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昆明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为开展与推广HIV母婴阻断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HIV阳性孕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收治的临产前检出145例HIV阳性孕产妇中,100%接受了母婴传播干预服务,其中35.17%选择终止妊娠,64.83%选择继续妊娠,100%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23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了随访,其中11例婴儿HIV抗体为阴性,另12例在继续接受随访。结论昆明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的,HIV传播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关键,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调查研究各种阻断方式的效果,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2004年至2007年间,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为调查地点,对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及孕期未曾检测HIV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对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相应阻断措施,此后追踪检测HIV母婴传播状况,综合分析各阻断方案的效果。结果:共筛查119616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65例,阳性率0.05%。65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4例,分娩40例,待产1例;孕期、产时及产后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分别占60.0%、15.4%及24.6%;性途径感染44例(67.7%),血途径感染21例(32.3%),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采取完全阻断措施20例(50.0%),1例HIV(+);不完全阻断措施15例(37.5%),1岁内死亡3例,失访2例;未实施阻断5例(12.5%),3例死产,1例HIV(+)。结论:孕产期做好HIV的自愿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工作的开展,根据疫情不同,筛检措施应因地制宜;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以性传播为主;HIV母婴阻断应提倡早期发现早期预防,以免错过接受阻断传播的最佳时机;当前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策略降低了传播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母婴垂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原因。母婴垂直传播可发生于3个关键时期:孕期、产时及产后哺乳过程。孕期筛查出HIV阳性孕妇,并采取综合阻断措施——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对于有效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促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工作。方法:对全省2008~2012年间所有县(市、区)确认的HIV感染孕妇1957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结果:HIV感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是12.91%,随着时间变化,HIV感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不同地区类别HIV感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比例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IV感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的因素为婚姻状况、现有子女数、丈夫/性伴年龄、丈夫/性伴感染状况(P0.05)。结论:应探索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动员配偶或家庭成员与其一同参与PMTCT相关检测咨询,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避免非意愿妊娠,尽可能地减少感染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母婴传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对所有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严密观察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各项生理指标,监测新生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所有新生儿HIV抗体检测得出的结果与以往患有艾滋病的产妇母婴传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0例确诊为艾滋病的产妇中选择终止妊娠3例,选择继续妊娠7例,选择终止妊娠的3例产妇手术过程顺利,无术后并发症,选择继续妊娠的7例产妇所生新生儿一年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中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概率,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妊娠期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HIV阳性,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诊的11例患者(研究组),给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治疗至临产,新生儿第1天开始AZT治疗4~6周,并与13例未抗病毒治疗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开始治疗孕周(28.8±5.1)周,平均用药时间(6.1±1.5)个月。研究组治疗后平均HIVDNA载量为(3.5±2.1)×10^4 copies/ml。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研究组新生儿均为HIV阴性,对照组HIV阳性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平均随访(1.5±0.8)年,研究组婴儿人工喂养,生长发育正常。对照组13例患儿中,确诊HIV感染5例。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无过敏反应的HIV阳性孕妇给予抗HIV药物阻断,并选择剖宫产和新生儿人工喂养,可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妊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发现迄今已 2 0余年 ,其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到 2 0 0 1年底全世界HIV感染患者已达40 0 0万 ,其中每年有 150万HIV阳性妇女妊娠 ,大约有 6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 ,占儿童感染者的 90 %。据估计我国到 1999年底 ,HIV感染人数累计达 50万 ,目前存在向低危人群扩散的趋势。因此 ,对HIV妊娠妇女的监护治疗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1 HIV感染与妊娠的相互影响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妊娠可使HIV感染病情加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蔓延,并且由高危人群转向低危人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50%为女性,随着女性感染例数增加,孕妇感染HIV的几率增大,而儿童艾滋病90%来自母婴传播,因此了解孕妇HIV感染情况及HIV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往有学者报道,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降低HBV母婴传播率[1,2],但亦有学者提出异议[3],认为妊娠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无效[4,5].本研究分析了538例妊娠晚期使用HBIG和817例妊娠期未使用HBIG的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资料,旨在探讨妊娠期使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HAAR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采用抗病毒治疗并分娩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对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新生儿体重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出生新生儿体重、分娩孕周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儿、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2018年12月,两组婴儿HIV-RNA和HIV抗体检测暂无阳性报告。结论两种HAART方案对HIV感染孕妇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及母婴结局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阻断HI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孕期药物治疗降低人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7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孕期药物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对降低HI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影响。方法: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HIV感染的孕妇72例,分别以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选择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结果:经药物治疗后,孕妇病情稳定,病毒载量无升高,CD4淋巴细胞数量升高,新生儿HIV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孕期药物治疗及选择分娩方式与喂养方式,能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HIV感染孕妇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以下分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65例中终止妊娠10例,仅对余55例进行分析)。(1)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39例为研究组,未全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中,孕13~27+6周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23例为中孕期组,孕28周后开始实施母婴阻断措施的16例为晚孕期组。(3)产前7d内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大于200个/μL者为A组,小于200个/μL者为B组。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早产、低体重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比较,除胎儿窘迫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孕期组与晚孕期组早产、低体重儿、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情况比较,除胎膜早破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早产、低体重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胎儿畸形和产后发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孕妇末梢血CD4+ T淋巴细胞数、全程母婴阻断...  相似文献   

13.
