平均6h;供肝热缺血时间2~3min;冷缺血时间(116±16)min;无肝期时间(35±4)min。术中小型猪均无死亡。10只受体猪中,2只死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只于术后10h死于肝断面出血,另1只于术后2d死于切口疝。其余8只受体猪皆存活超过2周,2周存活率达80%,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供体手术中切除左半肝并保留肝中静脉主干,受体采用经典原位非静脉-静脉转流法行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构建是可行且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要点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参照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min,1周生存率为85.2%(179/210)。结论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缩短受体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评价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OLT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类并发症的相关影像学表现加以总结。结果:B超可用作OLT术后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彩色多谱勒超声能早期发现血管性并发症;螺旋CT和MRI对术后血管性和(或)胆管性并发症、肝实质本身异常以及肝外转移性并发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排斥反应.目前影像学检查还无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超声、螺旋CT和MRD在OLT术后各类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变化和处理。方法:21例终末肝病病人接受肝移植手术,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观察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不同时间点的BP、HR、CO、CI和CVP值。  相似文献   

14.
猪无肝期静脉-静脉被动转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对8只平均体重25±129kg的幼猪原位肝移植时行无肝期静脉静脉被动转流,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的肺小动脉嵌压(PAWP)、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下腔静脉压(IVP)明显升高,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下降极显著,平均动脉压(MAP)有一定程度下降,而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只有轻微变化。结论:静脉静脉被动转流在无肝期对减轻门脉系统瘀血,改善肠管血液循环,防止肠道菌群移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改良传统手术方法单人操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200只(100对)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中80只(40对)进行正式实验,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再对手术中关键步骤进行改良,并对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供体手术时间为(28.5±2.4)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0.2±1.8)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5.3±1.9)min,门静脉吻合时间为(3.4±1.2)min,受体无肝期为(23.8±1.9)min,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1±2.1)min,胆道重建时间为(3.1±0.9)min。整个手术过程中供、受体出血量均不足0.5 ml。40只受体大鼠,术后2 d成活率为90.0%(36/40),3只死于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处出血,1只死于无肝期过长;术后7 d成活率为82.5%(33/40),3只均死于腹腔内感染。结论在单人操作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通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整块游离行腹主动脉灌注供肝、精细解剖左隔下静脉三角、术中热凝控制出血等方面的改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供肝质量,提高大鼠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不同术式对麻醉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非转流背驮式与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对麻醉管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12月我院50例非转流OLT的临床资料,其中背驮式(A组)和经典式(B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凝血状况、肝肾功能、内环境的改变及液体治疗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无肝期即刻A组平均动脉压(68±6)mm Hg显著高于B组(64±5)mm Hg(t=2.561,P=0.014),A组中心静脉压(5.4±3.3)mm Hg高于B组(3.5±2.3)mm Hg(t=2.362,P=0.022),A组心脏指数(3.7±0.8)L.min-1.m-2显著高于B组(3.2±0.6)L.min-1.m-2(t=2.500,P=0.016)。新肝期即刻A组平均动脉压(66±6)mm Hg明显高于B组(62±5)mm Hg(t=2.561,P=0.014),A组中心静脉压(8.4±4.0)mm Hg与B组(10.6±4.2)mm Hg无统计学差异(t=-1.897,P=0.064)。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A组(2/25,8.0%)低于B组(8...  相似文献   

17.
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弃用静脉转流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不作静脉转流的效果,分析不转流对术后胃肠道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总结自1999年来我所45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弃用静脉转流的经验。结果:45例术中无肝期时间平均为54.5min,术后与不转流相关的胃肠道和肾功能明显损害的并发症有4例:3例术后近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经血透后恢复,1例死亡;另1例于术后1.5月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结论:若无肝期控制在1h内,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不作转流,并不显著增加胃肠道和肾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且有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后肝脏组织活检的动态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作显微镜观察。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受检病例及总移植病例数的48.15%和25.00%;慢性排斥反应分别占两者之14.81%和7.69%;保存/再灌注损伤分别占25.93%和13.46%;肝动脉栓塞分别占11.11%和5.77%;肝内胆道损伤占7.41%和3.85%;CMV感染占3.70%和1.92%;肝炎复发占3.70%和1.92%;可疑药物性肝损伤占11.11%和5.7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和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肝动脉栓塞和供肝冷缺血可导致肝内胆道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而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因缺乏特异性改变则应密切结合临床并采取排除诊断法。  相似文献   

19.
非转流肝移植术中的体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转流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体温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术中采用体表覆盖预热后的毛毯、手术床铺变温水毯、加温输注液体、温盐水冲洗腹腔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结果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出手术室时的最低食管温度分别为(36.6±0.2)、(36.4±0.4)、(35.2±1.1)、(35.7±0.6)及(36.4±0.6)℃。术中发生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6.0℃)11例;1例最低体温为33.2℃,发生在无肝期。发生室性早搏4例,仅1例发生室性早搏时体温过低,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恢复,无心跳骤停发生。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术中极易发生体温过低,使用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减少体温过低的发生率、减轻发生低体温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