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AI1基因是从前列腺癌中克隆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KAI1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FAK阻断对MHCC97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芳  顾岩  王兵 《肝脏》2005,10(3):220-221
尽管目前对肝癌的治疗,无论是手术还是局部或全身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措施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难以控制其在局部和远处转移。我们通过反义FAKODN转染和Genistein抑制FAK磷酸化分别对MHCC97肝癌细胞FAK的表达进行不同干预,探讨受干预后的MHCC97肝癌细胞的侵袭力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MHCC97H细胞中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输注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BMSCs,并转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进行标记。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大鼠均喂食黄曲霉毒素(AF)B1。喂食药物3个月后,对照组尾静脉注射0.5 ml D-Hank,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含3×10~6mmol/L BMSCs的D-Hank 0.5 ml。结果注射2 w后,绿色荧光标记的BMSCs能够归巢到肝脏组织,并且抑制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c-fos蛋白表达,促进程序化凋亡因子PDCD4表达。结论采取BMSCs移植治疗肝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s)共培养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并进行分组处理:正常组(CON组)常规培养不作处理;TGFβ1组给予5 ng/ml浓度的重组人TGFβ1诱导EMT;共培养组(MSCs组)在MSCs与ARPE-19共培养的基础上诱导EMT。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各组EMT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Vimentin、闭锁连接蛋白(ZO)-1及E-cadherin表达变化;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 TGFβ1组ARPE-19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CON组,而MSCs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TGFβ1组。TGFβ1刺激可引起细胞内α-SMA与Vimentin蛋白与mRNA表达显著增高,ZO-1与E-cadheri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SCs共培养预处理能逆转TGFβ1诱导的EMT水平,降低α-SMA与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提高ZO-1与E-cadheri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此外,TGFβ1组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均显著增加,而MSCs组能逆转TGFβ1刺激效应,显著降低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P0.05)。结论 MSCs共培养能减轻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EMT水平,且对ARPE-19细胞增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肺气肿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气道炎症和重塑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肺气肿组和BMSCs移植组.后两组参照许三林慢性烟雾暴露装置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慢性烟雾暴露6个月后,给予BMSCs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单纯肺气肿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缓冲液,观察BMSCs移植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定量测定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MLI)、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MAN)和管壁总面积(WAt)/管壁内周长(Pi);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匀浆和血清TGF-β1和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气道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镜下形态学改变:单纯肺气肿组和BMSCs移植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病理改变,后者肺气肿严重程度较前者为轻;②单纯肺气肿组MLI(177±22.14) μm和WAt/Pi(193.05±53.91) μm、肺组织及血清TNF-α[(14.47±5.85)及(92.07±23.73) ng/L]、TGF-β1[(66.77±9.91)和(72.92±4.96)μg/L]和气道上皮细胞TGF-β1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6.44±2.40)×10-2明显高于对照组[(95±44.28)μm和(78.39±26.51) μm、(5.17±2.57)和(53.49±15.47) μg/L、(49.02±9.91)和(59.36±6.89) μg/L和(3.83±1.81)×10-2,P值均<0.05],MAN(92.73±28.93)/mm2明显低于对照组[(190.84±57.49)/mm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SCs移植组MLI(131±37.55) μm和WAt/Pi (121.62±34.94) μm、肺组织及血清TNF-α[(9.60±5.06)和(70.92±15.16)] ng/L、TGF-β1[(57.44±4.78)和(66.43±6.70) μg/L]、气道上皮细胞TGF-β1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4.28±1.23)×1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N (146.73±49.12)]/mm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MSCs移植组MLI、WAt/Pi、TNF-α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肺气肿组(P值均<0.05),MAN明显高于单纯肺气肿组(P<0.05),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845~27.506,P<0.05或P<0.01);③各组间大鼠TGF-β1与TNF-α水平(r=0.556,P=0.001)及WAt(r =0.702,P<0.01)均呈正相关;TNF-α水平与MLI(r =0.578,P=0.001)及WAt(r=0.440,P=0.015)均呈正相关,与MAN(r=-0.439,P=0.015)呈负相关;WAt与MLI(r=0.398,P=0.029)呈正相关,与MAN(r=-0.475,P=0.008)呈负相关.结论 BMSCs移植可降低肺气肿大鼠肺组织和血清TGF-β1和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进而改善其肺气肿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enistein与5-FU联合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倒置显微镜、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技术研究Genistein、5-FU、Genistein与5-FU联合3组药物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后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Genistein、5-FU单用及联用可抑制肝癌MHCC97-L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48h单用时的IC50(Genistein)为174.17mol/L,IC50(5-FU)为40.02mol/L;48h联用时的IC50(Genistein)为66.03mol/L、IC50(5-FU)为16.51mol/L;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药物组细胞密度均明显下降,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胞浆混浊及"空泡"现象,尤以联用药物组变化最为明显;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部分细胞核呈现致密亮蓝色荧光的为凋亡细胞,凋亡指数Genistein组为17.55%,5-FU组为15.63%,联用组为30.38%.结论: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均可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用药时,Genistein可以增强5-FU的疗效,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研究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更容易向损伤足细胞迁移并修复损伤足细胞。方法高糖诱导建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模型。MSCs与肾小球足细胞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做迁移实验,检测SDF-1转染的MSCs是否更容易迁移至损伤足细胞侧。并检测足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经SDF-1转染的MSCs更易迁移至受损足细胞侧,且可下调受损足细胞中IGF-1、TGF-β、caspase-3表达。结论经SDF-1转染的MSCs能够更容易迁移到受损的足细胞侧,且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与移植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MSCs,一部分不诱导,一部分经5-氮胞苷诱导使其向类心肌细胞分化;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MSCs组(n=20)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入MSCs;经诱导组(n=20)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入经诱导的MSCs.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值细胞是否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SCs经5-氮胞苷诱导,传代培养2~4周,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trponin T),证明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移植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在梗死区组织标本中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移植入心肌组织后的凋亡与5-氮胞苷诱导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含药血清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4信号途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诱导的影响。