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孕妇采取合理的围分娩期管理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我国慢性乙肝感染率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的围分娩期传播。孕妇在晚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通过降低母体病毒水平而减少围分娩期传播风险,但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IL-2、IL-6在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2、IL6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测53例HBsAg阳性孕妇和13例正常妊娠孕妇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和IL2、IL6。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孕28~29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L2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HBIG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阳性孕妇的IL2水平上升、IL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药物治疗组和正常妊娠组的IL2、IL6水平,孕28~29周和分娩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8.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水平失衡。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失衡状态,使其向Th1方向发展,这可能是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分娩前后情况,以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16年10月住院分娩的30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孕前或孕期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排除传染性疾病的正常孕妇90例。比较两组的孕期合并症、分娩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监测研究组的阻断效果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孕期贫血、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67%vs 13.33%,33.33%vs 15.55%,23.33%vs 6.67%,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vs 48.89%,P0.05)。两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5.67±341.69)g vs(3273.44±430.19)g,P0.05];两组的男婴数及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稿为止,随访至18月婴儿无一例感染(3例失访),随访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婴儿比较,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合并HIV感染孕妇分娩前后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孕期运用HARRT方案,择期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及人工喂养是阻断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夫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678例孕妇及其婴幼儿的外周血HIV抗体进行检测,其中资料完整的86例HIV抗体阳性孕妇为HIV组,另选择与HIV组年龄、孕周相匹配的HIV抗体检测阴性的40例健康孕妇及其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1)HIV组孕妇中,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9.3%(8/86)14.0%(12/86)、16.3%(14/86)及10.5%(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0)、5.0%(2/40)、7.5%(3/40)及2.5%(1/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HIV组孕妇中,合并念珠菌性阴道尖及尖锐湿疣的发生率分别为9.3%与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及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HIV组孕妇中,母婴HIV垂直传播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孕妇所分娩的婴儿中,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发生率为0%。两组孕妇HIV感染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妇感染HIV后可显著增加流产、早产、低体重儿及小于胎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同时增加念珠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的感染机会,母婴HIV垂直传播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加强孕期保健、预防HIV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阻断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568例孕妇孕期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玎3sAg( )孕妇检测HBVDNA,并于妊娠16~20周每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采用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检测Ht3VM,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检测产妇乳汁HBVDNA,阳性者采用人工喂养婴儿。结果筛查孕妇2568例,HBsAg( )者318例,占12.38%。新生儿HBsAg( )者10例,占3.14%,新生儿1个月时复测无新增病例,多种措施联合阻断成功率达96.86%。结论孕妇早期检测HBVM、HBVDNA,早诊断,早治疗,多种措施干预,可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于阻断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对不同用药方式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国内外抗逆转录药物对阻断H IV母婴传播的疗效,为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至今尚无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理想方案,目前多采用AIDS临床试验组076方案,即在妊娠14~34周口服叠氮胸苷(ZDV),在产时静滴ZDV,及对婴儿在出生后口服ZDV6周预防HIV母婴传播。为探讨短疗程ZDV方案预防HIV-1母婴传播的效果,选择泰国27个地区的患者,在妊娠26周前接受咨询和进行有关化验。纳入标准:Hb>80g/L,WBC>7.5×10~9/L,ALT低于5倍正常值上限。肌酐<132.6μmol/L。随机双盲分为四组:组1为长-长方案:孕妇从妊娠28周开始治疗,至分娩终止治疗,婴儿出生开始治  相似文献   

20.
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水平目前被认为是预测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和独立的危险因素。普遍认为,在充分考虑对孕妇及胎儿的利与弊的前提下,妊娠中、晚期口服安全性较高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可在分娩前明显降低母血中HBV DNA载量,从而最大程度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抗病毒治疗4周后监测HBV DNA载量可以预估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HBV DNA检测在孕期的应用与何时应用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