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重点分析了《血证论》中应用泻火与滋阴两大方法治疗血证的经验。(1) 泻火法:胃、脾、心之实火所致上窍出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主;肺中实火所致上窍出血或尿血以人参泻肺汤为主;肝经实火,上逆下迫引起的各种出血证用当归芦荟丸。(2) 滋阴法:五脏皆重,依证灵活选用补肺阴法、补心阴法、补脾胃阴液法、补肝阴法、补肾阴法。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为泻肝火、利湿热的代表方剂 ,主治肝胆实火或湿热所致的一切病证。由龙胆草、黄芩、棰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 ,该方泻中有补 ,疏中有养 ,既能泻肝火、清湿热 ,又能养阴血。肝火泻 ,湿热清则诸证自解。笔者在临床中对治疗带状疱疹、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肝炎、急性疱疹性角膜炎、高血压等肝经实火、湿热内蕴者 ,对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盆腔炎、急性睾丸炎、阴囊湿疹等属于湿热下注者 ,用本方随证加减 ,收到了异病同治的效果 ,举例如下 :1 带状疱疹患者女 ,5 0岁。 1…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  相似文献   

5.
杨海宁 《医学文选》2000,19(1):57-57
龙胆泻肝汤为《医学金鉴》方 ,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效 ,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诸证 ,临床应用广泛 ,若加减得当 ,辨证准确 ,疗效显著 ,现举验案数例。1 高血压  男 ,6 0岁。因头晕胀痛 1天就诊。病因起于与人发生口角后 ,证见头晕目眩 ,头痛胀 ,面色潮红 ,目赤、心烦口苦 ,腹胀纳呆 ,大便干结 ,血压 16 0 / 10 0 mm Hg。苔黄 ,脉弦数。证属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 ,治以清肝泻火法。药用龙胆草、菊花各15 g,山栀子、黄芩、生地、泽泻、木通…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王先强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龙胆泻肝汤用以清泻肝胆实火湿热,凡因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头痛、耳聋耳肿及因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痛阴痒、囊肿、妇人带下等症,用之每每获效。方由龙胆草、木通、泽泻、车前...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载于《医方集解》,具有泻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逆,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据此,近年用该方加减治疗逆经4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6例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余。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所有...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汤功用为清肝胆实火,泻湿热,主治肝胆实火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而喉痹症状主要为咽喉疼痛,咽部红肿,辨证多为肺经有热或肺胃热盛,亦或为风寒侵扰。两者看似无关,但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肝胆之经循喉,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胆经实火循经上炎,灼伤咽喉,阻滞脉络则咽喉红肿疼痛,同时可伴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且有力之肝胆实火上炎证的症状。此时治法应清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黄因其性寒,气香味苦。入气分苦以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入血分则凉血、活血、解毒,故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因其归大肠、脾、胃、心、肝经,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少阳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能入血分,通经脉而破一切瘀血,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各种症瘕积聚。因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能下心中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善利小便。其性趋下而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痛齿痛,用之皆为要药。又善治疮疡热毒。因其性能降胃热及胃气,故善治吐血、衄血。《本经》谓其能推陈出新,因此有黄良之名。因而大黄临床应用与它各种炮制方法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白茅根是民间常用的一味中药,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祖国各地。春秋两季采挖,将根茎洗净晒干切段即可入药。者汁甜,入口生津,也可药用。味甘性寒,归心,肺,胃,膀胱,入心经走血分,长于清热,凉止血,可用治疗多种出血症,尤于止尿血。入脾胃经,泻火降逆,生津止渴,及胃火哕逆,呕血,入肺经用于肺热气逆咳血;入膀胱经,甘寒渗泄,利尿通淋,泄热结之水肿;走肝经利湿热之黄疸。现介绍民间常用验方数例于下。一、尿血①白茅根35克,熟地30克,淡竹叶15克,车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②白茅根、阿胶(炖)各15克,地榆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每日1…  相似文献   

11.
赤芍与白芍 赤芍味苦性寒,有泻火凉血、化瘀止痛之效,主要用于血热、肝火引起的吐血、经闭诸症。白芍味苦性寒,有养血敛阴、柔肝之痛之效,用于肝血不足、肝阳亏损引起的头晕、月经不调等症。 黄连与黄柏 均为苦寒泻火燥湿药。黄连长于泻心火而除热,黄柏长于泻肾经相火而清湿热。古人有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之说法。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为<医学金鉴>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效,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诸证,临床应用广泛,若加减得当,辨证准确,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例.  相似文献   