方法以左归丸、右归丸水煎液和阳性对照药补佳乐、蒸馏水给SD大鼠灌胃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含有10%含药血清的诱导剂),与诱导剂组共5种处理因素对BMSCs进行干预,选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和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左、右归丸与空白组和诱导剂组比可显著促进ALP蛋白的表达,增强TGF-β1和Smad4蛋白的表达(P<0.01),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比较可上调ALP、Smad4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左归丸与右归丸可能通过增强ALP、TGF-β1、Smad4蛋白的表达,影响TGF-β1/Smad4信号途径,从而协同诱导剂促进BMSCs的成骨诱导,并且左归丸较右归丸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Smad3在TGF-β1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平滑肌样细胞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证实BMSC中存在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的基础上,运用反义Smad3进行干预。实验分三组:反义Smad3组(反义Smad3腺病毒转染大鼠BMSC),空载对照组(空载腺病毒转染大鼠BMSC)及未转染组;一组均予10ng/mL浓度的TGF-β1诱导1W。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比较反义Smad3干预后各组SMut=a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检测证明BMSC中存在TGF-β1/smad3表达。运用针对靶基因Smad3的反义技术干预后,经10ng/mLTGF-β1诱导,相比未转染组及空载组,反义smad3腺病毒转染组SMα-actin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减少。实时定量PCR也显示反义smad3组SMα-actin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未转染组(O.460±0.259VS2.932±0.375,P〈0.01),而空载组与未转染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促BMSC成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受Smad3选择性调节,Smad3可能是TGF-β1促BMSC分化成平滑肌样细胞的细胞内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s,以TGF-β1 5μg/L(低剂量组)、10μg/L(高剂量组)对第3代BMSCs进行体外诱导,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S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分化14天后,流式细胞仪分析三组细胞DNA周期;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 Tn I)、心肌平滑肌肌动蛋白(aactin)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表达率。结果:三组细胞均呈对数生长趋势,诱导组细胞数量增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诱导组之间比较,细胞增长无明显差异。分析细胞DNA周期显示:诱导14天后,对照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诱导组(P0.05),不同浓度诱导组之间比较,细胞增殖指数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诱导14天后,诱导组细胞均部分表达c Tn I、α-actin及MHC,TGF-β1高剂量组细胞转化率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不表达c Tn I、α-actin及MHC。结论:10μg/L TGF-β1与5μg/L TGF-β1比较,更有效促进BMSCs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且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化LSAD法检测5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认为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李红  朱国卿  王怀清 《山东医药》2008,48(15):104-105
采用免疫组化LSAD法检测56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m23-H1和TGF-β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认为nm23-H1、TGF-β1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降低,预示食管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运重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标记.直接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①1 h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②不开放冠脉,1 h后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人MSCs.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值细胞是否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移植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梗死区组织,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细胞移植入心肌组织后的凋亡与植入区血运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 2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时、放射治疗后3个月和7例正常献血者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23例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TGFβ1为151.16±18.28ng/ml,正常对照组为32.26±7.24n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放射治疗结束时为98.42±16.12ng/ml,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为112.78±17.36ng/ml,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比治疗前有下降,与放射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4例完全缓解的患者放射治疗后下降显著,15例治疗有效的患者TGFβ1于放射治疗后也下降。而治疗无效(稳定+进展)者较放射治疗前下降不明显。2例患者于放射治疗后第7周和第12周发生放射性肝病,他们的TGFβ1水平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发生放射性肝病时分别为156.23ng/ml、151.25ng/ml、101.52ng/ml和99.67ng/ml、189.22ng/ml、196.17ng/ml。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的变化将有助于评价放射治疗的疗效和监测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反映个体化放射治疗肝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干预BMNCs移植对MCAO小鼠血清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干预BMNCs移植对MCAO小鼠血清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同种系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尾静脉注射BMNCs于造模成功的MCAO小鼠体内,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进行干预,以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 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能够使血清TGF-β1值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川芎嗪干预的BMNCs移植更能促进TGF-β1向脑缺血局部转移,改善小鼠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以探讨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实验组缺血24小时后予以BMSC移植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处理。分别于移植后第1、3、7、14天不同时间点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ELISA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0、TGF-β1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低表达IL-10、TGF-β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3天、7天及14天中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及脑组织中IL-10、TGF-β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1、3、7、14天的时间的推移,IL-10、TGF-β1表达逐渐下调。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抗炎因子IL-10、TGF-β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骨髓干细胞主要由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组成,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向多细胞分化,且其相对容易获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许多体内外试验证实,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移植细胞的微环境,进而影响骨髓干细胞的动员、迁移及分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一类对免疫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属于CXC趋化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骨髓干细胞亦有趋化作用,现就SD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MHCC97H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1、2、3组和抑制剂组,对照组不予干预,实验1、2、3组分别给予2.5、5、10 mmol/L二甲双胍,抑制剂组给予10 mmol/L二甲双胍+10μmol/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抑制剂LY2109761。用倒置显微镜、活细胞计数(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Hoechst 33258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WB)法对细胞形态、增殖活力、增殖率、凋亡情况及相关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2、3组的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均<0.05),其中实验3组细胞活力接近5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2、3组和抑制剂组MHCC97H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蛋白D1、TGF-β1及p-Smad3蛋白表达降低,而细胞凋亡数量、半胱氨酸蛋白酶-3、Smad7蛋白表达增加,且浓度越高变化越显著(P均<0.05),与实验3组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