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减少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设计了吻合口粘膜对粘膜、粘膜管插入胃腔、胃浆肌层瓣包套吻合的手术方法。应用该手术方式30例与同期食管胃常规吻合方法30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10d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后6个月行食管镜活组织检查和食管内反流液pH值测定。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对照组发生1例吻合口漏。插入组各种检测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术式接近生理要求,能有效地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特别在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反性食管炎方面有更为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食管瓣片成形——食管胃套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消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注等手术方法。方法 食管两侧纵行剪开1.5cm,形成二叶瓣片。胃前壁造口为套接口,将二叶瓣片经胃套接口确保完全置入腔内。不缝粘膜层,仅将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做双层间断缝合,二层间距为3cm,以食管胃套接术代替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临床应用176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胃反流,效果满意。结论 (1)缝合粘膜层是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消化道重建时,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4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3 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 施行该吻合方法38例,均恢复顺利,近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通饮食,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 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狭窄、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粘膜悬入胃腔式吻合5 6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防止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吻合术式。方法自1990年1月-2003年12月对5630例食管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均采用食管-胃粘膜悬入胃腔式吻合方法,遵循“窄边距、密针距、锯齿缝、轻打结”的吻合技巧,观察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63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9例(0.87%),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9例,胸内吻合瘘20例,吻合口狭窄30例(0.53%),其中颈部吻合口狭窄6例,胸内吻合口狭窄24例。结论食管-胃粘膜悬人胃腔式吻合是防止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吻合多采用对端或端侧吻合法 ,然而 ,该方法术后仍有一定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 ,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更难预防。我们采用改良后的食管胃置入连续单层吻合方法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3例 ,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5 4~72岁 ,平均 63岁。中段食管癌 10例 ,下段食管癌 8例 ,贲门癌5例。弓上吻合 18例 ,弓下吻合 5例。二、吻合方法 :经左后外侧标准剖胸切口入胸 ,分离、切除肿瘤 ,闭合残胃提入胸内 ,以无张力为度。把食管断缘约 1cm长的肌层于粘膜下分离切除 ,将粘膜翻转与肌层结节缝合 ,以…  相似文献   

6.
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并发症已明显下降,而反流性食管炎已成为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为此设计了食管粘膜层经胃壁肌层下隧道行食管胃吻合术。方法食管粘膜层经隧道食管胃吻合术175例,其中20例与同期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20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个月,行食管压力测定、食管镜检查、组织活检和食管内反流液pH值测定。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具有明显地抗反流作用,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期间应用食管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658例,共行扩张3240次,有效率达96.5%。扩张5次以下明显好转占61.6%,10次以下叫显好转占84.5%。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占4.1%。食管穿孔8例(1.2%),吻合口出血4例(0.6/),纵隔大1例(0.2%),局部损伤14例(2.1%)。作者对食管扩张术的适应证,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在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抗吻合口反流中的作用. 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对31例食管下段癌行癌肿切除,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年龄34-76岁,男25例,女6例.其中3例食管下段癌行弓上吻合,余28例均行弓下吻合.结果:全组无近期手术死亡,无明显返酸、嗳气、烧心、胸痛等返流症状发生.术后8-14天对全部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影像学表现吻合口处极象正常人的贲门管存在,通畅无狭窄;患者倒立位,亦无造影剂返流.术后14天至1.5年对全部患者行吻合口上5cm的食管、吻合口、吻合口下5cm的胃腔内测压及食管内24小时pH的测定并行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胃吻合口上方的压力明显高于吻合口下方,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表明不存在病理性胃食管返流,胃镜检查全部患者吻合口上方的食管粘膜清亮、光洁,无潮红、充血、糜烂、溃疡等食管炎的征象发生.结论: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是抗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返流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一次全层8533式吻合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用10条犬,采用食管-胃一次全层8533式吻合,与传统二层吻合术式对比研究结果说明:食管-胃一次全层吻合术后之组织结构改变,血液供应和愈合力均优于沿用的二层吻合术式。经临床122例颈部食管与胃或肠吻合术时,采用一次全层8533式吻合;吻合口边宽8mm,针距5mm,食管断面的粘膜及粘膜下层多保留3mm,胃或肠的浆肌层切面比粘膜多缝3mm,充分发挥胃肠浆肌层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愈合能力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1981~1998年我们收治食管、贲门癌手术6200例,切除5242例。共发生吻合口瘘188例。切除和发生吻合口瘘率,分别为84.5%和3.3%。从1986年我院胸外科一组医生根据Redo、Lowers和刘鲲粘膜下“隧道”食管胃吻合进行了多项改进,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936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其中贲门癌360例作了弓下吻合,中下段食管癌572例作了弓上吻合,4例中上段食管癌作了颈部吻合。我们对400例病人进行随访,食管钡餐正、斜及头低脚高位X线摄片,吻合口直径除8例有轻度狭窄(0.5cm),24例有轻度返流外,其余吻合口都在1~2cm。