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皮肤及黏膜的屏障功能。该病是由患者体内产生的针对细胞间黏附分子等结构的自身抗体导致,其中主要产生致病作用的抗体是针对桥粒芯蛋白(desmogelin,Dsg)1和Dsg3的抗体。这2种抗体主要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及抗原抗体结合之后的信号转导两方面机制致病,而抗Dsc抗体、抗斑蛋白家族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也在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随着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等技术的普及,抗体检测已成为天疱疮临床诊断、病程监测的重要方法。新近临床研究提示,抗Dsg1、Dsg3抗体滴度与天疱疮病情活动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可监测病情的复发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细胞间抗体、抗桥粒芯糖蛋白1(Dsg1)抗体和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联合检测对于天疱疮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天疱疮患者、14例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细胞间抗体。结果抗细胞间抗体、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16/30)、46.67%(14/30)、53.33%(16/30)。3项检测指标在天疱疮患者和类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细胞间抗体与抗Dsg1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检测结果显著相关。抗细胞间抗体与抗Dsg3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检测结果显著相关。他们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3种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上诊断天疱疮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细胞间抗体、抗桥粒芯糖蛋白1(Dsg1)抗体和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联合检测对于天疱疮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天疱疮患者、14例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细胞间抗体。结果抗细胞间抗体、抗Dsg1抗体和抗Dsg3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16/30)、46.67%(14/30)、53.33%(16/30)。3项检测指标在天疱疮患者和类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细胞间抗体与抗Dsg1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检测结果显著相关。抗细胞间抗体与抗Dsg3抗体在天疱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检测结果显著相关。他们之间有交叉重叠现象。结论3种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上诊断天疱疮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自80年—86年收治天疱疮、类天疱疮48例,对其临床护理初步总结如下。一、临床特点 (一)天疱疮: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见,皮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侯宝国 《华西医学》2010,25(11):2022-202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自身抗体的合并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2月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抗体合并状况及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①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9例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59.1%(39/66),主要为ANA;②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HCVRNA定量无关;③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66.7%(26/39)明显高于阴性组40.7%(1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干扰素治疗后,自身抗体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4.4%(12/27),但滴度均〈1∶320;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患者会出现较高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干扰素应答率高于阴性组,但应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以预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谱型范围广,自身抗体多样化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失控,反应过度造成机体的正常结构成分相应的抗体或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作用后引起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的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血循环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以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抗体滴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分为两组,A组:比索洛尔首剂1.25mgqd,每两周逐渐加量,直至10mgqd;B组:比索洛尔首剂1.25mgqd,4周后逐渐加至5mg qd.比较两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及滴度较B组明显降低,心功能各项指标有改善的趋势.结论通过检测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发现比索洛尔剂量的增加使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降低,并改善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自身抗体治疗后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87例治疗前(第一次)和治疗半年后至一年内(第二次)及其中23例治疗一年后至两年内(第三次)糖尿病患者GADI、CAI、AA抗体。结果受检患者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GAD阳性率分别为69.0%、52.9%、47.8%,三次GAD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CA阳性率分别为63.2%、47.1%、39.1%,三次IC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AA阳性率分别为24.1%、11.5%、8.7%,三次IA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GADI、CAI、AA阳性率在治疗后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47例SLE确诊患者,ANA、抗ds-DNA测定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为散射比浊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7例SLE患者的ANA、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89.4%、76.6%,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意义。②47例SLE患者IgG、IgA、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均高于对照组,C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三者联合检测对SL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地提高SLE的诊断率,避免单项检测出现漏捡。三者联合检测,在提高SLE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总结13例天疱疮、类天疱疮病人的延续护理。认为对天疱疮、类天疱疮病人实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营养干预等内容,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大疱病的发作率。  相似文献   

12.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人卵巢抗原、建立ELISA间接法检测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三种Ig类抗卵巢抗体。结果表明:不孕、流产患者血清中IgG、IgA、IgM三类抗卵巢抗体的水平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此类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不孕、流产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多次输血提供相容性血液以改善其贫血状况。方法对1名55岁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AIHA的重度贫血(Hb 31 g/L)男性患者作输血前血清学分析:采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做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患者做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根据抗体鉴定结果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RhD阳性;从血清中检出了冷抗体型类抗-Ce;为其筛选2名B、RhccDEE型献血者的红细胞3.5 U输注,输血后患者Hb(g/L)由31升至45,次日患者贫血症状缓解并离院。结论对于类抗体导致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时需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特异性,再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可为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淋巴瘤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患者多次输血提供相容性血液,以改善其当前贫血状况。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患者进行常规ABO血型鉴定、Rh分型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盐水法、微柱凝胶卡对患者进行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检出了自身抗体,在放散液中检出类抗-Ce抗体;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只有首先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存在的抗体,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才能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对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有必要提前进行抗体鉴定及配血。因为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患者血清中存在Rh血型抗体致配血不合的报道多见[1],而含自身抗体患者的配血常困扰输血工作者,多数红细胞自身抗体是有特异性的,只是平时不查或条件不允许。类抗-e是最常见的自身抗体"特异性"之一。本实验室遇到1例类e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自身抗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出现的自身抗体。方法对3000例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进行过自身抗体检测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0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6例,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1.2‰。3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29例自身抗体检测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抗核抗体(ANA)66.7%(24/36)、抗平滑肌抗体(SMA)16.7%(6/36)、抗线粒体抗体(AMA)19.4%(7/36)、抗肝脏特异蛋白抗体(LSP)2.8%(1/36)、抗细胞骨架抗体(CS)19.4%(7/36)、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5.6%(2/36)、抗心肌抗体(AHRA)8.3%(3/36)。ANA、SMA和AMA阳性的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一步检测AMA亚型-M2、抗肝肾微粒体1(LKM-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结果全部阴性;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其阳性率分别为95.2%(20/21),60.0%(9/15)。自身抗体阳性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免疫球蛋白升高的比例比自身抗体阴性的要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滴度较低;自身抗体(尤其是ANA、SMA和AMA)阳性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拟诊药物性肝损伤时要注意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排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CV抗体及HCV-RNA阳性患者血清29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LKM-1)和抗肝细胞浆Ⅰ型(LC-1)等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 2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98例患者至少一项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2.9%,其中ANA检出率为32.9%,SMA检出率为1.3%,LKM-1检出率为3.0%,LC-1检出率为0.3%,抗体检测阳性率与作为阴性对照的HBV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检测中自身抗体以中、低浓度抗体为主,主要以ANA为主.抗体滴度≥1∶100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GG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抗体滴度<1∶100患者,但ALP,IgA,IgM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感染过程中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注重自身抗体及其浓度的检测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继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17-1517,152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封闭抗体(BA)对复发性流产(RSA)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分析120例RSA患者及93例正常对照组妇女血清ACA、EmAb及BA。结果 RSA组ACA和EmAb阳性率分别为27.5%和28.3%;对照组5.4%和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BA阴性检测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对RS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患者(CLD)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其原因常归于脾功能的亢进。最近动力学研究显示CLD患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血小板被脾脏隔离,是否由于脾脏功能抑或由于血小板内在损伤,尤其是膜损伤从而导致血小板放清除,目前尚不清楚。 许多文献报道,CLD患者的血小板相关IgG(PAIgG)有所增高。为了评估PAIgG在CLD患者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及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作者采用特异性糖蛋白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36例不同病因CLD患者的PAIgG或循环抗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糖蛋白GP Ⅱb/Ⅲa或GPⅠb/Ⅸ复合物的反应。 36例CLD患者,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