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临床少见,早期易出现转移,预后较差。现对1988年6月~2005年11月我们收治的56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989~2006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联合放化疗,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1、3、5 a生存率分别为42.2%、12.1%、4.6%.单纯手术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手术联合化疗和放化疗者的预后优于单纯手术者,P均<0.05,单纯手术者与手术联合放疗者的1、3 a生存率比较,P=0.081.认为手术联合放化疗或化疗是治疗局限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病理类型上我国以鳞癌为主。提高早诊早治意识,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筛查,规范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进行高效随访,对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炎症改变.方法:采用100?g/mL的4NQO通过饮水作用于C57BL/6小鼠,分别通过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法、碘染色法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第12、16、20、24周等时间段的C57BL/6小鼠食管鳞状细胞癌建模病理的改变.结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法、碘染色法均未观察到小鼠早期食管病变,在实验第12周,纵向解剖食管,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到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第16、20、24周分别观察到原位癌、浸润性鳞癌的发生,在整个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法、碘染色法不适用于C57BL/6小鼠食管鳞癌建模形态学观察,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才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其炎症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诊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吴铭生,王善政,杨国涛,李兆风山东医科大学邹雅群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临床罕见。1992年1月至1996年5月,我们共收治5例该病患者,占同期食管癌的0.7%。现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clusterin表达和单纯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clusterin含量变化与食管鳞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RT-PCR分析5对食管鳞癌及其远端切缘食管上皮中clusterin基mRNA表达水平;ELISA分析41例单纯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lusterin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clusterin基因表达显著下降或缺失.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lusterin含量明显低于术后血清含量(3.23 mg/Lvs 25.71 mg/L,P<0.0001).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clusterin含量与肿瘤大小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和总胆红素浓度无关(r=-0.1334,-0.1602,0.2413,0.0389,-0.2882,均p>0.05).结论:clusterin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血清clusterin含量明显降低,提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lusterin基因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癌基因作用,动态检测外周血clusterin含量有助于判断食管癌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前存在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食管小细胞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手术治疗食管癌3041例,其中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11例,占0.3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是一种较少见的食管高度恶性肿瘤。1989~ 1999年 ,我院共手术治疗 3 3例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3 3例中 ,男 2 6例 ,女 7例 ;年龄 44~ 78岁 ,中位年龄为 5 5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5例 ,食管胸中段 18例 ,食管胸下段 10例。17例肿瘤长度≤ 5 .0 cm,16例 >5 cm。2 2例术前行食管拉网或纤维食管镜毛刷细胞学检查 ,14例查到鳞癌、腺癌或可疑癌细胞 ,仅 3例查到小细胞未分化癌细胞。3 3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 ,其中 18例有淋巴结转移 ,占 5 4.5 5 %。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1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取食管癌组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7。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1.6%(P<0.05),Th17占CD4+T细胞比例在食管癌Ⅰ+Ⅱ期者为4.9%±2.2%,Ⅲ+Ⅳ期者为8.3%±2.5%(P<0.05),与肿瘤TNM分期有关。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L-17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29、0.43±0.25,两者相比,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其特异性分泌的IL-1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h17细胞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解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预警的重要性。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中的19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SNP rs75331747等信息进行整理剖析,用单因素双重线性回归方法解释其是否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例食管鳞癌患者中,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T基因型个体,G/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01),SEZ6L2基因rs75331747SNP位点多态性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SEZ6L2基因rs75331747可能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可以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肿瘤微环境缺血缺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细胞对缺氧环境适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增殖、侵袭、转移及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HIF-1α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评估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为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机制、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总结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现状及预后。利用关键词汇检索在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https://www.cnki.net上发表的相关文献,再融汇成文。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高侵袭、转移早、预后差、临床特征非特异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为其唯一金标准。目前没有大规模的病例随机对照研究,其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手段滞后。传统的治疗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其生存期,而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及靶点新药开发等研究,将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食管上皮中c-IAP1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肿瘤,临床分级的关系.免疫印迹分析食管癌细胞C-IAP1和Smac表达,用RNA干扰技术敲降Smac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敏...  相似文献   

15.
孙雪飞  王德江 《山东医药》2006,46(18):48-4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份食管鳞癌组织和20份正常食管黏膜中抗凋亡基因BAG-1的表达,并采用TNU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食管鳞癌组织BAG-1阳性表达率为70.6%(65/92),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AG-1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BAG-1表达强度的增加,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降低。认为BAG-1能抑制癌细胞调亡,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食管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罕见的肿瘤。自1952年McKeown首次报道以来,至今文献中陆续已有130多例的报道。本文收集了我院1984年至今7年来,细胞形态类似于肺小细胞癌的食管原发性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进行讨论。 一般资料 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男女比值1.67,年龄分布在46~59岁之间,平均51岁。病变位于中段者3例,下段者5例。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为主(100%),其次有体重减轻(50%),胸骨后或背部疼痛(37.5%),胸闷、呼吸困难(25%)等。病史最长6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YY1mRNA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食管鳞癌和40例非癌组织中YY1mRNA的表达。结果 40例正常组织中YY1mRNA阳性表达率为5%(2/40);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YY1mRNA阳性表达率为50%(20/40);随着恶性程度增加及病程进展,YY1mRNA阳性率逐渐上升,YY1mRNA在低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76.92%)显著高于高分化鳞癌组(25%)(P<0.0125)。结论 YY1mRNA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YY1mRNA的表达可能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对新疆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筛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放射治疗的8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8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总数的2.0%。男/女为7/1,年龄56~71岁,病变均位于胸中和下段;首诊时5例为局限期。病变长度4~12(平均6)cm。放疗治疗的有效率为87.5%。1、2和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分别为50%、25%及12.5%和37.5%、12.5%及12.5%。局限期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0个月(4~10个月)和22个月(14~41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14)。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男性多见,病变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全身化疗是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依据组织学分型,食管癌主要有两种,即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好发于食管的中上段,来源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而食管腺癌主要位于食管下段,来源于化生的肠腺上皮细胞,即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我们收集近期文献并结合工作对BE的发生机制做一综合复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非常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近年来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似有上升趋势. 食管小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及预后均不同于鳞状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 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食管小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