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前斜位45°消融电极在三尖瓣环细标确定靶点图,即在希氏束附近AV融合或最短AV间期,可记录到小H波,其振幅明显小于希氏束电图H波振幅,在窦性心律或心动过速时低能量试放电,有效增加功率和延长放电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准确标测和消融下,消融希氏束房室旁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右前间隔房室旁路是整个导管消融中较为困难的部位。我们以射频电流消融4例均获成功。消融部位为希氏束导管正上方。3例患者记录到旁路电位。旁路与希氏束的平均距离为4.9 mm。当大头导管记录到大A小V波且无或仅有微小希氏束波时放电。1例并发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平均随访8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 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 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波, 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 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5.
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的两种方法,对连续42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路改良。结果总成功率97.6%,并发症率2.4%。认为;(1)下位法比后位法明显有效,但发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危险性亦增加;(2)建议对年轻者(如≤55岁)优先采用后位法,对年长者可径用下位法,必要时可在消融电极心电图上保留较小的希氏束电位放电;(3)采用下位法时必须先以消融电极稳定记录到明确的希氏束电位后,再向下弯曲导管,以提高定位慢径路的准确性和减少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4)放电中出现与窦性心律竞争的房室交接区性心律现象揭示消融有效,而出现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则提示可能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单极电图能否代替双极电图运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弥补体表心电图中的不足。方法将冠状窦、希氏束及大头消融电极与胸导联相连,记录局部单极电图,运用于5例病人,观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过程中心房波、心室波的关系,并与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双极记录的特征相比较。结果(1)心动过速均显示出逆A呈向心性分布的特征(100%vs100%,P>0.05);(2)消融过程中单极电图可清楚显示交界心律时的传导情况(100%vs100%,P>0.05)。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局部单极电图可代替双极记录,弥补体表心电图在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以及射频消融术中的不足,避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报告2例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伴房室结双径路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前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例1为先心病紫绀型、法乐氏四联症伴无肺动脉瓣综合征,慢径消融靶点在希氏束上1cm。例2为先心病紫绀型、三尖瓣闭锁、单心房,慢径消融靶点在冠状窦口和希氏束电极之间中下1/3处。消融术后安全渡过了心脏手术和围术期,随访4~1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本文探讨了消融终点判定,复杂畸形的房室结定位和心脏直视手术前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 ( Junctional ectopictachycardia)又称希氏束自律性心动过速 ( His bun-dle tachycardia)。近年来 ,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的发展 ,临床病例报告逐年增多 ,而且部分病例经射频消融已被根治。因此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重新受到心电图及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图 1 房室交界区前传及逆传示意图  A图示房室结前传 ,即从房结区 ( 1)传到结区 ( 2 ) ,再传到结束区 ( 3 ) ,最后到达希氏束 ( 4 )。  B图示房室结逆传 ,即从危氏束 ( 4 )向房结区 ( 1)的反向传导。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可能为结区 ( 2 )的移行细胞 ,…  相似文献   

9.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希氏束旁旁路由于邻近希氏束,解剖位置特殊,消融时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9月采用冷冻消融法治疗5例希氏束旁旁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希 -浦系统不应期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8例 AVNRT病人在射频消融前于高位右房 (HRA)常规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实时记录。结果 所有病人心动过速起始时均表现为房室 2∶ 1传导 ,其中 2例 2∶ 1阻滞点在希氏束以下部位 ,5例在希氏束以上部位 ,1例不明。房室 2∶ 1传导持续平均 14.0 3± 10 .0 3秒后转为房室 1∶ 1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 3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2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1∶ 1房室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平均持续 6 .87± 11.2 6秒后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  AVNRT起始时希 -浦系统的不应期自动缩短使结室传导易化 ,这一机制是电重构机制 ,且常在 30~ 6 0秒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报告1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改良的疗效,其中10例为射频消融、2例为手术切割,均获成功。手术切割房室结周慢径传导与选择冠状窦口到希氏束之间的中下1/2 ̄1/3部位消融疗效相同,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术后水肿造成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机会高于射频消融,因此只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疾患需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无效的难治性AVNRT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2024,(1):73-74+83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 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窄 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RP′间期及心内电图VA间期变化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室房传导的规律性。  资料和方法 选择对象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房室结双经路慢 -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 46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平均年龄 (4 4± 15 )岁。 46例患者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无异常 ,心动过速时呈窄 QRS波 ,QRS时限 <0 .11s,伴 1∶ 1的室房激动关系 ,心动过速时记录体表心电图及希氏束 (HBE)及冠状静脉窦近端 (CS9~10 )心内电图来观察 RP′间…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男性 ,4 5岁 ,住院号 :3140 85,因阵发性心悸 2 0年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管起搏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X线胸片、心彩超均无异常。行射频消融治疗。下位法消融房室结慢径 :4 mm消融电极在希氏束与冠状窦口之间标测到小 A大 V波 ,15W功率放电 5秒 ,见交界区心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 ,渐增功率 2 0~ 2 5W,持续放电 60秒 ,巩固消融 12 0秒。再次巩固消融时 ,消融电极稍向上方移动 ,2 5W功率放电时出现快交界区节律 ,2 0秒后停止放电 ,观察为窦性下传 ,电生理检测示…  相似文献   

17.
报道房室旁道频消融发生房室结损伤患者4例,其中左侧、中间隔右侧、左旋离壁+右前间壁及右前间隔各1例。2例房室结损伤为一过性,1例安置起搏器,1例双旁道保留1条“旁观者”旁道。术后随访3-20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房室结损伤的X线影象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右前间隔和右间隔旁道消融术中希氏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多起源于右心房界嵴、冠状静脉窦口、三尖瓣环及希氏束附近区域,然而在希氏束旁消融有损伤到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风险,而在无冠窦内放电消融较安全,我们报道2例在主动脉无冠窦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希氏束旁房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年龄65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入院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多次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特点:I和aVL导联的P波正向,Ⅱ、Ⅲ及aVF导联的P波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6 1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0例不消融而进行临床随访 ,当心动过速复发且经心电图证实为窄QRS心动过速者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慢径。B组 31例接受射频消融以阻断慢径 ,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A、B两组分别有 2 4例和 2 7例病人完成随访。A组 2 4例随访中分别在 1年内发作心动过速 ,再次接受消融阻断慢径后随访 (12 .1± 12 .2 )个月 ,仅 1例复发心动过速 (4.2 % ) ,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B组 2 7例平均随访 (2 4 .2± 17.6 )个月 ,1例复发心动过速 (3.7% ) ,与A组病人消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而与其消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DAVNP而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 ,射频消融阻断慢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频电消融(RFCA)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心内电图特点,以指导其治疗。方法:采用下位法阻断慢通道改良房室结对52例AVNRT患者RFCA消融靶点进行研究。结果:在影像学上,左前斜位有效靶点位于右房室环2~5点之间,其中3点处占58.6%。从临床电生理上分析,有效靶点是小A波、大V波,A波碎裂或有慢电位。慢电位在A波后、希氏束电位前,通常间期短、振幅低。当记录到碎裂心房电位及侵电位,且A/V<0.25处进行放电消融时,可以减少放电次数和X线照射时间。结论:慢电位及碎裂心房电位作为指导消融的心内电图指标,能提高RFCA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