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心脏患者换瓣手术治疗吴春齐李金声李金启刘亚湘心脏瓣膜病巨大心脏者,大多累及多个瓣膜,心肺功能严重减退,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83年以来,我科共为4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3例,男性18例,女性25...  相似文献   

2.
保留二尖瓣全瓣或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是近些年来瓣膜外科的重大改进之一。1996年1月至2003年7月我们共对12例合并巨大左室的瓣膜病病人施行了保留二尖瓣全瓣或后瓣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并与同期未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的11例病人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年连续施行合并巨大左室的瓣膜置换术61例,其中双瓣置换24例,二尖瓣置换14例,主动脉置换23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18例(29.5%),死亡4例(6.6 %),主要并发症和死因是低心排综合征和室颤.左室舒张末内径在术后2周、3个月均明显缩短(P<0.01);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在术后2周明显下降(P<0.01),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选择手术时机、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和心室纤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35例,占同期心瓣膜直视手术的50%。其中双瓣膜替换(DVR)16例,巨大心脏行WVR13例,AVR2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次换瓣3例,急症换瓣2例。死亡5例,死亡率14.3%。本文就重症心瓣膜替换术围术期处理及如何加强心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疾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以风湿性最为常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是二尖瓣病变,部分患者主动脉瓣同时受累,极少数病例病变侵及三尖瓣。其病理改变为瓣叶增厚,特别是瓣叶边缘部分、瓣叶交界融合、瓣口变窄、瓣下结构挛缩以及瓣膜钙化。单纯的主动脉瓣病变很少由风湿性病变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观察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 ,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2 7例巨大左室病人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 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引起的巨大左室主要以离心性扩大为主 ,换瓣术后左心室显著呈进行性缩小 ,至术后 2年心肌肥厚基本逆转 ,但左心室形态多半仍未能缩小至正常范围。术后 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变化主要与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和术前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 ,与左室收缩末直径 (LVDs)或容积 (ESV)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室者 ,争取尽早手术 (LVDs≤ 6 0cm或ESV≤ 15 0ml前 )以及术中保留瓣下结构 ,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49例,术前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心脏病变情况;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部分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左房折叠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4.08%),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其余47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积极行术前准备,改进手术技术,注重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管理,可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1987年1月至1992年3月,我们为65例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EDD>70mm)病人施行了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EDD78.8mm,ESD57.3mm,FS0.26。心功能III级16例,IV级49例。手术方式:MVR16例,MVR+TVP10例,AVR11例,MVR+AVR21例,MVR+AVR+TVP7例。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并发症27例,死亡9例(13.8%)。AVR组(18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晚发性颅内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晚发性颅内血肿杨卫忠张国良梁日生刘才兴石松生倪天瑞我科近几年来收治7例心脏换瓣术后晚发性颅内血肿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6~42岁,平均23岁。心脏换瓣手术至发现颅内血肿的时间2.3个月~13年,平均6.5...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需要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或因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长期抗凝的病人逐年增多,疝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的面临此类病人。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腹  相似文献   

11.
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合并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近 5年来对 11例心脏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9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6例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行心内膜剥离并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3例 ,心功能Ⅳ级 8例。结果 术后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9%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2~ 5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5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采用保留后瓣和腱索乳头肌二尖瓣替换术,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7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8例。术后1个月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其左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同期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者。其中SVI、EF和FS改善明显,人造瓣膜碟片启闭速度加快、室隔矛盾运动消失。随访2个月至3年半,平均2年1个月,均长期生存。术后半年心脏超声复查结果表明左心功能ESVI、SVI、EF、Fs较常规二尖瓣替换术者恢复更快,远期效果佳。作者对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的理论依据、适应证、具体操作技术及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符合心脏恶病质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1例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1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6例,主要死亡原因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术期处理,术中应重视三尖瓣功能纠正及左、,右心房折叠:术后注意低心排血量治疗,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危险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方法,降低TR发生率。方法1987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左心瓣膜置换术病例290例,其中单纯左心瓣膜置换217例,左心瓣膜置换并三尖瓣成形73例,73例中31例行DeVega成形术(A组),32例行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B组),10例行自体心包片加宽三尖瓣前瓣成形术(C组)。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chers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单纯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TR的危险因素,随访观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病人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PAP)及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左心功能低下(LVEF〈0.50)、右房增大(≥50mm)、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及单纯二尖瓣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及三尖瓣风湿性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远期随访显示,B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组,TR程度明显低于A组,C组术后无1例发生TR。结论对术前伴有心房纤颤、左房增大、左心瓣膜病病程长、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术中应仔细检查三尖瓣的功能状态和瓣环大小,以决定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于三尖瓣瓣环扩张者,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亦是治疗继发性TR的经济而有效方法;对于三尖瓣瓣环不扩张、前瓣较小的TR者,适宜采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前瓣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冯强  倪一鸣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81-1582
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是心脏瓣膜病行机械瓣置换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进程缓慢,多表现为渐进性的胸闷、气急、水肿等心衰症状。因此,不同于急性机械瓣功能障碍,只要及时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本院自1999年至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5例慢性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董力综述黄旭中审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2]。因此,正确地掌握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高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0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例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MVR)55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BVR)2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9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6例,三瓣置换术10例。全组病人按≤40岁、41—59岁、≥60岁分为3组,分别为152、572、279例。结果975例(97.2%)恢复出院,死亡28例(2.8%)。3组死亡率分别为3.3%,1.7%,4.7%。死因分别为呼吸循环衰竭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衰竭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4例次。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进和完善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减少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主动脉瓣置换时应尽量去除钙化的瓣叶,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有利于左室重构。术中应常规探查三尖瓣,对瓣环明显扩大的病人予以三尖瓣成形术。心脏大的病人尤应注意围术期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生物瓣的术后抗凝较机械瓣方便,并发症也少,应提高生物瓣的应用比例。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老年病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重,应加强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行急症心脏瓣膜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病例报告例1 男,43岁,体重60kg,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肥大劳损,心胸比0.6。入院后出现左心衰及肾功能不全表现,行急症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14h 停用呼吸机,31d 出院。例2 男,25岁,体重45kg,诊断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房左室增大、劳损,频发室性早搏。入院后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方法,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45例先天性心瓣膜病患儿实施主动脉瓣修复成形术4例,二尖瓣综合成形术31例,二尖瓣置换术、三类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环扩大瓣膜置换术各1例,三尖瓣综合成形术9例次。外科技术包括瓣叶或交界折叠(悬吊)成形,瓣环环缩,置Carpentir环,升主动脉加宽换瓣,瓣叶楔形切除及瓣下结构畸形修复等,同期矫治其它心内畸形。结果 1例术后死于重度低心排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