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彦军  刘晋  鲁迪 《武警医学》2013,24(8):726-727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1]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中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适用于诊断比较明确、治疗和护理有一定模式可循的病例[2]。笔者总结了CNP用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在颈椎损伤中比较常见。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固定,但何种方法最理想—直存有争议。近年国外主张手术的报道较多[1~4],而国内未见报道。现就我院1984年8月~1992年8月收治的41例颈椎关节突交锁...  相似文献   

3.
目的 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_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MRI图像385例,依据患者的颈椎曲度形态分为曲度正常、变直和反曲3组,测量患者的T_1斜率和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结果 38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颈椎曲度正常90例(23.4%),T_1斜率均值为28.1°±3.8°;颈椎曲度变直205例(53.2%),T_1斜率均值为16.6°±5.5°;颈椎曲度反曲90例(23.4%),T_1斜率均值为9.8°±4.1°,颈椎曲度正常与异常者间T_1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1);颈椎曲度异常及T_1斜率与各个独立椎间盘退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T_1斜率和颈椎曲度及颈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相关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T_1斜率较低,颈椎间盘退变率高,低T_1斜率是脊柱侧凸患者颈椎退变的潜在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36岁,汉族,无外伤史.因"颈部疼痛伴头晕、头痛9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0年12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活动受限,前屈20°,后伸15°,左旋30°,右旋25°,左侧屈3°,右侧屈2°,C2 - 4双侧棘旁压痛,C2棘突明显压痛,无明显放射痛.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四肢感觉肌力均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颈椎正侧位片示:枢椎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结节后缘间隙为6.7 mm.诊断:寰枢关节脱位.颈椎CT平扫及寰枢关节MSCT平扫+三维重建示:下颌内收,颈椎曲度变直,寰椎后弓完全缺如,寰枢关节间隙左侧宽,右侧窄,齿突与前弓内关节面间距约7 mm,齿突超过硬腭与枕骨大孔后缘连线(Chamberlain线)上约9.4 mm.诊断:颅底凹陷症;寰椎后弓完全缺如;寰枢关节半脱位.经颈部手法、经络导频、中药外敷等治疗半月后,颈部疼痛及头晕、头痛症状消失.查体:颈部活动达正常范围,颈部压痛点消失,椎动脉扭转试验阴性.随访1年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突、侧弯畸形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前视、吞咽等困难[1].一般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有骨性融合于畸形位置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选择.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侧弯、后突畸形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但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来说,僵硬性颈椎侧弯、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仍面临挑战.我科成功救治一例外伤后颈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22岁,交通伤后昏迷20 d清醒,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时诊断:颈椎骨折(具体不详),脑外伤.当地医院予颅骨牵引及保守治疗.约40 d后右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至出院时可以行走,但右上肢除手内肌力无明显恢复.出院后予颈围保护,解除颈围后发现颈椎出现屈曲侧弯畸形,并逐渐加重,颈椎僵硬.由于抬头前视困难,要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体检:轻度跛行,颈椎屈曲左偏畸形,颈椎僵硬、活动困难.右侧肢体萎缩明显,右上肢除手内肌约Ⅲ级外,其余肌肉肌力为0级,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1],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包括骨骼和软组织两方面的病变。DDH 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科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对行 Salter 接骨联合股骨头圆韧带异体肌腱重建术治疗的39例 DDH 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测量颈椎曲度的一种新方法(方法Ⅱ),同时应用Borden氏法(方法Ⅰ),对114例正常颈椎和176例退变颈椎进行测量,统计出国人颈椎生理曲度和正常范围,对于退变颈椎曲度改变的测量,新方法阳性率(40.9%)明显高于Borden氏法(13.1%),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作者对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使用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48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治疗时间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43例,无明显改善5例,治疗前颈曲值测定为(2.61±1.43)mm,治疗后为(9.07±2.31)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绕仙 《西南军医》2014,(6):696-697
预见性护理是以先预防后治疗为原则,在整体护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思维[1],使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评估,制定出最佳方案,从而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2]。由于患者高龄及术后长期制动,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我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预防老年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颈椎生理曲度测量改进法及参考常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变目前临床放射科测量颈椎曲度的不精准、不合理方法,制订出逐个椎体的测量法并求出飞行员颈椎曲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坐位摄片,头稍后仰,X线管中心对准第4颈椎,投照距离1.8 m。在X线片上,从枢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后下缘作直线;沿各椎体后缘作弧线;测各椎体后缘中点至直线的距离,以毫米计量。结果 按此法对100例健康男性飞行人员、30例健康男性地面人员和30例患颈椎病的男性飞行人员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健康飞行员组C_2为4.29±1.16 mm,C_3为8.68±2.42 mm,C_4为11.35±2.86 mm,C_5为12.07±3.02 mm,C_6为9.37±2.68 mm,C_7为4.58±1.65 mm。与健康地面人员组各相应椎体曲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飞行员组和健康地面人员组与颈椎病组飞行员各相应椎体曲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飞行人员颈椎生理曲度参考常值作为X线颈椎片测量的一个定量指标,对于飞行人员颈椎曲度的健康鉴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标准(摘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标准王成林陈健群郑勇平刘辉安陈振华程进曾艳涛笔者经研究在新的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测量法基础上,提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曲度异常)方法及早期颈椎病诊断标准。一、材料与方法1.颈椎片的选择与测量:从门诊和住院病人1391...  相似文献   

13.
