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移植肾自发性破裂12例.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性移植肾区疼痛、局部肿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探查11例,移植肾切除3例,移植肾破裂修补引流8例,其中2例修补后因再次破裂行移植肾切除;保守治疗1例.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移植肾切除5例行血液透析维持,移植肾破裂修补6例及1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结合临床症状行超声检查对诊断此症价值较高,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预防要从肾脏摘取与灌洗、移植肾手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早处理排斥反应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肾癌声像图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对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2例肾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分析.结果 较大肾肿瘤体积增大,肿瘤向肾表面突起,表面凸凹不平,肾外形失去常态,周边组织分界清楚13例,肾窦受压变形4例,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区呈实质性不均质回声12例,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肾脏肿物良恶性作出初步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资料.结果 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 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髓质海绵肾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加深对髓质海绵肾的认识,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0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腹部平片显示8例双侧、2例单侧肾内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静脉肾盂造影或CT平扫显示肾集合管扩张,内可有小结石,B超见肾集合管呈棉花团样改变,排列呈花瓣样强回声光团,伴有声影.CT增强扫描见肾集合管内小囊状显影.结论 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多变,诊断时不仅要想到本病,也要尽量完善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可考虑肾活检.  相似文献   

5.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共收治肾外伤病人 82例 ,其中 ,病肾合并外伤 12例 ,占同期肾外伤的14 6 3%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4~ 75岁 ,平均4 2岁。左侧 7例 ,右侧 5例。原发病 :上尿路结石致肾积水 10例 ,错构瘤 1例 ,单纯性肾囊肿 1例。临床表现 ,12例增有腰部外伤史 ,有腰痛 12例 ,腹痛 5例 ,血尿 5例 ,入院时休克 3例 ,合并肋骨骨折 3例 ,骨盆骨折和锁骨骨折各 1例。 5例发现伤侧上腹部包块 ,12例肾区叩击痛。均行B超检查 ,10例提示肾积水或积血合并肾挫裂伤 ,1例诊断为腹膜后肿块 ,1例误诊为腹膜后巨大血肿、患侧肾脏缺如。均行CT检查 ,10例发现肾脏积水、积血 ,皮质变薄 ,9例发现上尿路结石 ,1例误诊为腹膜后血肿、患侧肾缺如。平扫时CT值为 15Hu~2 2Hu ,增强时CT值为 2 7~ 30Hu。 8例行腹部平片(KUB)及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 (IVU) ,6例发现阳性结石 ,6例伤侧尿路不显影 ,2例有造影剂外漏。术中所见 9例肾脏呈囊性扩张、皮质菲薄、肾内有积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IVL)的CT及MRI特点及诊断.方法 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IVL患者的CT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检查(平扫+增强),1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4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盆腔内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伴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血管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中2例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1例累及左肾静脉,增强后盆腔肿块及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影呈较一致性强化,经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后见充盈缺损影相互延续;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单纯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充盈缺损影部分突入右心房内.2例行MRI检查患者中,1例盆腔内肿块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1例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低信号肿块影,并呈"蛇头状"突入右心房;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条索状充盈缺损影.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对子宫IVL做出一定诊断,并准确描述病变范围及用于肿瘤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27例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25例,女2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分为挫伤型(9例)及血肿型(18例),挫伤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肢的肿胀、增粗;血肿型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两种类型伴有或不伴有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均合并胸腹部其他组织、脏器损伤,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定期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肿胀减轻,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CT检查能直观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类型及程度,能够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资料。结果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X线和CT表现。结果X线平片示右侧腹腔巨大块状影,界限不清;IVP右肾无功能,逆行造影见肾盂、肾盏变形;CT平扫示右侧腹膜后腔一巨块状病变,呈多房、分隔状,密度为脂肪和软组织混杂,并有少量点状钙化影,右肾受压变小,部分层面两者无界线,肾实质内见脂肪密度影,并与肿块影相续。下界位于髂窝内,向上累及肝右叶,致肝密度不均,其中见脂肪密度。结论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莉娟  刘殿勇  赵玉玮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36-1336,1340
例1 女,3岁,因腹痛伴血尿3d于08年12月入院,B超:左肾失去正常形态,左肾下极见不规则无回声区8.5cm×4.9cm,静脉尿路造影显示左肾明显增大,上半肾形态正常,下半肾可见巨大囊性密度影,最宽4.5cm,肾皮质菲薄,输尿管未显影(图1)。CT:左上半肾肾盏数目减少,下半肾皮质菲薄,肾盂扩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10例海绵肾经静脉肾盂造影或CT证实。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表现为双侧肾脏髓质的病变,病变的髓质均显示其回声有明显的增强。有5例肾髓质表现为强回声小团状,其后有声影。有3例表现为边缘较毛糙的强回声团,2例在增强的部分髓质中见细小的筛状结构。结论海绵肾声像图具有其表现特征,超声是诊断海绵肾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常见疾病的CT诊断,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46例脾常见疾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13例副脾,5例能明确看到供血血管,直径为1.0 ~ 1.9 cm,增强后可见副脾与脾相同强化.9例脾梗死中,病灶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楔形或不规则形等,增强后病灶不强化.8例脾血管瘤中,1例同时发现肝多发脓肿,直径1.0~3.9cm,其中有1例没有表现出典型的血管瘤表现,CT检查后考虑其他病变而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瘤.5例脾囊肿直径1.2~6.5cm,病灶大的明显对周围脏器产生推挤,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2例脾淋巴管水瘤直径3.2~7.1 cm,病灶内CT值较高,增强后病灶壁强化.3例脾脓肿,CT平扫为脾大,其内见多枚类圆形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3例脾转移瘤均为肝癌确诊后发现,并且病灶逐渐增多,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大,腹腔内可见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1例发现腹水征象,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2例脾破裂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急诊CT示脾外形不规整,其内可见积血征象.脾错构瘤1例,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其内可见有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内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CT可对脾常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并能及时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例1 女,3岁,因腹痛伴血尿3 d于08年12月入院,B超:左肾失去正常形态,左肾下极见不规则无回声区8.5cm×4.9cm,静脉尿路造影显示左肾明显增大,上半肾形态正常,下半肾可见巨大囊性密度影,最宽4.5 cm,肾皮质菲薄,输尿管未显影.  相似文献   