对280例作了食管镜检查并与240例“荷包”和“套叠”式吻合进行对照,不论从食管镜肉眼观察、粘膜活检及粘液pH值测定,两组都有明显的差异。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实践证明有以下优点:①肌层内“隧道”食管胃吻合是用一片胃的浆肌层来建立一个保护屏障,以弥补食管因缺乏浆膜层而愈合能力差,因此能预防吻合口瘘。②肌层内“隧道”的吻合口吻合时是在一平面进行,吻合口周边不再包埋和套入,这样可避免吻合口狭窄。③吻合口在胃前壁环行肌的作用下而闭合,起到抗返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3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采用食管上盲端前壁肌层U形翻转,即经胸膜外入路充分游离食管上端及瘘管,近气管侧缝扎切断瘘管。用剪刀将远端食管前壁纵行剪开5min,吻合前距吻合口上方10min处行食管上下两端浆肌层缝合3针,然后距吻合口上方15~20min处将食管前壁肌层切开,从切开处向吻合口方向从两侧纵行切开肌层至吻合口约5mm,轻轻分离前壁肌瓣,形成U形向下翻转,缝合在食管远端浆肌层上。结果 32例中17例采用此方法未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成功行一期胃代食管术。结论 食管上盲端前壁肌瓣U形翻转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Ⅰ、Ⅱ型食管闭锁采用一期胃代食管术,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置入吻合术体会:附324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作者自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对324例食管癌切除采用食管胃颈部置入吻合术。现对手术改进方法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讨论,并提出临床实践体会。作者将胸内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改为颈部吻合,并将套入法改为置入吻合法,取得较满意效果。术后并发症21例(6.5%),手术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3例,胸膜肺部并发症11例,颈部切口感染2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2例,心房纤颤1例。无吻合口狭窄。作者认为食管胃颈部置入吻合术是一种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可防止吻合口狭窄,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食管胃机械吻合术浆肌层包埋与无包埋的疗效差异。方法 136例食管胃机械吻合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食管胃浆肌层包埋共77例,B组食管胃浆肌层未包埋共55例。结果 术后吻合口瘘,A组1例、B组0例。结论 食管胃浆肌层无包埋机械吻合术未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切除一层吻合术2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为尽可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我院从1988~1996年对21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手术。方法采用全层、间断、内翻一层吻合法,不附加减张悬吊及包埋重建消化道,颈部吻合39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15例,全胃切除空肠食管吻合20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各发生1例,发生率低于0.5%,无手术死亡。结论本吻合方法降低了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食管胃吻合时,降低返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共施术664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待疤痕期过后,术后6~18个月进行随访。甲组358例,为传统包套式吻合方法组,270例得到随访;乙组306例,为吻合口“舌状瓣成形”组,241例得到随访。具体方法是:甲组为传统吻合方法,即全层缝合完毕再浆肌层纤维肌层包套缝合一周。乙组是全层缝合同甲组,在行右侧壁(按解剖方位)浆肌层纤维肌层缝合时,从前向后胃侧边距逐渐增宽,由0.3cm逐渐增加到1.5cm,食管侧边距为0.5cm,针距0.8cm不变,同法缝合左侧壁(术侧)。这样可使食管后壁(脊柱侧)向胃腔内突出形成一“舌状瓣”,从而起抗返流作用,由于全层和外层包套缝合不在同一层面,使吻合口疤痕减小,减少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结果:随访的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狭窄,甲组68例,发生率25.2%,乙组21例,发生率8.7%;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甲组82例,发生率30.4%,乙组34例,发生率14.1%。结论:如何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当今食管外科领域的一大课题,怎样解决好吻合口狭窄和返流这一矛盾也是现实中一大难题。我们通过吻合口“舌状瓣成形”的吻合方法,可明显降低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机械吻合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1605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1980年8月至1994年2月应用机械方法对160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吻合。男1281例,女324例。年龄28~81岁,其中50~69岁1184例(73.8%)。食管癌1044例,贲门癌561例。食管胃颈部吻合35例;超胸顶吻合58例;弓上吻合835例;弓下吻合67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l%),其中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14.3%(5/35);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0.7%(11/1570),前6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1.4%(8/575),近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0.3%(3/995)。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6例(1%),狭窄明显者经扩张后均恢复正常饮食。作者认为: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吻合器实施单层食管粘膜与胃或空肠壁全层吻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4年起 ,我们为因严重梗阻而造成食管近段扩张、管壁增厚严重的病例 ,使用吻合器将单层食管粘膜与胃或空肠壁全层进行吻合 ,效果良好。近期 ,术中又使用“OB”胶加固吻合口 ,使操作更简便、省时 ,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方法 游离肿瘤 ,距肿瘤至少 5cm以上切断食管 ,将食管拟吻合部位肌层与粘膜分离约 0 5cm ;置吻合器抵钉座于食管内 ,粗线结扎粘膜于中心杆 ,剪除结扎远端多余粘膜 ,使肌层下缘长出抵钉座约 0 3cm ;设定胃或空肠吻合部位 ,置入吻合器 ,旋紧吻合器时注意勿使肌层下缘夹在吻合部位 ;击发吻合 ,将食管粘膜层与胃或空肠…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先天性食管闭锁肌层环切延长术的启示下,对82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全部采取了食管粘膜延长法,感到各层显露清楚,对合理想,术后极少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将55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荷包式吻合;食管胃分层吻合;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三种不同的吻合方式,比较各组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75%,1.09%和0;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1%,3.25%和0.96%。三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86-1993年采用回肠或结肠浆肌层补片治疗反射离进型神经性膀胱21例,17例访0.5-7年,平均2.6年。通过临床,尿流动力学、血生化及膀胱道造影进行评价。治愈率58.8%,总有效率82.3%,无死亡病例。重点讨论了去粘膜肠管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去粘膜技术和术后挛缩问题,说明应用该技术的特点,强调神经性膀胱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