13.
《金匮》妇科三篇,列述了经、带、胎、产诸疾的证治.其中不少从肝论治的经验。兹就将中治肝法的运用,浅谈如下:泻肝散结法:妇人伤寒中风.治法与男子无异.惟经水迢来道断.热入血室.治有特殊。盖妇人行经之际,正值血弱气尽.邪热乘虚袭人血室.热与血结洲成热入血室之证。治疗此证,《妇女杂病篇》谓:“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系因血室同肝,肝脉布胁络胸.热入血定.致肝络不疏测胸胁满痛状如结胸。血热上扰心神.神明不安则指语。朝门为肝经之幕穴,刺之能污实散结,滑世瘀热,放政。脉与胆相表里.若血室淤结禾甚.正气向有…  相似文献   

14.
夏芩颗粒是金东明教授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经验方,肝藏血,主疏泄,木气条达则血脉通畅,肝参与了心主血脉。肝气不舒,最易化火,肝火上炎,是导致血压升高的最常见情志因素。夏芩颗粒由夏枯草、黄芩、泽泻、牛膝、淫羊藿组方,既能清肝泻上炎之火、降肝经气血上逆,又能引火(血)下行利于祛邪,还能防苦寒伤正。各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芦荟性味苦寒,入肝,胃、大肠经,内服有清热凉肝、泻下杀虫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运用本品外治各种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1例中,男144例,女57例。年龄:2—10岁90例;30—60岁109例;69—72岁2例。出血原因:拔牙30例;鼻衄86例(血小板减少8例,高血压病鼻底小动脉血管破裂5例,鼻粘膜糜烂23例,慢性鼻窦炎27例,上呼吸道感染高热3例,不明原因4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湿热实火;黄芩、山栀苦寒泻火;木通、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由小便而去;柴胡引诸药入肝经。笔者在临床上将本方用于属肝胆湿热之三叉神经痛、鼻衄、顽固性头痛、化脓性扁桃腺炎,均获显著疗效。现择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是专为清泻肝胆实火湿热而设。由龙胆草、木通、车前子、柴胡、黄芩、栀子、当归、生地、泽泻、甘草组成。全方在苦寒直折肝胆实火之中不伤其流展条达之性,在清利湿热之中预防耗伤肝之明血,泻中有补·利中有养·使邪去而正不伤·确属清泻肝胆实火湿热之良剂。临症用之·诺能谨守病机,因证化栽·可收到异病同冶的功效。笔者在临证中以此方治疗多种疾病.获效甚佳,谨举验案三则为证。l眼睑跳动症李某.女.32岁.教师。1992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右侧耳后至太阳穴处有以行感.伴头目眩晕2年余。近3月来又感两眼…  相似文献   

18.
张志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4):41-41
龙胆泻肝汤功能清泻肝火,大凡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症,皆可主治。本方又能除肝经湿热,因此对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囊痈、便毒等皆有疗效。又由于本方从肝胆主治着眼,功在“大利前阴”,泻诸湿热,故男子泌尿生殖系疾病,凡具有湿热下注者皆为本方之适应之证,用之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龙胆泻肝汤为《医宗金鉴》之方 ,专为肝胆实火上炎 ,肝经湿热下注之证而设 ,近年来本人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皆获良效 ,现举例说明。1.高血压病王某某 ,女 ,6 1岁 ,1998年 3月 4日就诊 ,患者表现为头晕 ,烦躁 ,口苦咽干 ,面赤颧红 ,便结溲黄 ,脉弦紧 ,舌苔淡黄 ,血压近半年来在 145 - 16 0 / 90 - 95mmHg波动 ,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为眩晕 (肝火上炎型 ) ,治拟平肝泻火 ,清利湿热。方药 :龙胆草 12g ,柴胡 12g ,黄芩 12g ,枳壳10g ,车前子 15g ,生地 15g ,泽泻 10g ,木通 10g ,当归 12g ,石决明 30g ,钩藤 15g ,菊…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出自清代汪昂所撰《医方集解》,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的证候。龙胆泻肝汤来源于元代李呆的《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木通、当归共7味药组成。临床上凡属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可用本方加减应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现将临床应用本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