15.
杜宇明  孙洁  梁仁涛  蒋楠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08-108,110
目的 评估急性结石性输尿管梗阻继发征象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间因急性腰腹痛行肾输尿管CT的病人,最终证实为泌尿系统结石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患者急性肾绞痛样发作共66例,病史长约1~5 d,占62%;患者钝性隐痛与42例,病史在5d以上至数年,占38%.结果 出现肾脏及输尿管周围渗出共例,占%,其中第一次检查时下级医生影像报告认为伴有炎症的例,影像表现为肾及输尿管周围脂肪间隙轻重不一的脂肪密度增高及液体样密度影,临床碎石或取石使梗阻缓解后,渗出未做特殊处理3~5 d内基本吸收.与渗出影伴发的有患侧肾影增大、肾实质密度轻微减低例,肾、输尿管轻度扩张占例,结石周围输尿管环形增厚例.增强扫描急性梗阻时患肾分泌及排泄功能延迟,甚至表现为白肾;慢性结石梗阻病未出现一例肾周渗出现象,主要表现肾盂及输尿管中、重度扩张、肾实质变薄及输尿管壁局部环形增厚.结论 肾及输尿管周围渗出是结石性输尿管急性梗阻常见表现,其阳性率达97.2%,并与肾绞痛紧密相关.肾输尿管周围渗出以及肾影增大伴肾密度减低是急性梗阻的可靠指征,与腹痛或肾绞痛的持续时间以及肾、输尿管对压力的反应和调节水平相关,但并不与预后密切相关,有明显的时限性,不需直接处理.需与炎性渗出鉴别.  相似文献   

16.
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双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双肾NHL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螺旋CT平扫加动态增强。结果 两侧肾脏多发结节样浸润,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皮质期病变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病变强化较皮质期明显;肾盂期肾盏肾盂受压延长,5例肾盂显影延迟。结论 螺旋CT对双肾NHL有一定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育龄妇女及绝经期妇女中子宫宫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子宫宫腔病变98例,比较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各种宫腔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98例患者中,有32例子宫内膜增厚大于1.0cm.35例患者子宫内膜中可见团状中强回声区,CDFI显示有较明显的枝状血流信号.23例宫腔内可见不均匀低回声结节,与内膜分界较清.8例子宫内膜呈不均匀增厚,回声不均匀,与肌层之间的分界不清,宫壁回声变薄,CDFI显示其内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对考虑为子宫宫腔病变的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子宫宫腔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静脉肾盂造影早已被基层医院所重视,对肾脏疾患如肾结石.结核.囊肿等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2014年以血尿为主诉,临床为查明血尿原因及疑诊为肾结核而申请行静脉肾盂照影检查。方法:经肘静脉推注76%泛影葡胺40ml后,间隔数秒分别摄片观察肾大小盏及肾盂充盈.破坏情况,来定性诊断。结果:100例病人中肾皮质变薄13例.肾小盏呈"虫蚀状"6例,肾大盏狭窄.梗阻呈"刀割样"18例输尿管积水增粗17例.官腔粗细不均4例等。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是检查尿路解剖学结构的良好办法,因此,静脉肾盂造影对临床诊断肾结核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9.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临床分为局灶型(LCD)与多中心型(MCD),是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少见.2011年3月我院收治1例LC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4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占位1周”入院.无高血压病史,病程中无阵发性心悸、大汗、乏力等症状,无脸变圆、毳毛增多等体征.B超提示左侧肾上腺区低回声,边界清楚,直径46 mm×30 mm;CT显示左侧肾上腺区软组织影,直径35 mm×33 mm,密度均匀,CT值约40HU(图1).血儿茶酚胺、醛固酮等各项检查均为阴性.术前诊断:左侧肾上腺区占位,肾上腺瘤可能.经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侧肾上腺下叶缘,直径4cm×4cm,表面血供丰富,与左肾静脉粘连较重,完整切除肿块.剖开肿块见切面呈褐色、鱼肉状.术中患者血压平稳,出血量20 ml.术后病理:左侧肾上腺区巨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伴局灶性钙化(图2).术后5d出院.随访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1例行CT扫描,均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14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小脑半球。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7例。肉芽肿型6例,脑炎型4例,梗塞型1例。CT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或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结论:CT特征性表现结合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