颈椎后凸畸形预期因素及其手术前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刚  方礼明 《武警医学》2007,18(4):305-308
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脊髓或者椎体病变所需的椎板切除术后、创伤后畸形所致。另外,颈椎退行性改变、某些先天性疾病(如Larsen Syndrome)、神经肌肉性疾病(如神经纤维瘤)、肿瘤、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等,也是引起颈椎后凸畸形的原因。而患者的临床表现,则多为因颈部的疼痛而就诊,若同时伴有脊髓的进行性压迫,可引起四肢的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出现等脊髓病变而就医。在致病因素中,医源性因素,包括椎板切除术后不稳定和肿瘤放疗辐射后发生畸形,仍是颈椎后凸畸形的最常见的原因。儿童椎板切除术后的颈椎后凸畸形发病率,远远高于成人。Eiselesberg等在1930年第1次报道了1例9岁男童,由于切除髓内肿瘤,而进行颈4-胸1的椎板切除术,导致了严重的颈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歼、强击机和运输、轰炸机飞行人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特征。方法 在颈椎侧位片上 ,测量各椎体曲度值 ,并与参考常值作比较。结果 在 2 0~ 2 9岁范围内 ,歼、强击机飞行人员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为 5 9.2 %,运输、轰炸机飞行人员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为 14 .3%;在 30~ 39岁范围内 ,歼、强击机飞行人员颈椎异常发生率为 83.3%。运输、轰炸机飞行人员颈椎异常发生率为 75 %。结论 歼、强击机飞行员颈椎曲度异常率高于运输、轰炸机 ;各机种年龄大的飞行员颈椎曲度异常率高于年轻飞行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移植术后中远期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及脊髓面积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相关资料,平均随访6.1年,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结果①颈椎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变病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7.5±27.2)%,创伤病例有1~2个Frankel级别改善;另外,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及手术节段曲度维持满意,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变化。③术后病变节段脊髓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由(112.7±20.5)mm2增至(172.2±29.6)mm2;而移植椎间盘髓核灰度值则有明显降低,由0.36±0.17减至0.21±0.15;上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灰度值由术后即刻0.33±0.15降至随访时0.30±0.1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①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术后疗效满意,重建了颈椎稳定性及生理功能,安全可靠。②虽然中长期随访移植椎间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但影像学显示术后椎间盘可以存活,有效维持并改善了颈椎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CT二维图像的分类复位手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5例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63例, 女42例;年龄22~78岁[(47.5±3.6)岁]。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3例, B级45例, C级22例, D级15例, E级0例。基于CT二维图像, 根据下颈椎前后结构是否连续, 后方关节突有无活动进行手术入路分类。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及后方关节突可活动, 行颈椎前路手术;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性中断或后方关节突融合, 行后路关节突切除术加颈椎前路手术。根据上关节突下角的位置对关节突脱位进行分型, 并选择相应的复位技术:A型位于背侧, 给予颅骨牵引或手法复位;B型位于顶端,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复位;C型位于腹侧,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助推复位。如果同1例患者的两个关节突脱位存在不同类型, 按照C型>B型>A型的原则优先处理。记录关节突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7.
小下颌畸形(lower micrognathia)是一种少见的口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合并口裂畸形的比较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见1例,报道如下。患儿男,5个月。生后发现口面部畸形,口角呈系带样改变。患儿为第1胎,顺产。其母在怀孕期间曾服用过感冒药。无家族史。查体:患儿呈满月脸,下颌明显小,并向后缩,上颌相对前突,口裂较大(图1),悬雍垂发育过长,与舌根相连畸形,未见腭裂。心、肺未见异常。头颅正侧位X线示颅面发育不对称,下颌骨发育窄小,骨质结构正常(图2)。讨论:小下颌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外表先天性畸形,1979~1980年日本统计其发病率为万分之0.17,我国未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颈椎病系颈椎退行性变,由于椎间盘,小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征侯群。椎间孔变小变形、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者。对疑有颈椎病的患者往往常规拍摄颈椎侧位即可,因拍摄四位片需胶片四张.这样给患者的经济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由于颈椎侧位只能观察颈椎顺列及生理曲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颈椎骨折脱位一期前后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取一期前路+后路单开门联合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颈椎骨折脱位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2岁(21~65岁)。按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类:A级19例,B级15,C级9例;C4前脱位9例,C5前脱位22例,C6前脱位1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1例。半侧关节突绞锁15例,关节突半脱位11例,双侧关节突绞锁6例。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2个月。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X线片,未出现钢板螺钉,植骨块,钛网松动脱出等情况,颈椎高度,曲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经一期前路+后路单开门联合手术内固定可达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并重建足够颈前后结构的稳定性,便于术后护理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5例临床怀疑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病例均摄颈椎正侧位、双斜位片,摄片时患者头颈部体位为立位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前缘序列弧线的弧弦距.结果 在125例中,颈椎生理曲度轻度变直见于76例(60.8%),颈椎生理曲度明显变直或消失32例(25.6%),颈椎生理曲度呈节段性向后凸出13例(10.4%),以及颈椎椎体间发生局限性偏移或错位4例(3.2%).结论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X线表现,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因素后,可提示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